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民行動 shelly - 最新活動 | 2018-07-09 | 點閱數: 12033
image

  

    本文為 《邊學邊玩》城市學習號12  " 做一件對環境好的事,然後在日常生活中堅持"  延伸報導,

  收錄師生們在日常生活中, 一直持續著的 "綠行動與生活主張"

  圖文尚在編輯中, 算是草稿喔 , 感謝閱讀  ,有空請再回來點閱喔!  

  若您很想呼應某一個行動與主張 , 歡迎註冊並留言 +1 (留言板在本文最下方 ,但要先註冊喔 )    

/ 台南社大工作組107.7.5  謹

 

 { 一件對環境好的事,然後在日常生活中堅持。} 持續編輯中......
   
   你的生活主張,
我 +1

------------------------------------------------------------------------------------------------------------------------
     2018年3月草地市集第8年第9回的那一天 , 為了串連所有攤主的生活想法與日常行動 , 便設計「友善主張,合作串連」活動, 以4A一張紙,以一個小小媒介,串連所有參與者,讓草地攤主有機會認識同好,延展出更多城市好運動。

   活動獲得攤主們熱情響應 ,  之後更延續活動, 邀請107年第1期全校近百個班級參與,為美麗的地球,提出可在生活中簡單實踐的「生活主張」。
 
 
  我們相信:只有每一個地球人互相合作、串連、+1,才能讓友善環境的心意與主張,連結成有力的行動。

 

 以下是,很多人堅持很多年的<綠生活主張與行動>,歡迎+1 

{ 綠生活主張與行動1 :海灘廢棄物監測,12年。

 「今天海灘垃圾變多了,都是台灣本地製造!蚵農的蚵架任意棄置在海灘上,竹子、保麗龍、繩子和鐵絲交纏在一起,分類困難,保麗龍分裂四散,令人心驚,保麗龍顆粒漂浮在水面上,我們完全束手無策,只能氣憤跳腳,擔心海洋生物吞食。」2018/4/22地球日《海廢日記》

 

  我們就是像這樣,一直一直到海邊撿垃圾、計算垃圾種類,12年來海灘垃圾排行榜前幾名永遠是保麗龍、塑膠袋, 很希望有一天我們可以單純地到海邊享受光腳踏浪、看夕陽的美好,而不是一直撿別人丟棄的垃圾,希望有一天海灘重見美麗,海洋生物不再被塑膠袋殘害。

  台南社大海廢社(海廢社),每個月第3周周日下午為海洋勞動,加入我們,不只是撿垃圾,而是長期監控垃圾來源,累積數據,影響政策,讓丟垃圾的人負起責任,還給海洋健康美麗。 
 

[左] 海廢行動進入第10年, 海廢志工們策劃佈置<海廢10年展>,呈現多年累積的監測統計量與數據 , 讓各級學校來參觀認識海廢的嚴重性
[右] 模擬海中生物往海洋上方看,盡是塑膠漂流垃圾, 更可怕的是看不見的塑膠微粒 ,讓原本清澈的大海變成塑膠湯

 

  歡迎加入海廢社的  海洋廢棄物長期監測與紀錄 (請點閱)

 

{ 綠生活主張與行動2: 維護城市百年綠地,當個一日樹公民,一起寫公民參與記事

  台南社大進駐台南公園,管理維護羊蹄甲林棲地,累積第5年,這是台南市民以自己的力量寫就的公民參與百年公園記事之一,許多社大師生都曾參與過<一日樹公民>體驗,彎腰除草、鬆土、修補圍籬、剪除枯枝等,都由資深棲地管理人帶領勞動!
  成為一日樹公民還可以享有偷窺落葉層生物們的生活喔!這是都會人難得自然體驗,透過勞動認識公園綠地現況,動手就可參與守護珍貴的自然綠地,以身體記憶土地的知識。

 

 [左圖] 經過4年養護, 2018年3月小小羊蹄甲開花的風景        

 [右圖] 移除枯死老樹,就地養護幼苗,2014年大小<樹公民>幫忙整&地栽植小樹苗   

 

 [圖說] 一日樹公民可幫忙除草 ,更換圍籬 ; 園地管理員耀慶哥哥可示範水刀機 ,除草機 及樹木修剪原理

 


   一日樹公民,學習免費,歡迎揪團預約到台南公園參與自然勞動。

   關心城市綠意的朋友,也推薦參與共學: 舊城老街老樹調查隊-徵募樹幫手(請點閱連結)

 

{ 綠生活主張與行動3:倡議台灣山海圳國家綠道,守護台灣山林河海,8年。

  從台江山海圳綠道走到玉山, 大廟興學師生義行倡議台灣山海圳國家綠道的初心,在於把台灣文化與環境,斷裂的縫補,失去的找回,破碎能團圓,以公民參與精神,走出一條連接山海圳的台灣文化綠廊,守護台灣山林河海。

   

{ 綠生活主張與行動4:台江流域淨堤與守護,是所有台江少年的成年禮,8年。

  台江流域學習,這是送給少年台江的成年禮,生活文化記憶,在故鄉行路見學,澆灌台江文化與環境識別能力,養公民參與之氣,從心底裡冒出新芽,待少年長成之日,終能記得台江文化之樹,想起這條返鄉的文化路徑,代代相傳至百年!

   
   

{ 綠生活主張與行動5:守護自然珍貴地景,拒絕錯誤選址興建龍崎掩埋場!

  全世界有很多地區有特殊的堊地景觀,如臺灣、義大利、中亞喬治亞、美國、加拿大、西班牙、阿根廷等,這些地理景觀幾乎都被各國政府列為地質公園甚至成為世界遺產,唯獨台灣不知珍惜。


  經過長期的實地勘察,利用空拍機、夜間攝影機等拍攝紀錄並調查生態分佈,結合各調查報告的資訊,台南社大環境小組提出多個不應選址在龍崎的理由,包括位於二仁溪上游支流、位於已公告的山崩地滑地質敏感區、疑似活動斷層通過、面積一半以上為五級坡、有害廢棄物處理方式不安全、無遭人為破壞的自然地景與龍崎工廠等文化資產等。


  因此積極與龍崎鄉親,連續4年透過遊行、展覽、公民會議、靜坐請願,呼籲政府應重新選擇其他較適合的場址。

  想更認識台南社大在龍崎的環境調查 ,想知道龍崎在地人對龍崎牛埔的主張與行動 ,歡迎加入共學 :

  守護龍崎牛埔-認識自然地景,工業遺址與生態博物館(請點閱)

  

   
   
   
沒有人為干預的龍崎,是生態樂園,穿山甲、白鼻心、幾十種美麗鳥類都在這裡繁衍,默默守護土地。  

 

{ 綠生活主張與行動6:OFFICE辦公外食族做得到的環保

  身為推動環境守護的一份子,台南社大工作組當然也要身體力行,做為辦公外食族,常需要依賴外送服務,一次性餐具垃圾消耗很大,因此工作組選擇派代表外出覓食,覓食裝備是:茄芷袋裝著大小餐盒,手提提袋+步行,就是微小持續地做一件對環境好的事。


  「『一次性飲食餐具』就是為了一己方便,是不負環境責任的消費! 」
  「一想到海灘上充滿吸管、塑膠袋,美麗的信天翁、鯨魚肚子裡滿滿的塑膠袋,人們還要容許自己方便到甚麼程度,而不顧海洋變成塑膠垃圾場?」
   自備各種提袋、容器到傳統市場買沒有塑膠包裝的菜;
欣賞並購買簡易環保包裝的物品;
麵包店的塑膠袋消耗驚人,到麵包店買麵包,也可自備容器…..這些小行動,都是OFFICE辦公外食族,在日常生活中值得堅持的環保。

  

 

{ 綠生活主張與行動7:小資店家用自己可以做到的方式來響應

因為好朋友Fali常來店裡分享海灘廢棄物監測的事,說撿到了針頭、蚵架、還有很多保麗龍,讓我覺得很不可思議!

雖然政府從107年起限制塑膠袋,但我覺得花1、2元買塑膠袋對消費者來說其實不痛不癢,就把價格調整到5元、10元,並設置零錢箱,讓客人將購買塑膠袋的錢投入箱中,並註明捐給海灘廢棄物監測社。


真的需要塑膠袋的客人很樂意投錢,但大部分已能自備塑膠袋或重複使用,塑膠袋的使用量真的減少了。我很敬佩一群人去海邊淨灘的行動,於是我就用自己可以做到的方式來響應。 


*Zee's coffee jar店長Zee在107年5月, 將限塑四個月來的零錢累積約千餘元,捐給海廢社, 以小資店家做得到的方式,友善環境

 

{ 綠生活主張與行動8:小市民的生活主張:到速食店也帶著餐盒,在家實行無肉烹煮,全家一起響應綠色交通

   大夜班剛下班就趕著來上課的孟純,是同學眼中行動派的減塑媽媽,來社大學習舊衣改造,將穿不下的衣物,巧手改造成家庭背包和圍巾,並車縫蜂蠟布做為熟食袋。
  平日更是餐具、保溫杯、手提袋、蜂蠟熟食袋等環保多寶在身,到速食店也帶著餐盒盛裝濃湯和漢堡,在家更標榜烹煮無肉料理。
  近2學期開始選修「帶自己自由趣」課程,將綠色交通概念應用在家庭生活,和家人一起體驗公車+步行+騎單車低排碳的移動生活。
  孟純也將減塑行動透過臉書分享,希望從自己做起成為孩子最好的身教,進而影響他人,號召更多人一起減塑。她說自己雖無法做到盡善盡美,但一定會持續努力

   
   

*減塑媽媽孟純一家人共同減塑!  圖為她用社大學得的舊衣改造技巧,為全家人縫製的獨一無二圍巾  

 

{ 綠生活主張與行動9:小市民的生活主張:用交換代替購買,減物留白,分享給予,精神富足

  草地交換市集,一開始就聚焦在以物易物,打破用貨幣買賣的消費習慣,也為了推行減少消費、愛物惜物的環保態度,而且交換可以很多元有趣,越多人交換越好玩,於是便

開始了持續8年9回的換物故事。
  後來,很多人開始不想換回東西,只想把用不到的給出去,到了今年,除了物品我還想要給更多,那就是壞掉的如果可以修理好再繼續使用,也是珍惜資源的積極方法。


  台南社大工作組冠達:「我觀察到市集的價值,就是讓每個參加的人自己創造價值:物品的流動或是與人的互動,更迷人的是觀念的分享與交換!在草地市集第9回合『你的綠生活主張--我+1』活動中,就看到了彼此對愛地球行動的想法與作法,藉著「+1」認同彼此,是一種觀念的交換與行動結盟!」

 

 

 

 

 

 

 

{ 綠生活主張與行動10:小市民的生活主張:用交換代替購買,換回的東西越來越少,但越來越滿足

  一開始覺得好玩,期待換稀奇古怪的東西回來,也準備了很多東西;第2次之後最開心的是許多朋友一起擺一攤;近幾次我帶自己種的植物來交換,很喜歡看到別人收到我的盆栽後的開心表情。


  換回的東西越來越少,但越來越滿足。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個人拿著麥克風到處唱歌跟別人換,覺得很新奇這零距離的交換方式。


  現代人跟人之間越來越疏離,藉著活動的參與,讓我跟許久不見的朋友相遇擁抱,朋友說這是他換到最棒的禮物,讓我決定下次用擁抱來跟別人做交換! 

*  參加過5次以上的攤主敏華

 

{ 綠生活主張與行動11:小市民的生活主張:用交換代替購買,讓孩子從小就學習減塑環保 

   <窮人家之以物換米>攤主孟芳說:

   我們是一群愛買東西的媽媽們,然而流行斷捨離的現在,想要清理以前多買的物品,發覺丟掉很可惜,於是三、四個家庭    一起參加換物市集。參加過四年了吧!小朋友已經很習慣市集,會拿自己的玩具主動去交換,玩得很開心。


 「自己帶紙袋,少用塑膠袋」是我們的綠生活主張,平時我們也會交換環保觀念,小朋友已經很自然地會重複使用塑膠袋。

 


※<窮人家之以物換米>攤主的小朋友在活動當天主張減塑綠行動,因為積極到各攤位分享綠行動,獲得最多「+1」,被工作人員尊稱為「+1小天王」!

 

{ 綠生活主張與行動12:小市民的生活主張:修理代替購買,減少廢棄物,學習動手解決問題,是一種生活能力

  現在的商品常常才用了一段時間,功能就開始出現缺陷,若是送修,店家硬是鼓勵我們直接換新,忍不住懷疑,我真的只剩下這一個選項嗎?是消費還是浪費?曾讓我很錯亂,後來我選擇站在地球資源這邊,也傳承原生家庭惜物的生活價值。


  學習修繕之後,電風扇基本養護、換紗窗、簡單的木家具和油漆不再完全束手無策,還沒有能力修復的,至少先有邏輯概念,找人修理或換新就不必任人決定。


  發現喜歡修繕的同伴還不少,而且女生們行動力挺強的!和大家一起邊玩邊修邊學,不只減少廢棄物,也是一種生活態度、是幫助我維持理想生活的能力之一。  

※  秀琴與同學到社區分享電風扇的修理與維護

 

{ 綠生活主張與行動13:小市民的生活主張:修理代替購買,找出損壞的原因,動手修復,超有成就感

 「因為工作的關係,常常帶各種小家電提供修繕課共學修理,再將課堂所獲得的技術應用在家中及工作場合的待修物品。」居家修繕學員麗珍秀琴說


  詢問麗珍喜歡共學修繕的動力,她說:「我本來就很喜歡動手做,修繕課的實際操作讓很多不可用的變成可延續的有用的東西,不用丟掉造成浪費;找出損壞的原因,修理它、完成它,不但是愛物惜物,而且超有成就感的! 

居家修繕學員麗珍與同學討論修復小家電  

{ 綠生活主張與行動14:為土地而歌,察覺自己跟土地間的聯繫。我在農田、在揀蔥場唱歌給阿公阿嬤聽!

 「為土地寫歌」學員詔媛:
「我覺得自己跟土地的連結很深,十七歲開始在農田裡唱歌,後來遇到了麵包車樂團、謝銘祐老師與吳晟老師,讓我察覺自己跟土地之間的聯繫。
  來上課,主要是想了解老師們的故事,希望知道老師們為何創作,可以激發自己更多的想法。課堂上最感動的是再次聽到吳志寧唱歌,讓我記起痛苦的高三那年他來學校演講演唱,給我很多鼓勵,他的音樂改變了我,讓我往夢想的地方走去,是吳志寧影響我開始音樂創作。


 現在我在農田、在揀蔥場唱歌給阿公阿嬤聽,明年還要辦小型的芒果園音樂會唱歌給老人家、大人、小朋友聽!  

 

{ 綠生活主張與行動15:為土地寫歌,誠實、誠懇創作,拼生活、拼文化、拼教育

「為土地寫歌講師」謝銘祐:
「台灣人普遍沒有自信,是因為不夠認識自己,創作是偷窺這個世界之後,寫下看到的、聽到的,然而今天會把「為土地寫歌」特別提來談,就是因為教育無法讓孩子真正認識自己的土地、無法讓孩子自由。


  台灣一直被困在『拼經濟』裡,為什麼不是拼生活、拼文化、拼教育?要走入社會,不能只在電腦前面;要去觸碰實體,創作是誠實、誠懇的,因為全世界只有你自己知道你有沒有說謊。」


 

{ 綠生活主張與行動16:生活綠行動

  後甲校區群育樓後方,有一道2公尺寬的防火巷,是學校和社區居民的生活間隔,灰灰的水泥地,阻絕人們想靠近的熱情。


  呼應學校推廣生活綠行動的理念,「居家小花園」師生們將書面文字化為實際綠行動,由武昌老師帶著綠手指們,到水泥小巷裡,動手清除雜草、整理環境。


  被整理的巷弄,透著陽光,明亮清爽,但還是缺少生命感,「居家小花園」師生觀察到水泥巷圍牆邊有空花台,也有冷氣機及雨水等排水,於是一場綠植行動就此展開,師生們手繪設計圖,與後甲國中溝通友善心意、搜集校園剩餘的沙土、磚塊等素材,植栽規劃上則是種植耐陰、耐旱的到手香、山蘇花等植物,這個行動的最大亮點是善用牆邊排水,提供植物所需水份,實踐省水園藝。


  因為師生的手藝與心意,這裡將成為可期待的綠光植道,分享給所有師生及社區鄰居來感受幸福的植物風景。 

 

 

※圖說:居家小花園師生們主動觀察校園閒置空間,動手創造省水園藝,分享窗外綠風景

 

{ 綠生活主張與行動17:台南社大近20個班級師生提出可運用植物改造空間、上下班可交替利用自行車、公車及步行

台南社大近20個班級師生提出可運用植物改造空間、上下班可交替利用自行車、公車及步行

「悠活心旅程」和「話建築畫建築」用畫筆勾勒他們心中的綠色行動及生活圖像,希望能居住於親手打造的綠建築中,利用蔓藤植物攀爬建築立面,降低噪音、減低室內溫度;
「話與畫LINE貼圖」師生以接力方式,連結彼此的想像,用貼圖傳遞友善正能量,是心靈的綠行動;
 
 「書寫方法練習」、「聆聽身體聲音」、「愛會找到你」、「日語中級L3」、「生活手編織」、「台語音義的應用」、「太極功夫扇」、「身心靈瑜珈」、「文創與法律」、「帶自己自遊趣」、「數位單眼相機」、「青春馬賽克」、「享畫自然」、「體驗巴黎散步」等班級共同主張:
上下班可以交替利用自行車、公車及步行,代替汽、機車,通勤時間並不會差很多,可減少碳排、降低空氣汙染,在多元移動的過程中,沒有引擎噪音,可靜心觀察城市的美好,有益身心健康。

 

 

{ 綠生活主張與行動18:衣物改造再利用,讓穿過的衣物,延續溫暖記憶!

  珍惜物品,是「舊愛不一樣」、「衣改會」、「牛仔不忙」等課程所堅持的生活理念,長期研究舊布料再改造,布料透過拼組再生為背包、便當袋、環保杯袋、筆袋、錢包、拖鞋等生活實用品。
 「別人眼中的垃圾,我都會想如何再利用!」衣改會講師高韻芬說
  近年衣物再利用的課總是滿堂,越來越多人加入舊衣改造的行列,把孩子穿不下的舊衣再生為包包、鞋子,親手用針線縫進愛物惜物的情感,也讓穿過的衣物,延續溫暖記憶。

{ 綠生活主張與行動19:學習舊衣物改造,將親友不用的衣物改造成新物件送給他們

  舊衣改造學員秋雲:「父母過世後,想保留他們的衣物,藉由舊衣改造,將媽媽常穿的花襯衫運用在包包上,感覺自己與家人仍緊密連結。舊衣改造就像是一種心靈的縫補。

  學會縫補與改造,就更想將親友不用的衣物改造成新物件送給他們,讓大家知道東西不適用了,還可以再生,讓物品的生命延續下去。 」

 

{ 綠生活主張與行動20:善用校園空間,耕耘可食用的校園 , 共食共學

  好棒志工隊是台南社大推展環境守護的最佳幫手,每位志工都從自己做起,無論是團隊執行活動或出遊,必定隨身攜帶環保杯、餐具、提袋,不用保麗龍、塑膠袋,是大家的環保默契。


  進駐大成新校園的第2年,志工隊成員靜敏積極邀約志工夥伴共賞津端夫婦的紀錄片《積存時間的生活》,就此開啟志工隊利用校園空間自種自食,實踐「積存時間」的共學生活。


  大夥利用大成校區的一方空地,開墾栽植季節時疏,約定每週一是志工農作時間,由鉄翼老師教導KKF自然農法,短短幾個月,已收成採收多樣蔬菜,充滿學習成就感。


  經過這樣的生活實踐,大家都體會到從農地收成到直接烹調,從產地到餐桌,零食物里程,完全無排碳的環保成就感;更不用說大家輪流烹調時蔬晚餐,共享共食的溫馨快樂。  

 

台南社大好棒志工隊利用校園空地共農、共食


 

:::

QR Code 區塊

https%3A%2F%2Ftncomu.tw%2Fmodules%2Ftadnews%2Findex.php%3Fnsn%3D3624

文章類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