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夢工坊—台南社大是開放的美術館
教室與走廊就是開放的美術館,手作是我們表達與說故事的美麗語言,更是慰藉心靈的幸福秘方;透過手與心的連結創作,表達世界的美好,訴說幸福的各種樣貌。
開放市民免費參觀這場屬於大家的學習與創作展。
展期|1/3(二)-1/13(五)下午2:00-晚上10:00(週六日開展時間10:00-17:00)
地點|台南社大校本部/公園路750號(延平國中校內)
展出班級與內容|帶著相機散步台南、底片攝影好好玩、彩繪嘉年華、轉角遇見馬賽克、拼布玩家、藍染天空、好攝之徒、非拼布可社、木本物質、毛線手編織、阿貴的紙漿雕塑、捏捏塑塑魔幻金工、琉璃物語:鑲嵌篇、羊毛氈藝起來、琉璃飾品創作設計、手感刻印、春仔花工藝、台灣繩藝表現、旅遊手繪塗鴉畫、旅行繪本趴趴GO、插畫可以這樣玩、舊愛不一樣、衣飾袋 共計22班師生,展出木工、琉璃、拼布、繪本、繩藝、刻印、攝影、雕塑、鑲嵌、彩繪、染布、編織、金工、舊衣改造……等22種學習與創作展現。
今年比較不一樣的是我們將展覽地點拉回到社大,利用廊道、樓梯、教室做為展覽空間,大家來看看給予指教~
「素人」通常是指非科班出身,或曾受過訓練但仍保有自我的創意風格的創作者。 透過直接的美學概念,將其創作完美地融合於生活或各項用品中,不僅可呈現個性化的人文色彩,更因獨特的手創與品味,也發展出獨特的個人生活風格。而這些素 人美學運用在民宿、商店、市集或是街頭,就勾勒出了一個城市的文化底蘊,越來越多的素人藝術家所展現出的文創力,也是一個文化城市的表徵。
台南社大校長林朝成表示,成立已屆十年的台南社大,一向以發展學員的「學習力」為辦學主軸,其中發展最為快速的便是美學社群。許多人白天一樣是上班族、勞工或家庭主婦(夫),晚上就到社大來解放本身的創作慾望,創造自己的「第二人生」。
不管是木工、繪本、編織、玻璃鑲嵌、刻印或是攝影等不同創作領域,十年來造就了許多充滿個人風格的「素人藝術家」,而社大藉由「城市就是我的教室」的教學 導引,讓素人創作的背景故事和理念與台南城市的人文與空間作連結,創造出許多不同媒材的台南故事,這就是台南社大發展公民美學的辦學展現,為這個城市厚植 公民的美學力。
用色鉛筆繪本記錄台南街頭的「旅行寫生趴趴go」班級學員莊雅雯表示,這學期的創作主題為「台南的老行業」,學員分組到台南街頭找尋隱藏在街頭巷尾的老 店,包括老房子民宿、製香舖、專賣碳烤三明治的早餐店、肉舖店或是蹋蹋米店等等,總共走訪了28種老行業,在這些老店中看到了古老台南的風味。有別於照相 的快速感,很多老店主人特地空出地方,讓我們可以慢慢描繪,也創造出很多閒談的機會,更能聽到許多台南老行業的創業故事。集結了這些故事,同學們也作成繪 本明信片送給店家,成為說這些老行業故事的溫暖文宣。
底片攝影班的陳虧寶老師,則是秉持著「Old is New」的思維,在數位攝影成為主流的今日,用傳統攝影器材玩出新的攝影風格。老師表示,因為喜歡底片沖洗後,那種濃濃的空氣粒子感,因此在社大找到一群 有相同興趣的學員,一起帶著底片相機散步台南,呈現不同風格的台南影像。
染藍天空班則以「藍染」的方式,試圖將台南的蔚藍天空截留在布上。學員許桂惠、吳麗蓉及張素屏表示,藍染的技藝,不僅在藝術層次的表現,也是最實用的工 藝,包括服飾、傢飾等。鄭佳宜老師除了技藝的傳授外,更重視在實境中找尋創作的靈感,因此教學中安排了許多的戶外教學,也促成了以天空作為創作主題的成果。
而玻璃鑲嵌的老師楊禮誠,則選擇了「光與影」的主題。他表示,玻璃鑲嵌常運用在教堂的建築中,透過光影的交映,塑造空間的莊嚴感。在社大,則想解放這種藝術展現的技法,將鑲嵌運用在生活中,讓生活的場域透過光與影的設計,有了空間的層次感。
手編織班的陳冠竹老師,則分享了這一期帶領學員創作的主題--「男人的背心」。她表示,學習手編織的學員,都是以女性居多,而台南這個老城市,也常看到三 代同堂的場景,她一直很希望可以在台南的街頭,看見一家大小都穿著手編織的背心,那就是一種家庭同心的生活風格、一種老台南的溫暖感。
台南社大表示,為了展現出打破專業藝術創作框架、人人都可參與的「素人創作力」,本期成果展特別將社大教室變成美術館,
辦理「城市夢工坊~No.22學員 創作成果展」,於台南社大(公園路750號)展出至13日(下週五),
歡迎也想成為素人藝術家的市民前來參觀或報名相關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