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培力實踐社群的公民學校
這是一所以培力實踐社群為辦學目標的公民學校,學習,不僅在教室,更在窗外。
在廟口,從防洪治水、土壤液化到登革熱防治等生活大小事,請官員、學者用鄉親聽得懂的話來說明政策怎麼訂,對大家的影響是甚麼。在街頭巷尾書店小咖啡館,從青年政策討論到城市規劃,哲學、環保、社會學…用說書轉換艱澀的學術知識。在台南公園,用100場的說故事行動,從樹木講到鳥類,從小時候的記憶講到未來的規劃想像,讓台南公園的100歲生日,已經有了100個百聽不厭的故事。
在嘉南大圳堤防,從種樹到淨堤,再到打算築一條從曾文溪出海口到玉山的山海圳國家綠道,讓每一位台灣人在一生中,有機會到台灣聖山--玉山朝聖的期待變得可能。在山林野溪海域、在農地魚塭荒野,有一群人用十年的光陰,對抗著不讓廢棄物隨意填埋或傾倒,汙染養我們育我們的台灣國土。
這些學習的故事,自2001年來在台南社大這所公民的學校持續演替。學校用學習搭建平台,讓大家從個人變成社群,從關心自己到重視社會,學校重視的,是學習者公共性格的發展,讓突破自己生命框架成為學習動機,讓關心他人變成自發性的習慣與行動。
台南社區大學,進來的是學員,結業的是公民,永遠不變的志業是終身學習,促成的,是面對問題,能揪團行動的實踐社群。
這所學校,每一門課都像是一把讓人生通往不同方向的鑰匙,歡迎開門,看見不一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