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起學習《宅經濟》新功課
發表於「閒閒罔哺豆」電子報
2021-10-20
【 文│董育嫻 記疫日 2021.6.17 】
宅經濟即將成為全球化。
這一波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如同梅雨來得驟急,由北至南侵襲台灣,各地陸續爆出新聞,台北市與新北市染疫人數上千,令人恐懼,導致飯店、商家無法營業,有人因疫關店,個人也是如此,不能擺攤,頓然失去收入。
不只如此,連台南社區大學每星期二的公民寫作課也停課,還好有孫女幫忙用手機連接網路,下載Google Meet視訊軟體,可以在線上聽課,跟老師、同學們互動。
疫情正在蔓延,政府公佈三級警戒,各處都不得聚會,從現代超市量販店全聯、小北百貨、俗俗賣批發商店,以及社區型7-11超商,街頭巷弄到菜市場的水果攤,全面採實名制,噴酒精、量體溫、留姓名、電話,買菜購物步步小心。
自己也因應防疫,儘量一次購買月用的生活用品,但水果、魚類、肉品類食物,只能購買一星期的量。深深感受,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這「疫」起防護時段,少一根蔥就別再想快速採購,只能想辦法用其它食材替代,生活儘量簡單,全家人能夠溫飽就好。
疫情嚴重之際,雖然市集停擺,倒是外賣、宅配、物流業甚是忙碌,家人也商量將擺攤轉型經營網路,銷售空氣鳳梨,仍然還存有一線生機。年輕人懂得拍照,能在網路銷售與採購,我負責照顧空氣鳳梨,早上澆水,細心觀察植物們的成長,希望花兒茁壯漂亮,獲得更多客戶的讚賞。 憂心疫情危害生命,我們都要做好戴口罩勤洗手,參與社區防疫,配合政府規定,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宅在家裡面,也比外面安全,化危機為轉機,重新學習新的生活方式,宅經濟對我來說就是一堂新功課,希望疫情儘快結束,讓生活重回常軌,更期望台灣人民,都能平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