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臺灣土地寫作的力量 TO DO《土道》十三新刊臺文館發表【文化部】
TO DO《土道》十三新刊「長住在地」在10月17日臺灣文化協會創立101年,選在臺灣文學館館慶日之前,於10月11日重回國立臺灣文學館舉行發表會,別具意義。
臺南社大公民寫作社,獨立出版的TO DO《土道》公民文學雜誌,創立於2010年,為文化立都的臺南市,開創城市公民寫作的新風氣,由在地公民寫手,出錢出力,共同出版。
第十三期TO DO《土道》公民文學雜誌主題為「長住在地」,主題內容包括:十週年展覽專題、文協專題、疫情寫作專題等,文協專題從參訪臺文館跟臺史博的百年文協展覽寫起,以及朱宥勳的文協廟口開講,建構起百年文協與文學的過去與未來,疫情寫作專題則寫下了這場全球疫病下的臺灣面貌。
臺文館館長林巾力表示,10月17日是國立臺灣文學館館慶,同時也是臺灣文化協會的創辦日,臺灣文化協會之於臺灣文學與文化啟蒙,有著重大地位。臺南社區大學的公民寫作班成立迄今已十年,成員由40幾歲到70幾歲都有,傳承了公民寫作的力量,也繼承了文協精神,更呈現公民參與寫作的重要性。
臺江分校執行長吳茂成提及,每一代的人都有著各自的想望給未來的世代,臺南社區大學寫作班的每位同學,以筆書寫,以文字長期記錄臺灣土地上的故事,積累臺灣的文學與文化,像百年前的文化協會至今還是影響臺灣一樣,我們也正在累積出下一個,屬於臺灣的百年。
新刊發表會上,作家朱宥勳及臺南社大公民寫作社成員皆到場參與盛會,邀請大家閱讀《土道》一起體驗以筆喚公民的文學力!
(前排左起)文化守護者張家豪、臺文館研究組組長林佩蓉、作家朱宥勳、臺文館館長林巾力、臺南社區大學臺江分校執行長吳茂成
TO_DO《土道》各期展示
文化守護者張家豪致詞
作家朱宥勳致詞
臺南社區大學臺江分校執行長吳茂成致詞
臺文館館長林巾力致詞
2022-10-11 14:14 聯合報/ 記者鄭惠仁/台南即時報導
台南社大公民寫作社今天出版第13期新刊,主題是「長住在地」。記者鄭惠仁/攝影
台南社大公民寫作社獨立出版的TO DO《土道》公民文學雜誌已滿12年,開創城市公民寫作新風氣,由在地公民寫手,出錢出力,共同出版,今天發表第13期新刊。他們實踐公民寫作精神,深入社區,探究公共議題及日常文化,以筆喚公民,也受到公民社群的支持與重視。
公民寫作社老師吳茂成表示,TO DO《土道》13期新刊主題是「長住在地」,10月17日是台灣文化協會創立101年,也是台灣文學館館慶,今天在此舉辦發表會,意義深遠。每一代人都有盼望的事,10多年這些公民寫手,用文字記錄在地的故事、生活,也有反省與批判,希望這塊鄉土未來會更好。
台南社大主任林冠州表示,台南將建城4百年,一系列的活動中,許多過去的名人、故事都會再被提起,但台南人的一些日常,從餐桌、市場到夜市,可能在文學裡不會被提到,公民寫作社培養寫手,透過文字紀錄這些巷弄的故事,當幾十年後,可能成為重要文獻,補足主流中不足的部分。
台灣文學館長林巾力表示,看了,TO DO《土道》13期,覺得是本很棒的期刊,從中看到公民寫手對生活細膩的觀察,以及公民寫作的力量,而這股力量正為下一個百年做累積。
第13期TO DO《土道》公民文學雜誌主題為「長住在地」,從《在地書寫的當代記疫》到《文化守護,百年追求》,以及《公民文學十週年展反思》,帶領讀者共同省思,一場大疫雖然一度將人隔離,但也在這場瘟疫中,重新定義生活的日常,從日常生活中,以文化學習、公民寫作的探究,重新找回生命的意義,又回溯台灣文化百年來的願景追求,這裡面有「疫情下新生活」、疫情中照顧母親、父親的兒女心路歷程,更有同學寫給親友的「百年情書」,在大疫之年,字字讀來,令人感同身受。
過程中學員參訪台文館及台史館「文協百年展」,實踐台灣文化前輩精神,並重回元和宮廟口,邀請青年文學家朱宥勳共話「文協百年的文學感」。
台南社大表示,本期主題採訪人物《文化守護》張家豪,他在南山公墓發現全真教來台開祖師袁公明墳塋,確定全真教傳來台167年。
台南社大也建議,大家共同反思未來百年的台南及台灣文化的可能,呼籲政府及市民,應調整城市的生活方式及文化政策,發展公民文學,傳承台灣文化協會追求自由民主精神,重回土地,守護文化,共同關心及討論「文化台南」應興應革的公共政策。
2022/10/12 05:30〔記者王姝琇/台南報導〕
台南社區大學土道公民寫作社獨立出版的《土道To Do》台南文化報,昨日在台灣文學館舉辦第十三期「長住在地」發表會,參與成員實踐公民寫作的精神,深入社區探究公共議題及日常文化,以筆喚公民,南社大期許公民寫作的力量能持續為台南下一個百年做累積。
台南社大公民寫作社開創城市公民寫作的新風氣,由在地公民寫手出錢出力共同出版,受到公民社群的支持與重視,迄今已邁入第十三年。公民寫作社老師吳茂成表示,《土道To Do》十三期主題是「長住在地」,十月十七日是台灣文化協會創立一〇一年,也是台灣文學館館慶,能在此舉辦發表會意義深遠。十多年來公民寫手用文字記錄在地生活,希望這塊鄉土未來會更好。
台南社大主任林冠州表示,台南二〇二四年將迎來建城四百年,系列活動中有許多名人故事都會再被提起,但台南人的日常從餐桌、市場到夜市,可能在文學裡都不會被提及,而公民寫手們透過文字紀錄巷弄故事,未來都可能成為重要文獻。
台南社大公民寫作社今天出版第13期新刊,主題是「長住在地」。記者鄭惠仁/攝影
2022年10月11日 週二 下午8:48
第13期《土道》帶領讀者共同省思 從疫情下的生活談到文化守護
台南社大公民寫作社發表最新出刊的第十三期TO DO《土道》。(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台南社大公民寫作社獨立出版的TODO《土道》公民文學雜誌,十一日上午在台灣文學館舉辦第十三期《土道》新刊發表會,新一期以「長住在地」為主題,從疫情下的生活談到文化守護,娓娓記錄下台南常民的生活。
台南社大公民寫作社在指導老師吳茂成的帶領下,長期倡議公民寫作,報導記錄台南各行各業故事,也探討台南社會文化及環境等公共議題。社員們並出錢出力,自主獨立出版TO DO《土道》公民文學雜誌,從九十九年發刊以來,至今已經發行到第十三期。
吳茂成表示,這十多年來培養不少公民寫手,他都鼓勵學員,「筆拿起來,寫就對了」。台南社大主任林冠州則表示,透過這些書寫台南日常的文字,串起了台南的樣子,適度補足了大家對台南的認知,若干年後,《土道》也許會成為台南的文獻。
最新一期的TO DO《土道》主題為「長住在地」,從「在地書寫的當代記疫」到「文化守護,百年追求」,以及「公民文學十週年展反思」,帶領讀者共同省思,一場大疫雖然一度將人隔離,但或許有機會從中重新找回生命的意義。公民寫作社表示,內容有疫情下新生活、疫情中照顧母親、父親的兒女心路歷程,更有學員寫給親友的「百年情書」,在大疫之年,字字讀來,令人感同身受。
此外,還邀請青年文學家朱宥勳共話「文協百年的文學感」,主題人物採訪在南山公墓發現全真教來台開祖師袁公明墳塋的張家豪等。
2022.10.13 14:33
TO DO《土道》十三新刊「長住在地」在10月17日臺灣文化協會創立101年,選在臺灣文學館館慶日之前,於10月11日重回國立臺灣文學館舉行發表會,別具意義。
臺南社大公民寫作社,獨立出版的TO DO《土道》公民文學雜誌,創立於2010年,為文化立都的臺南市,開創城市公民寫作的新風氣,由在地公民寫手,出錢出力,共同出版。
第十三期TO DO《土道》公民文學雜誌主題為「長住在地」,主題內容包括:十週年展覽專題、文協專題、疫情寫作專題等,文協專題從參訪臺文館跟臺史博的百年文協展覽寫起,以及朱宥勳的文協廟口開講,建構起百年文協與文學的過去與未來,疫情寫作專題則寫下了這場全球疫病下的臺灣面貌。
臺文館館長林巾力表示,10月17日是國立臺灣文學館館慶,同時也是臺灣文化協會的創辦日,臺灣文化協會之於臺灣文學與文化啟蒙,有著重大地位。臺南社區大學的公民寫作班成立迄今已十年,成員由40幾歲到70幾歲都有,傳承了公民寫作的力量,也繼承了文協精神,更呈現公民參與寫作的重要性。
臺江分校執行長吳茂成提及,每一代的人都有著各自的想望給未來的世代,臺南社區大學寫作班的每位同學,以筆書寫,以文字長期記錄臺灣土地上的故事,積累臺灣的文學與文化,像百年前的文化協會至今還是影響臺灣一樣,我們也正在累積出下一個,屬於臺灣的百年。
新刊發表會上,作家朱宥勳及臺南社大公民寫作社成員皆到場參與盛會,邀請大家閱讀《土道》一起體驗以筆喚公民的文學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