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月 遇見種樹的男人/ 文 登山社黃鈺晶
在前往神山部落的路上,我們三人都不確定今天和宋大哥、大嫂會有什麼互動,更準確地說,我們不知道今天要幹麼,各自帶著想像準備工具,大漢帶了鐮刀、手套,秀琴穿了雨鞋防滑,我甚至從舊的採訪影片中看到失去樹木的坍塌地形,於是在出門前決定帶上登山杖,想太多的個性,讓我擔心今天的拜訪對宋大哥是一種打擾。
細心的大漢準備了兩顆西瓜當伴手禮,讓主人偵查的眼神切換成朋友模式,第一關過了,大嫂抱歉地說:這半個月的大雨讓路斷了,今天沒辦法過去種樹那邊,我們向著大母母山在宋大哥家門前開啟話題。
早在莫拉克颱風之前,宋大哥就跟著爸爸媽媽開始復育被砍禿的山坡地,但部落的族人不理解,覺得沒有用,族人也勸青壯年的宋大哥下山討生活穩定經濟來源,宋大哥說他動搖過,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該堅持看不到成果的種樹生活,重複著澆水、除草、種樹的日常,這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一個人能夠為了理念從此放棄經濟嗎?掙扎過的宋大哥最後留在爸爸曾經抗爭伐木商的現場,把樹一棵一棵種回去,為了留下世世代代生活的空間,他們和部落的族人吵架、鬧翻,土地的主人覺得財路被擋,後來莫拉克來了,族人驚覺山變了,開始相信留下森林是對的事,但也因為先前簽下了同意伐木的同意書,使得伐木商理直氣壯地「合法」載走十年、百年、千年大樹。某天宋大哥和老人家在門口討論著該怎麼辦、如何擋下「合法」,突然旁邊一位謝先生加入了他們的話題,好奇詢問發生甚麼事,非常巧妙的因緣,謝先生是位律師,透過宋大哥的族語翻譯,老人家把來龍去脈講了一遍,謝先生說:「既然對方合法,你們也用「合法」來擋吧!」宋大哥這邊有一個優勢:老人家對山路了解,要進去伐木的路被宋大哥簽下了另一份土地使用的同意書,要過去伐木?把挖土機人力扛過去吧!或是叫直升機來載吧!每一條小路都被宋大哥一條一條的簽下來了,於是全臺灣最古老的檜木林被保留下來了,留在大鬼湖,神秘的謝先生消失了,沒有再出現過。
早年宋大哥和爸爸、媽媽三個人一起復育這片森林,後來老人家年紀大了,現在宋大哥獨自扛下600公頃的復育目標,剛種下的樹苗很脆弱,容易被雜草和外來藤蔓欺負,那些樹苗澆完水要花兩個月,一株苗喝一瓶家庭號牛奶瓶的水量,水是人工背過去,一瓶一公斤一個人背40瓶,「為什麼不拉水管呢?」拉水管不容易,而且要需要人工以及背耗材上去,這個費用宋大哥寧願花在種樹,水源他們可以人力處理。
族人知道樹的重要性,但收入是一個問題,這是為什麼宋大哥夫妻單打獨鬥的原因,宋大哥一路走來,知道那個經濟的苦,不能要求族人和他一樣全心投入,部落的人口流失,主因是工作機會,他們在山下打工,只有運動會和豐年祭族人會請假回部落,大嫂說他們夫妻討論過很多方案來留住族人幫忙,大嫂是開早餐店,勉強支撐一家的開銷,但部落人口如此,沒辦法大家都開早餐店。如果一年有三千棵樹穩定被認養,部落裡就有五個家庭可以加入種樹的行列,這是他們想過最適合的辦法。
是甚麼讓宋大哥在這條漫漫長路堅持下去?宋大哥說很多學者來研究各種議題:林務局、動物保育…,但對他來說這不是堅深的學問,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他們世世代代和山生活在一起,狩獵牽繫著魯凱族的文化,進山鳥占的規矩、挑選獵物*的規矩、設陷阱的規矩*、捕到獵物崇敬感恩生命的儀式、不靠近不干擾不獵殺親子哺育區的動物,只取夠用的,他們遵守大地的法則,和山林共生共存,山是他們文化的核心,是一切的根源。
聊到如何建立起撐住經濟問題的話題時,大嫂說她想過第一步是有一年三千棵樹的認養,爸爸負責種樹,媽媽來經營生態旅遊補貼家用,但這部分宋大哥的意見保留,他認為帶人進去對生態是干擾,雖然還沒達成共識,但大哥大嫂為了讓種樹可以傳承延續,不懈的努力與嘗試著各種方法。
這趟拜訪,雖然與我們想像的不一樣,但收穫卻超出預想,我們約好下一次見面,帶「兵」來支援,期待下一次見面!
我們跟著勒斯樂絲姐的車子前往神山部落對面的大母母山,路上經過曾經土石滑落、崩塌的地方,怵目驚心,最後車子停在「第三種樹區」是夫妻倆近年種樹的重點區域,先前宋先生的父親母親所復育的「第一種樹區」已還給大地,不再人為介入,讓那邊的生態自然生息。我們跟著勒斯樂絲姐的步伐走進山徑,沿途路過被莫拉克颱風沖走的族人居所,留下房子殘骸和生活過的痕跡,宋先生的話很少,他像安靜的大樹,眼神發亮且堅定,當勒斯樂絲姐講述著這片土地發生過的事,他只是靜靜地守候。種樹需要等待,等待季節到、等待種子發芽長成樹苗、等待樹苗一點一點抽高長大成樹……,這漫長的時間裡,日復一日重複著鬆土、除草、澆水的日常勞動。
種在土地的原生樹苗,會被雜草搶去養分,除草能幫助他更容易生存下去,除草、砍樹(雜樹、非原生種)是我們此次的任務。
臉書影片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189227430/videos/364526615008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