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一些規模較小的城市,常會看到其公共運輸(如公車)車身上,會有'xSW'或'SWx'等標誌或代號。如圖例:烏伯塔懸吊式電車及藍色市區公車的WSW標誌,是烏伯塔城市公共事業機構(Wuppertaler Stadtwerke)的簡稱及標誌。而Stadtwerke(城市公用事業)機構大部分是隸屬該市政府的股份公司或獨立法人組織,掌管該市鎮人民生活有關的事業,舉凡公共運輸、都市發展、電力(含天然氣)、水利、基礎設施、環境及衛生、休閒運動等,包含項目依不同城市而有別。但,不管項目包含多寡,現今我們討論的公共運輸與交通工程、都市發展、城市基礎養護等,全部都是「城市公用事業Stadtwerke」的工作。儼然是一座城市的第一大部門。這在台灣很難想像的、統一公用事務的概念,很早在德國旅遊生活中就發現到。以交通運輸及工程為例,大到一輛移動的電車,小到路邊地下管道維修,都可見到該城市Stadtwerke的標誌。
這不禁聯想到,日本當年政府組織再造,將國土規劃、城鄉發展、交通運輸、工程建設與營建管理等事務,原本歸屬中央政府不同部會分責,後來就完全整合為「國土交通省」,掌管相關政策規畫、營建計畫、管理與審議的整合部會。儼然也是國家中央政府中的大部會。加上全國都市分為不同類別的「政令指定都市」、「中核市」等,取得一定程度的事務地方分權。
內政部是台灣中央政府第一大部會,掌管項目也特多,其中的國土計畫與城鄉發展、人本交通任務是在內政部國土署(前營建署,在此就不講以前的沿革了),而交通部仍舊掌管著早可以專業分工出去或成立獨立單位的「郵電」、「氣象」、「觀光」等事務。在地方,交通(運輸)、工務、都市發展、地政、觀光、經濟發展等也同樣分屬市府(或縣府)平行單位部門,甚至很多縣市連交通、都市發展等局處都沒有。現在的直轄市(六都),許多在20年前也沒有交通局、都發局呢!不同縣市平行單位平行溝通的效率,很明顯的看出這個城市的運作效能。也很難想像在地專業人才,如何在20年間培育出來⋯
所以當我們現今在討論「人本交通」、「交通安全」、「公共運輸」、「停車管理」等議題時,就會遇到「連罵都會罵錯主子」的囧境。一個議題,還要分不同層面,不同廣度安排,循序漸進的讓更多人瞭解。這就是在台灣處理公共議題的教育宣導上,一定會遇到之「難以一下說明白」的關鍵難題,開一門課都說不完。從年輕時就聽中央政府說要組織再造.就不禁要問,跟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如德國那樣的統一公用事業組織(Stadtwerke),何時在台灣可以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