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1 23:34聯合報 記者鄭維真/台南報導
保母林佳儒堅持不使用塑膠吸管,出門會帶著大型環保袋,除了放餐具之外,也可將購買的物品通通放在一起。 記者鄭維真/攝影
保母林佳儒2年前帶著丈夫、2小孩開啟減塑生活,一開始常忘了帶環保餐具出門,還被就讀國小五年級的女兒叮嚀「既然妳想做就要做到好」,猶如家中的「環保署長」,現在他們一家人盡量不用一次性塑膠製品,沒有帶餐具乾脆不吃外食,更影響受托孩童的習慣。
台南社大後甲校區主任陳冠達和妻子李慧玲也是減塑力行者,早餐盡量自己做,或帶玻璃盒購買外食,飲料也會用保溫杯裝,平常去市場買菜會用環保袋,如果有乾淨的塑膠袋則會給菜販,讓攤販重複使用。他說,晚餐因為要上課,常要幫志工買便當,所以辦公室都有準備空的便當盒供隨時使用。
「修理也是很好的減塑行動」,陳冠達平常也參與修繕課程,有一次帶著無法運作的吹風機到課堂修理,發現只是電線有一處折到,只要重新將電線接上就能再使用,「以修理代替購買,可減少浪費」。
林佳儒表示,她學會在機車放置至少1組的便當盒、環保餐具、環保袋,逛夜市也會帶著,多半店家都願意配合;如果要請店家外送,她會提前把便當盒拿去店家,再請他們將食物裝在便當盒。
台南社大後甲校區主任陳冠達(左)與妻子李慧玲(右)每天都會自帶餐具、玻璃碗及水瓶出門。 記者鄭維真/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