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江分校 shelly - 台江分校 | 2012-10-09 | 點閱數: 2383
吳茂成   2012/09/09

九月九日,也是因緣,在屏東代天宮主委陳邦彥主委熱情邀請下,今早南下屏東。

這一趟,要與旅屏的台南同鄉會鄉親,談談大廟興學,雖說要南下,卻先在故鄉海尾會陳邦彥主委會合。

他是一位勤勞的長者。

一早巡工地,放了心,才驅車載我一起南下屏東!

屏東,陳邦彥的新故鄉!

那裡有許多將軍、北門的後裔,隨著屏東、南洲糖廠生湠子孫。他們承繼著牛車掛的拚勁,繼續在屏東奮鬥。

人親土親,陳邦彥主委告訴我,屏東三分之二營造業,都是台南子弟。

營造業講究技術資本,日治時期,一九三O年嘉南大圳完成之後,這一群水利工程技術人員,因緣際會,南下開發屏東與南洲糖廠。

他們帶著技術,往南方移民,移民者之間,也互相分享學習這一套技術文化。屏東糖廠的台南子弟,就以代天宮為核心群聚,南洲糖廠的鄉親,就在潮州發展,奉祀漚汪關帝爺、七股雷府元帥。

這一段移民史,十分精彩!

日治時期,喜南大圳工程剛結束,有一位七股大潭人洪天化,他南下屏東從事營造業,當時屏東這方面的技術人才不夠,因此,洪天化做得很成功,還有將軍人吳淵泉,經營政三營造,政三是洪天化教出來,建泰源營造,就從政三出來…至於政吉營造就是吳信寶,也是將軍人,這都是旅屏的第二代營造業,他們大部分都有嘉南大圳工程技術。父親也是向政三營造學習,還有姓施的…都是將軍人,侯家則是二重港…大家就散居在屏東潮洲生活。

陳邦彥分析,旅屏的台南同鄉,大部分是從事糖廠採收工作,要不就是做營造工,用牛車來拖甘蔗、來載砂石。從四O、五O、到六O年代,蔗糖外銷很好,尚未機械化時,就靠人工採收甘蔗,糖廠採收時,就由台南人來做。他們就在農場旁搭寮居住生活,像今日的萬隆村、圳寮、代天宮、灰瑤…都是這群台南移民來拓墾。其中,灰瑤是運貨載貨的集散地,後車頭也都是。駛牛車、馬車都是台南人,牛車掛就這樣成立起來,潮洲也是如此,以三間廟為社區中心,再聯合成立旅屏台南同鄉會。

聞言,才明白旅屏的台南移民者,大多是勞動、實作出身,少數轉經營水果及畜牧業。

陳主委細數這段旅屏台南鄉親的拓墾史,如數家珍,應該說,他就是故事的主角之一。

他告訴我,屏東的牛車掛就成立南鯤鯓團,推動代天宮、社會救濟等慈善事業,潮洲的鄉親則先成立旅屏台南同鄉會,但是與代天宮一樣,都面臨著文化斷層問題。

這些年來,他接下代天宮主委一職,努力創新大廟,整合鄉親力量,企圖走出新格局,但是,想得愈多,憂心也愈多,他發現,青年人對這一段移民與信仰文化,愈來愈生疏。包括,來屏東這裡養水鹿的鹿伯,也是面對著無傳人的問題。

一路細聽細思,直覺的告訴陳邦彥主委,從歷史經驗來說,同鄉會與大廟在屏東移民過程,扮演著促成、互助平台,讓移民者技術資本得以透過大廟祭祀、同鄉會的社會網絡,不斷向外聯結開展,同時也將移民文化傳承下去。

簡言之,大廟、同鄉會在二十一世紀,必須創新,深化促成、互助的功能,其中「文化斷層」正是最重要的公共議題,藉由「大廟興學」的通路及參與平台,例如可以組織不老青年團,將老人家與青年摶聚一起,共學共享共榮,將鄉親、鄉情再找回來!

從台南到屏東,沿著國道三而下,一個多小時即到,早年的旅屏鄉親,不知要走多久?

年深外境即我境,日久他鄉變故鄉!

這一路,與陳邦彥主委閒聊,漸漸聽出,台灣三、四年級生,對青年、對文化與信仰斷層的憂心!

已近耳順之年的陳主委,看到了傳統在現代過程中的流失,其實,正是台灣邁向二十一世紀的現代化過程中,必然要面對的當代化課題。

今日對著全國各地台南同鄉會鄉親演講,心底一股熱血湧上,談故鄉、公茨、大廟、私塾學堂…種種的文化,彷佛是他鄉遇故知一般!

誠摯希望全國台南同鄉會的鄉親與耆老,散布在全台各地的移民廟,皆能興學,透過興學,一步一步實踐,創新傳統邁向現代的當代化的新可能。

日人時代,嘉南大圳土木人員移到南洲屏東糖廠

屏東三分之二營造都是台南人子弟,開發糖廠分成屏東與南洲糖廠,屏東糖廠以代天宮為主體,南洲以潮州關聖帝君,雷府元師為主體。

屏東就成之南鯤邵團,潮洲先成之旅屏台南同鄉會,屏東也有人去參加,目前也勢微,與代天宮一樣,面臨著文化傳承問題,沒有年青人參與。

原來打算與屏東與潮洲互相做一屆。

代天宮目前有申請補助要到海尾參觀

文衡來自漚汪,也會去謁祖。

每年台南市政府也會辦旅外台南同鄉會懇請

信仰與文化結合一起

陳邦彥,三十八年次國民政府時代,四十到五十六十年都是,蔗糖外銷很好,主要外銷經濟,尚未機械化時就人工採收,糖廠採收時就是由台南人來做,就現場搭寮,萬隆村,圳寮,代天宮灰瑤 都是這群移民來拓墾,灰瑤是集散地。

後車頭都是,牛車馬車都是台南人,就成之牛車卦,潮洲也是如此,以三間廟再成之台南同鄉。

日本時代有一位洪天化七股人,台潭人,在屏東做營造,當時屏東技術不夠,當時喜南大圳剛結束,因此,洪天化做得很成功,吳淵泉經營政三營造,這是將軍人,政吉就是吳信寶,也是將軍人,這都是第二代營造,大部分都有喜南大圳工程技術的工程,順時營造,就是建泰源營造,就從從政三出來,父親陳三元,目前到第二代。

父親是向政三學習,政三是洪天化教出來,也有姓施家,都是將軍,侯家是二重港,都是,就散居在屏東潮洲,旅台南移民,大部分是做糖廠採收,要不做營造工,營造泶也要牛車卦載砂石工作。

大多是勞動界,勝利水果行也是將軍人。

鹿伯也來這裡養水鹿,也是面對著無傳人的問題,同鄉會與大廟在移民過程扮演協助角色未來大廟或者同鄉會也要扮演協助刀色再找回來
:::

文章類別

搜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