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江分校 臺南社大 - 台江分校 | 2011-07-16 | 點閱數: 1943

吳茂成  2011/7/14

做為台灣公民,每個人都有為河川發聲的權力與義務。

河川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然而我們看到髒臭的河川時,不是閃開,就是視而不見,積極者會去陳情,不過,到最後往往是公部門互推卸責,下游推給上游,左岸推給右岸,一條河川整治問題,陷於權責不明的死角。

因為,台灣的河川往往是縣市鄉鎮的交界線,缺乏區域治理的合作機制。

因此,做為社大人,參與河川守護運動就很重要,從公民行動來導正公部門的思考盲點,來鞭策政策執行的一致性,更重要的是,守護河川是地方學的起點,也是營造綠色健康家園的基點。

如何參與河川守護運動呢,其原則在於爭環境權,打開自己與世界連結的關係,其策略有三,從近身之學、從社群連結、從公共政策參與行起。

近身之學,從自己的生活流域進行守護工作,人的移動就像河川一樣,有其地域性,有其生態性,發現生活中最親近的河川,透過巡守參與,逐步繪製自己的生活流域地圖,找到自己與生活流域的近身關係,從參與中認識生活流域的美麗與哀愁,瞭解河川與生活及文化的關係,進而建置上班或是買菜、上學的流域守護路線,看到髒污就打O八OOO六六六六六電話,用手機拍照,進行記錄,製作生活流域的河川污染地圖,這是打開生活流域的在地知識,發現生活世界的參與式學習,讓民眾清楚知道生活流域的美麗哀愁的容貌、景點與死角。

社大人除了善盡生活流域守護之外,也要組織守護社群,才能產生公共的群聚力量,才能避免公共參與行動的耗能,這是社大、老師應為及可行之事,做為師生參與河川守護的公共平台,培養更多的守護種子。從社區來說,要善用社區組織的公共資源,與既有的社區組織合作,例如大樓管理委員會,或是社區組織,成立在地的河川守護團隊,有對外的通訊與對話的空間,凝聚更多有志之士的參與,發現及整理在地河川的污染問題,以及河川再生的契機。

最後是藉由社群組織的力量,建構區域河川民眾參與整治會議,邀請環保署、縣市政府定期開會討論,追蹤列管的污染案件,監督及影響河川公共政策的制定與執行,有效凝聚河川守護意識,將分屬不同縣市的河川流域,串連起來,進行區域流域治理,營造清淨家園。

這是社大人,台灣公民爭環境權的行動學習,今天很高興與桃竹苗社大及河川巡守隊夥伴,共聚一堂討論,然而,守護河川環境,人人有責,守護河川環境運動是一場長期奮戰之路,必須藉由教改的行動,深化到校園,組織河川巡守隊,深化環境教育的力量,首先在於培育學生的公共集會能力,培育學生認識河川,巡守河川的參與、記錄與分析、通報能力,賦予學生更多的文化與社會資本,將老師及家長、學生整合起來,成為教改的實踐社群。

以河為師,以河為室,《小台江》多年來進行各項創造性與實踐性的河川守護運動,例如,舉辦百里溪行,青春夜行的行動學習,結合千里步道運動,推動台江山海圳綠道的公共政策,每週三進行淨堤,一步一步從河畔走向山顛海濱,以河為經,以山為緯,構成一條守護家鄉的綠水之網。

守護河川是當今台灣公民社會的重要議題,從河川問題發現社會生了什麼病?思考未來家園之路,既是社會行動,也是地方學的學習研究。

寄語桃竹苗諸位社大夥伴,邀請更多的鄉親,攜手走向河川,一起來參與生活流域公共之學。

:::

文章類別

搜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