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 日語研究社/回應篇-蕭志強

教學發表案例8:日語研究社/回應篇
回應日語研究社的教與學
蕭志強/台南市社區大學創校時期語文學程日語學群召集人、資深日語講師
------------------------------------------------------------------------------------------------------■
  
記得陳昭芬老師剛來社區大學時,在文化中心「擺攤」時就有學生來幫忙,當時直覺,這是一位能和學員打成一片、讓學習如沐春風、愉快而有效的好老師。

果不其然,後來事實證明,她班上的學生,凝聚、向心力之強,堪稱前所未見。其原因與原理,則在陳老師這次報告中完整呈現,值得所有語言學程老師參考。

陳老師班級經營有道有目共睹,不需贅言評論,但又不能不盡「回應」之責,想想,那就略述個人日語教學經驗談,相互砌磋,還請同行先進不吝指教。

日語教學經驗談

常有同事與學生好奇,課份量那麼多,蕭老師怎麼有時間上課外補充教材?當然,我非三頭六臂,無法神奇地伸手一點,就讓學員日語呱呱叫,不過,有幾個訣竅,不妨參考。

一、以「現場實況造句」取代課本的範句:

「大家的日本語」一九八五年推出以來,就是以在日本學日文的老外為對象,這套教材對台灣人而言,其實不是頂恰當。

不只不是專為台灣人而編,本書的「造句技巧」其實大有改善餘地。比如,第二課「文型」(句型)四個句子分別是「這是辭典」、「這是電腦書」、「那是我的傘」、「這傘是我的」,但「辭典」、「電腦書」甚至「雨傘」,恐怕教室都沒有吧?

越是初學者,造句具備臨場感才越有效果,所以,我改變做法,以自己隨手攜帶的「水筒(????)」(水壺)、「鞄(???)」(書包)、「日本語(????)?本(??)」(日語教材)為例,造同樣的句子,變成「這是水壺」、「那是書包」…等等。

二、先會話再讀課的好處

而且,一開始我沒打開課本,而是直接拿起來水壺,邊用手指邊說「???水筒??」,然後指著學員的書包,說「???鞄??」,接著問同學這話的意思,不曾遇過全班都答不出來的狀況;頂多有點遲疑,但至少會有一位說出答案。原因很簡單,畢竟老師手上拿水壺、指著同學的書包,太容易猜出來了。

這個會了,就可讓學生拿起自己的書包,練習說「這是書包」。不僅如此,還可加料,比如,「那“也是”書包」、「那書包很可愛」等。因為都用實物,學員馬上會模仿造句,像聊天一樣地對話,而且印象深刻。

過程中問答難出現生字或聽不太懂的字,此時寫黑板即可。

這樣做好處是什麼?各位注意到了嗎?這才是真正的「聽→說→讀→寫」,正確且有效的語言學習過程。最糟的是和國中英文老師一樣,直接叫學生打開課本,唸生字、背生字、唸課本、背文法…不曾“實況”會話,只會背文法、填鴨。

反之,實況會話練完再打開課本,學生會發現,「文型」和「例文」的句子覺得很簡單。學員原本預期自己不會,因為是新的一課嘛,卻發現都會,就會驚喜(自己怎麼那麼厲害!),很有成就感。

其結果是,唸「文型」與「例文」的時間縮短,只要再舉例練習,連後面的B、C練習都等於完成。而且更有效果。

三、生字表不教嗎?

是要教,但擺在最後,也就是「文型」、「例文」之後。我的道理是,幼稚園和小學,老師都直接唸課文或講故事,遇到生字再口頭或黑板說明,這是正確做法,所以,大家都學會了國語。反之,國中英文先唸生字,再讀課文,八成甚至九成的人學了三年幾乎都白學。(媽媽、幼稚園老師講「小紅帽」,會要求孩子先記「小紅帽」、「大野狼」、「奶奶」、「獵人」等“生字”嗎?)台灣中學英文爛方法其實是跟日本人學來的,「大家的日本語」也是相同做法。

舉個例子好了,各位翻開第八課生字表,劈頭連續列了32個形容詞,媽咪呀!媽媽和幼稚園老師會這樣教小孩嗎?學生會不會一口氣要背這麼多生字而怕學日文?不過,若先用「會話」稍微練習,最後再唸生字表,真正的「生字」只剩3或4分之1,壓力大大減輕。
 


:::

QR Code 區塊

https%3A%2F%2Ftncomu.tw%2Fmodules%2Ftad_book3%2Fpage.php%3Ftbdsn%3D1460%26tbsn%3D55

線上書籍目錄

展開 | 闔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