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五)晚7:00@十八卯茶屋
線上報名: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662974927367820/
【土道文學沙龍】
標 題:鹽淚(小島醫生拯救大海難民的故事)
主講人:顧忠華教授(德國海德堡大學社會學博士、國策顧問、開學文化出版社發行人)
時 間:2018年5月25日(星期五)下午19:00~21:00
地 點:十八卯茶屋(台南市中西區民權路二段30號)
共同主辦:台灣在地文化創新與共學協會、國家人權博物館
承辦單位:台南社區大學、台南社區大學土道公民寫作社
接下土道文學沙龍的主持任務,把握三個午後時間,看完「鹽淚」這一本書。
讀書的當下,一樣用著心痛的情懷,痛斥人性的黑暗,同時,傷感戰爭浩劫下的逃難餘生,不由得敬佩巴特羅醫生及小島住民堅持人性的良善。
土道文學諸友群集十八卯,台南公會堂夜燈初亮,開場時,顧忠華教授因為導航的小迷路,我們把中場的鹽淚短片提前播放,為這場「小島醫生│搶救大海難民的故事」沙龍,進行暖場。
坐在離顧忠華教授最近的位置,自己身為主持人,強烈感受到教授的魅力,從「鹽淚」這本書的出版故事,談到同樣是海島國家的台灣社會發展問題,顧教授真誠的分享、博學的謙虛,精彩的對話,令人難忘。謝謝顧教授及土道諸友,為關心人權與公義的相聚,在美麗的夜晚,暢談理想與現實。
暈黃微光的十八卯茶屋,自有一番不同日間,令人心靜的氛圍。顧忠華教授風塵僕僕從北南下,在這裡跟土道社有場「鹽淚—小島醫生拯救大海難民的故事」座談會。
「鹽淚」的主角,巴特羅醫生出生在地中海西西里群島中的蘭佩杜薩小島上。他在島上的童年,大都是赤足步行,與大海搏鬥時,於千鈞一髮中得救。對故鄉小島懷著濃厚的感情,他努力爭取直昇機運載島上病患,為了拯救海上難民,跟時間賽跑,搏命救人…
「鹽淚」的島上生活與環境背景,跟我的出生地澎湖,是那麼的相像,讀來特別有感。
呂正宗先生,是我原鄉,澎湖縣白沙鄉,一個人口不到百人小村落的村長。在六年前,他罹患急性心肌梗塞,澎湖雖有澎湖及海軍兩大醫院,卻欠缺專業醫生及醫療器材,在醫生開了證明之後,申請直昇機專送高雄榮總頂樓停機場後,直接送進急診室。但不是人人都這麼幸運,可以活著回家。
澎湖人多年來醫療資源嚴重缺乏,一直以來都沒有得到解決,公民的吶喊被海風一吹而散。直到三、四年前,澎湖才真正有了專業醫生及器材進騅大醫院,島上居民的生命,才多了一層保障。
人民的權益從來都不是天上掉下來,或是有權力者給予的,人民的權益是靠公民自己的力量爭來的。
踏進白沙鄉衛生所,當你看到一位雙腳夾托、西裝褲,上身一件穿了十幾年老舊T恤的中年男士,那位就是侯武忠醫生。他跟巴特羅醫生一樣,學成回歸故里,他深愛這塊被孤立於台灣海峽的澎湖小島,更了解鄉親的欠缺與需要。
記得爸爸生病,一定先來衛生所,讓侯醫生診斷治療,除了看病以外,老人家更需要的是關懷,侯醫生的問候與貼心,就是一帖心靈良藥,撫慰了老人家的心。
夜晚,當大家在家圍桌吃飯看電視時,衛生所的燈還亮著,那是侯醫生還在裡面整理資料而忘食。
侯醫生乘坐公船,固定來回離島的大倉、員貝、吉貝、鳥嶼看診。中秋過後,東北季風一刮起,澎湖海域白浪滔滔,氣象惡劣時,公船停駛是常有的事。此時,他就無法前往離島,幫助需要的人看診。因離島的孤老居多,有可能不小心跌倒受傷,或是臨時急病,卻求救無門。侯醫生基於人道,自購船隻,考船照,自駕來回於澎湖縣白沙鄉的本島與離島間看診,唯恐病人有所閃失。甚至把公家貼補的油費,全部用在漁民、老人家健保需要的自費額上。
去年侯醫生因病逝世,帶給澎湖人很大的震撼,除了不捨感念外,未知島上是否還會再出現一位侯武忠醫生?
不管是巴特羅醫生或是侯武忠醫生,他們都在做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事,視人權、公義為普世價值,努力到油盡燈枯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