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大教學要有教改的問題意識吳茂成2011/6/03
各位老師同學平安
今天新營社大教師群前來台江,參訪大廟興學的做法,我們站在大廟的迴廊下討論著社大教學專業及教學設計的變革之道。
我們從台江分校推展「放學後學校」談起,以數學公式為例,如何發展數學的抽像思維,如何在大廟天井學習測量的技術,打開學生的生活經驗,計算八八水災的淹水量,一堂數學課不再只是紙筆測驗,這一堂的教學,教的不只是公式,還有量測的技巧,更有在地的生活文化。
我們才發現,社區大學也可以協助在地國中推展台江本土教育,奪得全國教學卓越金質獎。
我們才發現大廟就是孩子最好的學校!
這就是社大終身教育的改革,我們是一所創新的學校,以村莊社區為學習場域,以大廟為終身學習中心,處處可學習,時時可學習,人人可學習。
做為社區大學的教師,每個人皆懷著一身的專業經驗,然而,社區大學必然會因社區的不同,因生活文化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課程設計特色。
因為社區大學不是套裝知識的傳授,而是創新的公民高等教育。
因此,我們分享台江分校大道公瑜伽課的公園健身房教學,貼近在地的生活,以公園的環境素材做為教具,發揮瑜伽的專業技能,讓瑜伽成為生活的瑜伽,讓公園成為學習的綠色教室。
因此,我們分享台江彩繪與書法班的善語路,解構畫畫的發展歷程,從為宗教為畫,到為生活而畫,書畫如何在生活中起作用,成為台江分校課程教改的問題意識,因此,彩繪班師生幫在海尾百年豆花攤換妝,以豆花攤為畫布,畫畫不再只是單純的自我的表達,而是有社區文化、社會關懷的力量。
新營社大的老師們問我,「那麼台江是如何讓學生願意參與這些公共事務?」
這是一個好問題,我告訴老師們,教學涉及到學習者的目的,教學者的目的,以及辦學者的目的,以及社區、大廟的目的,這裡面涉及到四個教學關係,一是個人的,二是老師的,三是學校的,四是社區的。這四種教學關係,構成了社區大學知識解放、公共參與及生命增能教學的核心網。
我們發現愈都會地區,人情愈淡,學習往往變成商品式的買賣,然而在鄉下地區,還有尊師重道的精神,這四種教學關係必須在教學的開始,從設計到宣傳,從報名到教學,從教室到大廟社區,把握每一個環節,將四種關係連結成互善共生網,共譜大廟興學的學習願景與使命,如此,才能避免學生因為不瞭解的產生的不適應,乃至於誤解反彈與傷害。
新營社大老師在離去之前,再丟一個問題給我─「為何要在大廟興學呢?」
我想,在大廟辦學乃是重回在地的學習文化,在地的社會參與,以及在地的生命連結。因為大廟就是一座學校,學習對每一個人來說就是一個有感情的世界與社群,一如百多年前的朝皇堂的學堂文化情感,藉由阿公阿嬤的故事,流傳到我的身上,這就是我們做為一位學生,總會想起母校,想起學習的童年。
因為,學習是一種感情,學習是一種世界連結,連結土地,連結人群,連結希望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