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 美感創造價值的時代 / 盧銘世

美感創造價值的時代

------------生活(環境)美學的夢想與實踐------------

人活著除了民生溫飽外,總該做點什麼,讓自己不枉此生。

說使命太沉重,但“美感生活”應是所有辛勤工作,對生命負責的人們該給自己及親愛家人的基本犒賞。

那麼:什麼是“美感生活”?哪些條件齊備了才算享有“美感生活”?

我相信美感的確有其條件,那條件關乎文化基因、關乎質感技術(工藝水平)、並相當程度與是否和大自然相呼應有關。

我更相信:美好事物的發生終究要有“起心動念”的開始。基礎條件的差異可以經由閱讀、受教及實踐養成來補足。但決定基礎條件各異的人們是否有緣“與美同住”的關鍵點,卻是容易被忽略的日常“生活態度”。

唯有堅持不用或少用免洗餐具,你和你的家人才可能享有優質的器皿文化。

願意盡可能讓大自然的陽光、綠意、水資源、生態系統與自己的生活場域相扣相連者,優質的環境品質才得以確保。

只有更多人願意貢獻所長、分享美好,公民美學才得以家庭、職場、學校及社區角落獲得整體性的發揚。

種下你的第一棵樹吧!讓超越功利收成,擺脫無謂禁忌的樹苗在土地、在心中開始成長。

勇敢、快樂地選出你的本命色或季節幸運色吧!讓看了有感覺的顏色與你在日常生活中同行。

在生活中“色彩”無所不在,從穿戴的衣飾、住的房子,讓生活舒適便利的器皿、傢俱,以及公共設施…無不與色彩息息相關,也因為“色彩”無所不在,我們應該對她多一點關注;色彩用對了,可以有舒適、安定、幸福的感覺。在某些特定的場合,色彩也能帶來活潑、開朗、積極自信,並激發潛藏的熱情。相反的;不明所以的胡亂用色,生活其間難逃苦悶、煩躁,嚴重一點還可能是集體狂亂的幫兇!從環境美學的角度觀之,整個社會對“色彩”的不看重,是一種災難。

色彩既是如此重要,對於色彩的認識就不該只是考試卷中的填充或選擇題。

色彩的美好,必須在生活中實踐,才能深刻感受。

要改變現有不良色彩環境,重要的關鍵是

--------------你我要對色彩的優質使用有所主張。

對美的起心動念,其實是一個人追求內在修持與理想人生實踐過程的美好刺點,美不只是風花雪月、美也絕不是空想的浪漫,她是良善的初心、是勇敢的實踐,更是人類文明之所以值得期待的重要特質。

世事或許真的擾嚷!存款簿裏有可能一直沒有漂亮的數字!但如果你相信“蝴蝶效應”,拜大自然與美感為師,生命提款機才能在你有需要時提供機會,讓你提領夠用的勇氣、喜悅與愛。

如果你體會到美真的可以創造價值,她可以撫慰、鼓舞我們心靈生命,那就行動吧!你我哪能不看重,那看是輕柔卻能捲起千堆雪的薄翼拍撲。


:::

QR Code 區塊

https%3A%2F%2Ftncomu.tw%2Fmodules%2Ftad_book3%2Fpage.php%3Ftbdsn%3D1487%26tbsn%3D57

線上書籍目錄

展開 | 闔起

搜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