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第二波聖母峰遠行 / 劉克襄

 

                   第二波聖母峰遠行\劉克襄

出生馬祖的登山怪傑李小石,最近在連江縣政府的贊助下,啟程往尼泊爾。預計五月時,將要背著天后宮六吋六的媽祖金身,攀上聖母峰頂,藉此提高馬祖的國際知名度,行銷馬祖的觀光旅遊。

為了籌措足夠的登山經費,圓此攀登之夢,據說他業已花費不少個人的積蓄,甚把台北房子賣掉。

這雖非台灣首回攀登世界第一高峰,但過去台灣的登頂者屈指可數,如今又有人勇敢前往,本身就是一個值得報導的新聞。更何況還有媽祖相伴,一起爬上最高峰。他若如願登頂,相信國內的報紙應該會大篇報導。就不知,國外專爬高峰的登山好手,又如何看待此事了。

看到此一新聞時,我有很深的感慨,想要回溯台灣過去的登山歷史,再看此事的意涵。

為何那麼在乎登山的過往?很簡單,因為台灣是高山島。小小的海島竟有三百多座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放諸世界地理,著實難得一見。更何況,還有東北亞第一高峰,玉山。

台灣的登山歷史因而發源甚早,從清朝末年廣東飛虎軍開闢中路,橫越八通關草原和中央山脈,探險家繼之而來。

日治初期,玉山會成為首要登頂地點,自可想像。唯迄今,到底誰是最早的登頂者,為何出現分歧的意見,除了歷史留名的表徵,它還帶有解釋權的地位。

當你爬上玉山,似乎也意味著,整個台灣從低海拔到高海拔,你都走過了。這個經歷,往往讓一位探險家在發言的位置上,充滿更多的威權。

眾人競相攀登的狀態下,沒過多久,通往玉山的路就比其它中海拔的山頭更容易抵達。除了八通關古道,還有阿里山的山路。

到了三0年代時,附近的山巒已經是大眾登山的尋常山徑了。玉山如是,其它山頭的變化相對地更加快速。幾乎重要的高山,都有駐在所保護旅人。從那時起,地理學術踏查,轉而也有了不同的樣貌。

晚近的登山變化更加劇烈,每一代的登山者都有其從山岳經驗,沈潛洗滌而出的視野。六0年代的百岳、七0年代的高山縱走,八0的攀岩溯溪和古道踏查,以迄九0年代初的海外登山,都是岳人長年探索後的精彩心得。從島內踏查、繼而出走,邁向世界著名的高山,確實有著打開視野,以及提昇登山知識的意涵。

綜觀之,清末迄今,隨著社會變遷,台灣登山的發展軌跡,無疑地衍生出相當繁複的人文歷史。無怪乎,許多岳人一直期待著,將來台灣有登山學校成立,除了山行之奧義,其背後應該也有此一歷史承傳的情境吧!

而九0年代初,當台灣人開始萌生壯志,試圖攀上聖母峰,其實是另一個重要的轉折。

回顧人類的攀登聖母峰,歷經多次失敗,直到19535月,才有英國人和雪巴嚮導登頂成功。截至九0年代初,約莫三百多人登頂成功。平均每四人頂登,即有一人罹難。

台灣攀登聖母峰的歷史,大抵可溯自1992年。著名的岳人高銘和,率領台灣最早一支攀登隊,可惜初次攀登並未成功。但這次的行動掀起了台灣登山史的新頁,一波波朝聖的攀登熱潮終而展開。

隔年又有吳錦雄,在大陸登山隊伍的協助下,幸運地完成了首登。緊接著,1994年,苗栗頭份登山隊自籌經費,組成百分百的國人探險隊伍。由於毫無國外登大山的經驗,這支隊伍曾被譏諷為「義和團」。但團員拾方方仍不負使命,完成了登頂的任務。惟在下山途中,迷失了。隊員只能堆疊石塊,埋一衣冠塚,以示追悼。

又一年,現任職玉山國家公園的江秀真與陳國鈞聯手登頂成功。江秀真成為台灣首位登頂的女性。這次的成功同樣也引發了矚目,但江秀真一行低調地謙稱,自己的登頂,屬於百分之九十九的運氣。

接下來,運氣變得弔詭。1996年,高銘和再度率領台灣的登山隊攀登。這是首次由南坳攻頂成功的隊伍,但還未登頂前,隊員陳玉男在C3營地滑墜遇難。隔天,高銘和則在登頂下撤時,遇到突來的暴風雪。

這場五月的暴風雪,相當惡劣。它奪走了來不及撤退的十二位各國登山好手,造成喜馬拉雅山登山史上最大的一場山難。高銘和暴露在海拔8400多公尺的高處過夜,隔天成為奇跡生還的少數幾人,但日後手腳都因凍傷,不得不截肢。

陳玉男遇難後,高銘和堅持繼續攀登的決定,國外的登山人有些困惑。此一事件亦引發台灣山友的討論。不論如何,隨著這場國際山難,台灣的聖母峰登山熱潮也暫告一段落。

回顧這段期間的攀登,聖母峰下的基地營,是眾國好手集聚的平台。台灣眾多的登山好手都曾在此,跟世界頂尖的登山好手,進行廣泛而實質山行的交流。我始終覺得,台灣山友在此獲得的啟蒙,遠比登上頂峰的收穫還來得多。

又過一個年代,2005年五月時,擁有豐富海外登山經驗的女性李美涼,嘗試挑戰世界高峰。那是支女子登山隊,成員多為日本和中國女性。她在攀登中途,因為嚴重缺氧,不得不放棄繼續挺進。

隔年,一位叫郭與鎮的山友,參加了尼泊爾商業登山隊,從南側登頂成功。這一消息因未曝光,沒多少人知悉。相對於上一個世代的聖母峰攀登,此一波聖母峰攀登顯然低調許多。攀登世界高峰,對台灣的岳人來說,逐漸成為個人自我的挑戰,不再是某種記錄的榮耀。

李小石即將揹著媽祖上山,攀登世界高峰。此山之險,凡身上所攜帶之裝備,都攸關死生,從個人已知,這樣的浪漫和虔敬,其實要冒很大危險。或許,李小石相信媽祖會庇祐他一路平安,或許他有內在精神的強大支撐力量。但我不相信揹了媽祖上山,就會有更多國際友人知道馬祖。假如媽祖在世,應該也不會接受吧。

除了這般創想,我一直期待,這一波新的山行能展現更友善對待自然的宣誓。安靜地,以一渺小的自我,謙卑地面對山岳的雄壯浩瀚。深盼此一顛峰的攀登,未來能走向此一面向。也謹以此文,預祝其平安歸返。

(後記:「挑戰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圓夢計畫」亦於四月開拔,團員有江秀真、伍玉龍等著名登山好手前往。今年五月,將是台灣人攀登世界高峰最重要的一個月份。)

 


:::

QR Code 區塊

https%3A%2F%2Ftncomu.tw%2Fmodules%2Ftad_book3%2Fpage.php%3Ftbdsn%3D1485%26tbsn%3D57

線上書籍目錄

展開 | 闔起

搜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