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elly - 社大學刊 | 2025-06-07 | 點閱數: 119

轉仔自  LIN, Sheng-Hsin / 林聖馨  老師臉書

我到社區大學,帶領這學期校本部校區最後一堂單簧管課程(明天在台江分校還有一班)。這個班級成員多元,所有人都不是「科班」出身:有從未學過樂器、卻勇敢走進教室的人;有退休多年、重拾夢想的長輩,也有在忙碌的工作壓力中為自己保留一段開心地吹奏時光的學員(曾有上班族學生和我說每週都很期待單簧管課程!)
今天大家為了6/7的期末發表會繼續練習,除了班級團奏之外,許多同學更自發組小重奏團演出,還有同學獨奏Rameau與Bach這類難度不低的曲目,真的很了不起!
「樂器學習」不只是一種才藝:它是自我鍛鍊的歷程,是生活的陪伴者,是和自己對話的珍貴時光、可以獨樂樂也可以眾樂樂,這是一場深層的全人學習:聆聽、專注、協調、堅持、同理,那些音符教會我們的,往往比我們想像的還多。
感謝同學成就我,讓我能在校園體制外推廣管樂的美好。最後同學們的溫馨感言,真的是讓我感動得快要哭了!音樂教育工作者的滿足就是在這樣的時刻!
很管樂的一天!

 

【從一支單簧管開始:社區裡的音樂種子】
6/7(週六)下午是我台南社區大學單簧管學生們的「輕鬆吹・自在奏」期末發表會,看著每一位學員走上台、吹出屬於自己聲音的那一刻,真的非常感動。這不只是一場成果展演,更像是一個溫暖的見證:見證音樂在生活中紮根、發芽、慢慢長出枝枒的過程。
這次的曲目涵蓋古典、電影金曲、台灣民謠、世界民謠與福音歌曲等等,不只豐富也反映出每位學員的個人特色與喜好。有些同學從不太會看五線譜,到現在能自組小重奏團持續私下邀約練習(甚至有同學挑戰獨奏曲目)、勇敢登台,這來自於他們的堅持與熱情,更來自於彼此間互相鼓勵的力量。
透過這幾年在社區的推廣與教學,我慢慢看到一些種子慢慢發芽成長:除了小型合奏團體之外,也有學員開始在各種場合或公益活動中分享音樂。原本只是興趣的學習,漸漸成為社群的小小風氣。
音樂在體制之外的平台讓這樣的夢想可以被實踐:不分年齡、不看背景,只要願意學習,就能一起走進音樂的世界。謝謝每一位同學的努力,也謝謝願意陪伴的家人。
感謝同學當天的熱情贊助與幫忙,讓這個活動得以圓滿結束、大家有一個美好的下午!願這份「輕鬆吹、自在奏」的精神,繼續在更多角落傳遞。

【讓藝術走進社區】

感謝 晨園 的主辦、邀約與安排,週六(6月7日)上午在永康尚頂里社區關懷中心,我們為在地長輩帶來了一場溫馨的公益音樂會。這個場地就在我上下班必經的大橋車站陸橋下。

有時想,音樂能走入社區,為還沒有機會進入音樂廳的民眾帶來藝術的滋養,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晨園長年推廣古箏、古琴、月琴等傳統樂器,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們也願意與西洋樂器合作對話,讓社區的觀眾能聽見更多元的聲音。

在台灣薩克斯風是大眾最為熟悉的管樂器,單簧管則相對陌生。每當我帶著單簧管進入社區,總會有長輩好奇地詢問、專注地聆聽。

活動結束後,與幾位長年投入樂齡教育的長輩們交流,更讓我深刻體會到:音樂的價值,從來不只在舞台上,而是在人與人之間被真誠地接住與傳遞。

願我們都能在生活中繼續播下音樂的種子,讓美與共鳴在熟悉的日常中緩緩發芽。

 

:::

QR Code 區塊

https%3A%2F%2Ftncomu.tw%2Fmodules%2Ftadnews%2Findex.php%3Fnsn%3D5658

文章類別

搜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