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明老師
國立臺南藝術學院造形藝術研究所碩士,曾獲「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補助派赴紐約I.S.C.P.國際藝術工作室藝術家、「財團法人國家文藝基金會」派赴法國參訪考察閒置空間再利用案例。
現任台南市社區大學研究發展學會理事長、美學與藝術學程召集人,台灣藝術進駐交流協會理事長,財團法人榮仁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
詩人、自然觀察作家。年輕時以鳥類生態為散文題材,開啟台灣自然寫作風氣。在多年的散文創作過程裡,不斷嘗試各種自然寫作文體和題材的試驗,大至地理文史的論述,小及昆蟲花草的研究,都曾潛心著墨。近年來創作主題則以生態旅遊,古道探查,以及社區營造為主。曾出版詩集、散文、小說和自然旅行指南等著作三十餘部;並獲中國時報新詩推薦獎、台灣詩獎、吳三連獎、台灣自然保育獎等。
南藝大助理教授陳永興推動南瀛水鄉新農村建築,計劃以土溝村為基地,發展「新土溝聚落」,盼重現台灣農村地景之美,喚起對土地的記憶。
他認為打造「悠活稻荷村」的構想,來自新世代農民對於農舍的期盼,未來則希望在現有的土溝聚落旁找到一處基地,推動新土溝聚落的發展,就社區的空間計畫、建築形式與藝術造村願景,建立新的鄉村空間秩序與新住居型態。
盧銘世老師
藝術家盧銘世2000年開始推動結合”自然”˙”美感”與”人文”的綠手指行動,近十年來和社區、校園的互動中陸續發展出「角落美感」、「壁面藝術」、「理想家園」、「村上村樹」、「農村生態島鏈」、「北回歸線種樹」˙˙˙等子計劃。
希望藉由生活中的實踐,讓環境更美好,生活更愉悅幸福。
李武昌老師
退休前兩年在台南市社區大學選讀環境保護與能源再生課程,讓李武昌開始意識到環境植物與人共生的重要性。退休後投入社大志工行列,李武昌的「綠手指」讓他成為台南社大盆景與植物導覽講師,從社大每天巡迴台南百餘個社區的「展愛車」服務,載著盆景替各社區民眾開課;到環境諮詢會議、原生物種研討會、保育的抗爭,都看得到李武昌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