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資料 admin - 最新活動 | 2011-08-29 | 點閱數: 1984

■黃藍瑩
繼7月初台灣學北區座談會在台北市松山社區大學登場後,南區座談會也緊跟著於上週五在高雄市第一社區大學揭幕。北區座談會從跨領域的角度探討台灣學的建構與發展,而南區座談會則著重於台灣學課程及教案發展脈絡的討論,座談內容輕鬆但不失建設性,期待這場座談會的討論成果能為未來的台灣學發展建立基礎。

高雄市第一社區大學主任陳巨擘指出,目前社區大學在地方學的發展上多著重於文史資料的蒐集,缺乏從台灣歷史脈絡角度,觀照地方發展軌跡的系統分析;同時,各社大間的地方學對話不足,彼此難有經驗分享。他認為,可以多舉辦工作坊來推動台灣學,並將現有的地方學深化擴大,進一步找出各社大地方學間的共同點。陳巨擘同時也提醒與會者,國外關於台灣的研究都很具觀點,這是台灣本土研究比較欠缺的,也指出推動教案與教材在發展台灣學上的重要性。

社大全促會創會理事長顧忠華表示,社大是由一群紮實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所組成,社大台灣學的研究方法是跨學科、超專業的,大家既是學習者,同時也是知識的生產者。台灣地方學學會理事長黃申在則點出社大教學法建構的重要性;他表示,社大的知識還是比較偏向經驗或隱性,當某位社大老師離開了一所社大,其他老師即使拿到講義也可能還是無法達到這位老師的教學效果,我們應思考如何將台灣學教學經驗傳承下來。

在第2場次的討論中,海洋科技大學助理教授王御風對台灣學教案的發展提出見解;他認為,台灣學教案應該是生活化的,可以從一個人的生活中被挖掘出來,不需陷入學院的框架。王御風認為地方學課程的可行方式應該是將其精神落實在一般課程中,舉例來說,在美術課程中發展出獨特的地方精神,每一門課都跟在地特色做結合。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張金玉,則從藝術工作者的角度來看台灣學;她認為台灣學不該是一個知識既定框架,反而該是一個行動概念,因為它是知識生產的歷程。張金玉說,台灣學是最鮮明的常民文化,社大有很重要的任務,就是開始形成、積累常民生活的檔案。台南社區大學台江分校執行長吳茂成以一支社大學員自製影片《阿嬤ㄟ肉粽》,開啟台灣學教案的討論。他認為,教案的設計要日常化,這樣才會有認同和情感,台灣學或地方學的教學必須重視學習者的改變以及其和世界的連結,強調知識解放與公民記者,這樣知識工具才不會再宰制在特定人士手中。旗美社區大學的王敏州則回應,應該把台灣學視為一種行動及協做,當我們實力增強時,對自己的信心也會比較大。顧忠華最後則勉勵與會者,社大的力量不可小覷,應對自己更有信心。

今年度台灣學研究計畫的最大一場活動—「第2屆社區大學與台灣學的建構研討會」將在10月15日於台南市國立台灣文學館登場,近日即將開始接受報名,鼓勵關心台灣學的朋友們留意全促會相關訊息,踴躍參與!

:::

QR Code 區塊

https%3A%2F%2Ftncomu.tw%2Fmodules%2Ftadnews%2Findex.php%3Fnsn%3D1560

文章類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