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的民俗之眼:臺南神獸
時間:11/20 1930-2130
地點:集福宮(臺南市中西區信義街83號)
講師:蔡濰任/臺南藝術家
臺南的神獸並不神秘,也並非浪漫情懷。
它們誕生於需求——
護家、避風、止煞、守路口、照顧孩童。
在這裡,造形不是裝飾,是力量的語言。
嘴為何大、眼為何凸、身段為何誇張?
這些形體,是為了被看見、被信任、被依靠、被記住。
我們將一起探討,民間造像如何與風土、社群、信仰與人共同成形,走進人的心與社會的機制,並延續到今日的藝術創作與生活感知。
藝術家的民俗之眼:神明敘事
時間:12/13 1430-1630
地點:明朝首建上帝廟 開基靈祐宮(臺南市中西區赤崁東街86號)
講師:蔡濰任/臺南藝術家
臺南的街巷,就像是一座露天的民間雕塑與信仰博物館。
導覽以藝術家的視角為題,從地景、信仰、造形到生活情感,實地閱讀城市與信仰的連結。我們將依循信仰空間的流動與敘事軸線前進:
上帝廟|玄天上帝與龜蛇二將
萬福庵|齊天大聖與猴靈樹王公
赤崁樓|從歷史空間到小封神敘事
系統性串聯臺南的神獸與神祇體系,感受城市與信仰互相塑造的方式。同時,分享信仰如何進入當代創作、雕塑美感,重新理解一座城市的信仰世界和造形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