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江分校 臺南社大 - 台江分校 | 2011-06-23 | 點閱數: 2397

台江民俗文化工作坊課程日誌         吳茂成 2011/6/22修正

關於吃,關於食物,往往是我們對於一個地方,最深刻的印象。

那麼對於家鄉呢?特別是關於家裡三餐的滋味與記憶,那是個人化的特殊風味,還是普遍的滋味,到底是偏鹹還是甜?今年我們嘗試實作虱目魚乾、包粽子,從食物去認識常民文化,今晚,我們進一步分享著彼此的食物記憶,從經驗中重溫,伴隨著我們長大的滋味。

關於主食:米飯、炒米粉、煮麵

關於魚:煎虱目魚肚、煎土魠、炸吳郭魚、吳郭魚加薑片醬油蒸、蒸煮鯽、U+9B98,府城內還有一種料理虱目魚肚的方法,先醃糖再下去煎。

關於海產:目賊仔炒韭菜,以芹菜較多。蝦、螃蟹較少吃,辦桌時才常見。

關於肉:滷肉最多,或是以紅蔥頭爆香加糖醬油來滷肉燥,或是瓜仔肉,逢年過節牲禮的三層肉煮熟,沾蒜泥醬油吃,玉井地區還有以花菜乾來魯肉,民國六十幾年,府城內也有炸豬排的吃法。

關於蛋:煎蛋加九層塔或菜脯,加蔥較多,美濃地區還有加韭菜的料理方式。

關於湯:蛤仔湯、香菇雞湯、西瓜綿煮吳郭魚、虱目魚煮薑絲、蛋花湯、豆仔薯煮蛋花湯、竹筍排骨湯,或是皇帝豆煮排骨、刺瓜煮排骨,以及魷魚螺肉蒜頭湯。

關於菜:炒高麗菜、應菜、波菜、小白菜、菜瓜、蕃薯葉、豆芽、敏豆、紅蘿蔔炒蛋、或是茄子燙熟沾蒜泥醬油吃,或是菜豆煮粥、黑子仔煮粥,至於花菜煮湯或炒都可以。

關於進補:雞肉或排骨燉米糕,或是龍眼乾加酒燉米糕,燉豬心,或加四神、四物、十全藥材燉雞,或是燉虱目魚,有的同學還以大隻鯽魚煎麻油來進補,有的也燉鱉,另外童年還有吃膠,或是煮雞湯。

關於早餐:煮粥配著肉鬆、醬料吃,豆漿、米漿、杏仁茶配油條、也有鹹豆漿。

關於過節:那是「粿」的記憶,有甜糕、鹹粿、發粿、紅龜粿、碗粿…,肉粽、潤餅、燒圓仔湯。

關於點心:炸蕃薯、炸甜糕、紅蘿蔔籤沾粉炸、炒紅豆泥、綠豆湯、紅豆湯,美濃還有用麵粉加木瓜籤去煎,整體來說點心大多是配合年節剩下糕料加以料理。
 

從日常生活的吃,我們可以看見生活文化的真實面貌。三餐日常的吃是文化,更是記憶,今晚,當我們回想著燉補情景之時,彷彿還可以聞到灶腳、電鍋裡的那一陣香味。

透過日常生活的飲食分析,我們可以破除消費性、觀光式的小吃迷思,好好的品味創新日常小吃,在台江日常的飲食中,很少有昂貴的食材,即使離海邊港墘很近,但是,三餐中很少吃到蝦子、螃蟹,即使是肉,也是很難得成為餐桌上的主菜,大部分都是做為配料,最多的時候是跟著菜炒,僅有過年節、祭祀時才有全肉的滷肉或是三層肉沾蒜泥的美味,倒是吳郭魚比虱目魚更便宜,常常是三餐中的主菜,或炸或煎或蒸,十分美味。

回顧童年的日常生活的食材及料理,我想,這才是在地真正的美食。

今晚的時間不夠,我們未能進一步討論每一樣食材的料理方法,配料為何?滋味為何?食材從那裡來?這部分有請同學來補足。

不過,從日常生活飲食,我們看見的是阿嬤與俺娘善用物美價廉的單食材或雙食材來料理,料理一家人的美食記憶。

在地的單純食材,豆類大多是阿嬤在茨後的後尾園裡種出來的,魚則是從社尾港墘、塭田里,捕撈來的,煎蒸炒燉,簡單的料理,很少有添加食品,我想也沒有塑化劑之類毒物,也沒有產生過多的廢棄物,飽足了台江人的胃與心靈。

今晚,我們從日常生活的飲食對話中,看見台江人的經濟水平、生活文化及堅持。

:::

文章類別

搜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