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小家電、回收衣「再生」 南市資收創意中心設點北區
2025-09-21 00:18 聯合報/記者鄭惠仁/台南報導
台南社大免費教導民眾維修小家電。記者鄭惠仁/攝影
台南環保局結合志工團體辦小家電維修及廢木創作,也將利用閒置空間打造資源回收創意中心,讓衣服、包包等資收物成為創意作品;而許多維修志工來自台南社大,社大也倡議台灣跟進歐盟推動「維修權」,在產品標註「維修度指數」,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
環保局今年結合「維修咖啡館」,利用每個月的二手家具拍賣會為民眾修理小家電,名額有限,報名都是秒殺,為此再開辦兩場「廢木森呼吸.循環重修舊好」主題工作坊,教導民眾修復小家電、玩具,名額也迅速搶完,顯見需求甚殷。
由於北區公所新廳舍將完工啟用,環保局已登記申請利用北區公所舊廳舍設置「資源回收創意中心」,教民眾修理小家電、玩具,乃至提供各類資源回收物入布料等,讓有興趣者發揮創意製作各種生活用品或藝術品;環保局長許仁澤說,活動免費,但也不是漫無目的維修,高耗電或過於老舊不符省電經濟效益的家電不修。
維修小家電的志工,許多來自台南社大學員。台南社大課程經理陳冠達說,發現維修師傅難覓或修理價格偏高,影響維修意願,因此社大有開小家電等維修課程,在中西區信義街25號也設維修點。
陳冠達指出,法國已針對電腦、手機、電視、洗衣機、電動割草機等要求標註指數,目前環境部也參考作法輔導手機、筆記型電腦業者試行維修度指數,以利消費者選購時辨識產品的可修復性;依環境部資料,法國現行指數滿分為10分,分數愈高代表愈容易被修復,分為5個項目計分,包含文件提供、拆解步驟、工具與緊固性特性、備件可取得性、備件價格及特定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