《琴韻翻作琵琶聲:盛唐青春的藝術與文思-馮曉馨‧劉怡蘋‧施素芬‧周錦雲‧陳慶隆‧陳瑞祥的藝術雅集》
時間:2009年8月2日(星期日) 下午15點
地點:「老古茶道」-台南市中華東路3段377巷6號 (台南市文化中心對面、巴克禮公園旁) 聯絡:06-2672767
曲目:古琴曲-陽關三疊、大胡笳。
琵琶曲-春江花月夜、新翻羽調綠腰、將進酒、思春、霓裳羽衣曲。
備註:自由入場,但儘量事先預約,並謝絕15歲以下的小孩進場。
並因場地所限,可供應的座椅僅容 18位。該空間最多也只能容納25名左右。
屆時可能會進行人數管制,以維繫會場靜謐的氣氛。敬請諒解!
演出人員簡介:
●馮曉馨 / 解析與導讀
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專任助理教授。
*其學術著作:《藝術與生活》(主編,與郭菁菁、洪瑪瑋、陳冠勳、陳慶隆/合著,2008)。
《王充天論思想之研究--與荀子天論思想之比較》(博士論文,2007)。
《徐復觀先生<王充論考>評析》(碩士論文,1998)。 〈從樊遜(舉秀才對策)探究南北朝時期儒釋道三家的排拒和調和〉(《宗教哲學》,
2006)。 〈莊子「庖丁解牛」對現代人心理困境解決之道〉(《華醫學報》,1999)。
●劉怡蘋 / 類比與延伸
法國羅浮學院(Ecole du Louvre)第三階段高等研究文憑,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其學術著作:
《從記憶的劇場到可閱讀的視界 藝術史學與博物館學的對話及形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第四屆論述與思想研討會論文集,2008)。
《當代藝術館的當代職責》(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博物館、知識建構與現代性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5)。
《台灣美術地方發展史全集─台南地區》(文建會/日創社,2004)。
●施素芬 / 茶道
台南市「老古茶道」負責人。
佛光山人間大學台南講堂之茶道教師。
「陸羽茶藝中心」第三十二屆泡茶師、「中華國際無我茶會」推廣協會茶道老師、「中華茶藝聯合促進會」現任理事。
*其茶道展演紀事:
《春日茶會‧梨山茶席》(台南市延平郡王祠,2009)。
《春日茶會‧清代席》(台南市延平郡王祠,2008)。
●周錦雲 / 華道
小源流插花家元教授。
小源流插花台南支部講師。
任教於「耕華暄」插花工作室、「懷墨齋」藝術中心、台南大學實驗小學、「老古茶道」之花藝教師。
*其花道展演紀事:
《春舞綻演》(台南市新光三越百貨公司,2009)。
《藝術薰陶、美化人生》(鳳山國父紀念館,2006)。
● 陳瑞祥 / 琵琶、古琴、古箏
台南市人,1993年生於法國史特拉斯堡 (Strasbourg)。
甫以復興國中榜首考入台南一中。
自幼從其父陳慶隆習豎琴、古琴與琵琶,鋼琴受教於何欣蓮、林杏娟老師。
*其有關古琴之展演:
《蕉蔭聽琴》(台南市草祭二手書店,2009)。
《琴茶花香之饗宴》(佛光山人間大學台南講堂,2009年)。 《樂琴書以忘憂》(台南市若水堂書店,2005)。
●陳慶隆 / 琵琶、古琴、古箏
成功大學藝術學碩士。 法國國立史特拉斯堡音樂院(Conser-vatoire National de Région Strasbourg)
主修豎琴、文藝復興時期之魯特琴演奏,法國國立蒙特利爾音樂學院(Conserva-toire National de Région Montpellier)
,獲豎琴演奏家與音樂教育學文憑。法國國立蒙特利爾第三大學(UniversitéPaul-Valéry Montpellier III )電影暨視覺藝術學系(Etudes Cinématographiques et
Audiovisuelles)。
「中華民國斐陶斐榮譽學會」之學術研究會員。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駐校藝術家,並任教於長榮大學通識中心暨翻譯研究所。 古琴師事孫毓芹先生、邵元復先生與陳雯女士。
古箏師事陳淑芳女士、楊寶玉女士。
琵琶師事周世泰先生、吳明東先生、杜潔明先生與賴秀綢女士。
*其有關古琴之學術著作:
〈初探通識教育課程中「樂教」的新面貌〉(中華醫事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學報,2009)。 《古琴技法對琵琶音樂漢化的影響》(碩士論文,獲傳統藝術中心之音樂類獎助金,2005)。 〈初探台灣古琴音樂轉變中之閨閣化與規格化的現象〉(中華民國民族音樂學會,2005)。 〈中國繪畫圖像中「琴」的形象之鑑別〉(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2005)。 〈從古琴表演場域的改變來看目前琴樂舞臺表演化的走向〉(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2005)。
*近期有關古琴之展演: 「流動的茶與樂-水上的琴韻與琵琶聲」(台南市吳園,2009)。 「山水行吟-文人世界的聲情映射」(中山大學蔣公行館,2009)。 「聲名鵲起:神化的音樂與權力-從2008年北京奧運開幕式的古琴談起」(高雄第一科技大學,2008)。 《古琴的神話、音樂與藝術》系列講座II:「怪誕‧避世與禁忌-從吳宇森的《赤壁》傾聽漢末和魏晉的琴聲」,(台灣文學館,2008)。 L’art de l’ancienne musique chinoise: Guqin et Pipa(中國古樂藝術:古琴與琵琶,淡江大學,2008)。 《古琴的神話、音樂與藝術》系列講座I:「敬畏天地與溝通幽冥的琴聲」(台灣文學館,2008)。
演奏曲目:
一、陽關三疊 / 陳瑞祥(古琴獨奏)
二、大胡笳 / 陳慶隆(古琴獨奏)
三、春江花月夜 / 陳瑞祥(琵琶主奏)、陳慶隆(古箏伴奏)
四、新翻羽調綠腰 / 陳慶隆(琵琶獨奏)
五、將進酒 / 陳慶隆(琵琶獨奏)
六、思春 / 陳慶隆(琵琶獨奏)
七、霓裳羽衣曲 / 陳瑞祥(琵琶主奏)、陳慶隆(古箏伴奏)
樂曲解說:
一、〈陽關三疊〉 民國《研易習琴齋琴譜》(1961年) 章志蓀/傳譜
是根據唐代詩人王維(699-759)《送元二使安西》詩譜寫的一首琴歌。王維的這首七言絕句是為送友人去關外服役而作:「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因詩中有」渭城」和「陽關「,故亦稱《渭城曲》或《陽關曲》。
曲譜最早見於明初龔稽古所編的《浙音釋字琴譜》(1491年以前),另外還有1530年刊行的《發明琴譜》等十幾種不同的譜本。現存《陽關三疊》琴歌譜共30多種,它們在曲式結構上有些差別,曲調則大同小異。
據清代張鶴所編《琴學入門》(1864年)傳譜,全曲分三大段,基本上用一個曲調作變化反覆,疊唱三次,故稱「三疊」。每疊又分一疊加「清和節當春」一句作為引句外,其餘均用王維原詩。其詞:
(一疊)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遄行,遄行,長途越渡關津,歷苦辛,歷苦辛,歷歷苦辛宜自珍,宜自珍。
(二疊)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依依顧戀不忍離,淚滴沾巾,感懷,感懷,思君十二時辰。誰相因,誰相因,誰可相因日馳神,日馳神。
(三疊)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旨酒,旨酒,未飲心已先醇。載馳駰,載馳駰,何日言旋轔?能酌幾多巡!
千巡有盡,寸衷難泯,無盡的傷感。楚天湘水隔遠濱,尺素申,尺素申,尺素頻申如相親,如相親。
噫!從今一別,兩地相思入夢頻,聞雁來賓。
二、〈大胡笳〉 明《神奇秘譜》琴譜(1425年) 龔 一/打譜
現存最早的大、小胡笳曲曲譜見於1425年刊行的《神奇秘譜》,所記錄的均為無歌詞的器樂曲,當時並稱《胡笳兩本》。初唐琴壇流行的祝家聲、沉家聲,就以這兩曲著稱。 唐代的著名琴家董庭蘭、薛易簡都擅彈《大胡笳》。董庭蘭繼承了祝家聲、沉家聲兩家的傳統,整理了傳譜。李頎的《聽董大彈胡笳》詩中有:「蔡女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客歸。」在琴曲中,文姬移情於聲,借用胡笳善於表現思鄉哀怨的樂聲,融入古琴聲調之中,表現出一種浩然的怨氣。
三、〈春江花月夜〉 古曲
原名為《夕陽簫鼓》。其名初見於清代姚燮(謝)的《今樂考證》,並列為江南派琵琶中曲。樂譜最早見於1860年《鞠士林傳譜》以及1875年無錫民間流傳的吳畹卿琵琶譜抄本。1895年浙江平湖人李芳園以《潯陽琵琶》標名。其各段標題依次為:「引子、江樓鐘鼓、月上東山、風回曲水、花影層疊、水雲深際、漁歌唱晚、回瀾拍岸、橈鳴遠瀨、欸乃歸舟、尾聲。」
另外,與之同名的唐詩是由張若虛所著: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玉戶簾中卷不去,擣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四、〈新翻羽調綠腰〉 楊潔明/作曲
《新翻羽調綠腰》,創作於1982年。《綠腰》又名《六麼》、《錄要》,為唐代著名的歌舞大曲。據傳唐貞元年間,樂工進新曲。樂曲清新委婉,德宗非常喜愛,但又嫌其太長,於是命樂工錄其主要的精彩部分演奏,故名《錄要》。以後,琵琶上也有了《綠腰》的獨奏曲。此曲是作者根據唐詩中關於《綠腰》舞的描述創作的,並刻意追求唐代的風韻在琵琶上加以發揮。
樂曲分為五個段落,模擬唐代大曲的結構。五個小標題,除第一個取自唐代詩人元稹的《琵琶歌》外,其餘四個均取自李群玉《長沙九日登東屢次觀舞》的詩。第一部分名為「散序多攏捻」,節奏自由。
第二部分首段名為「輕盈綠腰舞」,中序人拍,旋律優美典雅,節奏舒緩,充分展現了宮廷舞女輕盈婀娜的舞姿。二段名為「慢態不能窮」,慢起漸快,用摭分起後用附點節奏,情緒較為活躍,舞女們姿態百生,令人目不暇接。三段名為「婉如游龍舉」,為中板,氣勢渾騰,用搖 指、勾輪等手法,表現了舞女們穿插如梭,猶如金魚般的來回嬉遊。
第三部分名為「繁姿曲向終」,入破,也稱「花十八」,音繁節促,旋律在琵琶寬廣的音區中跌 宕起伏,強烈的掃拂和快速的十六分音符進行,表現了綠腰舞蹈臨將曲終時,急速翻旋高潮迭起的生動場面。全曲旋律優美流暢,節奏節拍多變,頗具古風。這首曲子的曲名正確來說是《綠腰》中國調式中的「羽調式」,是經過重新編過的曲子,所以前面才會冠上「新翻」之字樣。
五、〈將進酒〉 陳裕剛/作曲
《將進酒》原是樂府鼓吹曲(饒歌的名稱)的一部,歌詞專寫宴飲賦詩之事,後用於激勵士氣,宴享功臣。本曲根據李白的詩作《將進酒》所作: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牛宰羊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逕須沽酒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小標題分為「黃河之水天上來」、「人生得意須盡歡」、「天生我材必有用」、「古來聖賢皆寂寞」、「將進酒‧杯莫停」、「與爾同銷萬苦愁」等段落。
六、〈思春〉《養正軒琵琶譜》(1983年) 沈浩初/傳譜 林石城/整理
此曲由《武林逸韻》的〈思春〉、〈昭君怨〉、〈傍妝台〉、〈懶畫眉〉等四首六十八板中,摘選的前三段文曲所組成。
六、〈霓裳羽衣曲〉 清《華秋蘋琵琶譜》(1818年)俞良模/整理
又名〈月兒高〉,此曲是一首流傳悠久的樂曲,相傳為唐明皇游月宮聞記之音,由南北曲的曲牌《月兒高》、《桂枝香》、《解三醒》、《玉抱肚》、《金絡索》、《書眉序》、《紅繡鞋》等組成。
樂曲主要描述了從月升到西沉的過程,全曲華麗纏綿,極具舞蹈性。樂譜最早收錄於1814年旗人榮齊所變的《絃索備考》中,屬合奏譜;其後華秋蘋又將之收入他的琵琶譜中,把原有的曲牌名稱改換成〈海島冰輪〉、〈銀蟾吐彩〉等寫景的小標題;後來李芳園的《琵琶新譜》也收有此曲,並改名為《霓裳曲》,樂曲分起、承、轉、合四部分,旋律動人,極富韻味,有若風清月白的夜晚,使人聯想起飄飄欲仙的優美舞姿。
整個樂曲共分十二段,其各段標題依次為:海島冰輪、江樓望月、海嶠躊躇、銀蟾吐彩、風露滿天、素娥旖旎、皓魄當空、瓊樓一片、銀河橫渡、玉宇千層、蟾光炯炯、玉兔西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