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資料 shelly - 公共社群 | 2016-08-04 | 點閱數: 3199

 

2016-08-03 05:43 聯合報 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

台南社大公民寫作班學生首度出書,每個人拿著自己生平第一本寫下的書,相當開心。 記者修瑞瑩/攝影


台南社區大學公民寫作班學生,經過多年學習終於出書,昨天在政大書城舉辦新書發表會,成員相當開心。其中62歲的「饅頭阿嬤」董育嫻寫出興趣,已經打算下一本書要寫自己一生坎坷的遭遇,藉此鼓勵大家「連我都行,你們一定都可以」。
社大寫作班從99年開班,學員們每周一次上課,多數的學員都堅持多年,這次每人出版一本小書,雖然頁數不多,卻是學員們辛苦筆耕的成果,大家相互協助校對、編輯。

寫作班老師吳茂成表示,推動公民寫作,主要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透過寫作、以不同的角度觀察社會,進而關懷社會,成就多元文化的一部分。

成員們來自各行各業,有的是家庭主婦,有的是經營小吃,也有的是老師,不同的背景,相同的是對寫作的喜愛,昨天出版的書籍中,像是陳妙齡寫下自己身為台南長女的人生,林淑卿則寫下從澎湖到台南打拚的歷程。

董育嫻目前在榮譽街經營「饅頭真好吃」,大家都叫她饅頭阿嬤,雖然年紀不小,背負千萬債務,長子又是癲癇重症患者,而丈夫換肝後也無法從事粗重工作,一家生活重擔靠她與小兒子賣饅頭支撐,但她不怨天尤人,總是笑口常開。她在文章裡,寫下對兒子罹病的不捨,丈夫換肝的甘苦,都是生活的點滴。

「寫作對我來說是一種救贖」,雖然人生陷絕境,但她從未想放棄,她說,寫下人生故事,把萬念都放進文章裡,人生才能繼續過下去。

台南/台南社大公民寫作班6年累積創作成書   【今日大話新聞/台南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發佈時間:2016年8月3日 10:37

台南社大社區大學公民寫作社公民寫作班創作文學集

台南社區大學公民寫作班學員,累積6年學習、報導與創作,昨(2)日上午發表11本公民文學作品,除了公民學習的經驗整理,還有描述府城下大道、下林社區、以及清代到近代的臺南長女故事、更有澎湖人如何飄洋過海來到臺南的奮鬥故事,以及探究老化社會、友善城市空間的公民報導寫作,可說是臺南市第一套公民寫作文學作品。

▲台南社大公民寫作班昨(2)日獨立發行11本公民文學作品,文學集的內容有個人的生命敘說,也有臺南的批判、在地人的故事、文化的反思。(圖片來源/網路)

台南社大公民寫作班,師生以公民學習方式,從尋找寫作滋味,到創辦「土道」文刊開始,關心台南大小事,這幾年實作已經培養出素人辦公民文刊的能力,挑選題材、找新觀點,每篇報導都由學員和老師一起合作完成。

公民寫作班老師吳茂成說,公民文學集匯聚台南社大公民寫作班6年的故事,希望帶動每位市民都以公民共筆力量,探究台南文化的公共性,發現台南文化應興應革問題,透過寫作、以不同的角度觀察社會,進而關懷社會,為台南未來的百年公民文學,共同挹注多元的文化經驗。

來自澎湖的林淑卿發表「土魠餘」,書寫從澎湖移民台南的故事;她既嚴肅又感慨說,「身體已經在退化了,在無多的生命裡,有一天,我走了,就像一粒煙塵,灰飛煙滅,消失在虛無之間,什麼也沒有留下,那是多麼令人感傷的事啊。」寫下這本書,不只為自己留下人生紀錄,也為家人寫一些故事,留給自己,也留給子孫知道。

寫作班成員們來自各行各業,有的是家庭主婦,有的是經營小吃,也有的是老師,不同的背景,相同的是對寫作的喜愛;在這門公民寫作課,師生共同回觀自身的生活經驗,觀察社會發展現況、思潮演變,發展抽象思考與對話討論的能力,如今,這些年來的對話與作品集結成書。吳茂成表示,公民文學創作集,經由寫作班出版發行,希望有更多公民投入,開啟台南文化公共領域的新走向。


〈南部〉社大公民寫作 府城古今出輯  【自由時報】

2016-08-03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公民寫作能量在台南擴散!台南社區大學公民寫作班,昨日發表十一本公民文學作品,除了公民學習經驗分享,還有描述府城下大道、下林社區,以及清代到近代的台南長女故事,更有澎湖人如何飄洋過海來到台南的奮鬥故事,以及探究老化社會、友善城市空間,累積六年來的寫作報導,可說是南市第一套公民寫作文學作品。

台南社區大學公民寫作班學員,出版發行11本公民文學作品。(記者洪瑞琴攝)
台南社大公民寫作班,師生以公民學習方式,從尋找寫作滋味,到創辦「土道」文刊開始,關心台南大小事,這幾年實作已經培養出素人辦公民文刊的能力,挑選題材、找新觀點,每篇報導都由學員和老師一起合作完成。
台南文化工作者詹翹說,自己就鼓勵父親書寫家族史,留給後代子孫閱讀,台南社大公民寫作班師生出版的這十一本公民文學小書,十分難得,為台南市鄉土史,寫下寶貴的一頁。
公民寫作班老師吳茂成說,公民文學集匯聚台南社大公民寫作班六年的故事,希望帶動每位市民都以公民共筆力量,探究台南文化的公共性,發現台南文化應興應革問題,為台南未來的百年公民文學,共同挹注多元的文化經驗。
在這門公民寫作課,師生共同回觀自身的生活經驗,觀察社會發展現況、思潮演變,發展抽象思考與對話討論的能力,如今,這些年來的對話與作品集結成書。吳茂成表示,公民文學創作集,經由寫作班出版發行,希望有更多公民投入,開啟台南文化公共領域的新走向。

〈南部〉寫作班學員行業各異 分享生命故事
2016-08-03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目前的台南社大公民寫作班學員,有阿嬤、退伍軍人、家庭主婦、青年上班族,來自各行各業的學員,在這門課分享彼此的生命經驗。


韓麗瑛以府城生活故事,完成「說吧!塵事」一書,她表示,公民寫作班老師吳茂成像「寫作推手」,以近乎「夢幻式」的理想,鼓勵每位同學出版一本屬於自己的公民文學小書,與其說盤點自己的文章,不如說是為自己醞釀出一醰生命經驗的佳釀。
來自澎湖的林淑卿發表「土魠餘」,書寫從澎湖移民台南的故事;她既嚴肅又感慨說,「身體已經在退化了,在無多的生命裡,有一天,我走了,就像一粒煙塵,灰飛煙滅,消失在虛無之間,什麼也沒有留下,那是多麼令人感傷的事啊。」寫下這本書,不只為自己留下人生紀錄,也為家人寫一些故事,留給自己,也留給子孫知道。
發表「小書饅頭阿嬤學寫作」的董育嫻阿嬤說,有時候忘記那個字怎麼寫,都用注音,然後回去再翻字典,「對老師說我不會,老師就會說,就像妳平常在說話一樣啊!」沒想到自己六十歲,當上土道公民文刊寫手,未來還要完成自己的自傳。
學員芽米說,剛開始時還不會寫,所以都想很久,如今還出本小書,很令人開心。
 


為臺南出輯 社大公民寫作班6年創作成書 大成報

(2016-08-03 00:49)  

【大成報記者于郁金/連凱斐/臺南報導】府城一群師生為臺南出輯囉!臺南社區大學公民寫作班同學,累積6年的報導與創作,8月2日上午發表11本公民文學作品,除了公民學習的經驗整理,還有描述府城下大道、下林社區、以及清代到近代的臺南長女故事、更有澎湖人如何飄洋過海來到臺南的奮鬥故事,以及探究老化社會、友善城市空間的公民報導寫作,可說是臺南市第一套公民寫作文學作品。

已經當阿嬤的董育孄同學說,「沒想到自己竟然可以出書」。臺南文化工作者詹翹先生說,他自己也鼓勵父親書寫家族史,留給後代子孫閱讀,臺南社大公民寫作班師生出版的這些小書,十分難得,為臺南市鄉土史,寫下了寶貴的一頁。

臺南社大公民寫作班,師生以公民學習的方式,從尋找公民寫作的滋味,到創辦土道公民文刊開始,從關心臺南大小事為出發點,這幾年的實作,已經培養出素人辦公民文刊的能力,挑選題材、找到新觀點,每篇報導都由師生一起合作完成。

公民寫作班老師吳茂成說,這本公民文學集,匯聚了台南社大公民寫作班六年的故事,每位市民都應以公民寫作的共筆力量,探究台南文化的公共性,發現台南文化應興應革的問題,為台南未來的百年公民文學,共同挹注多元的文化經驗。

目前的公民寫作社的學員,除了人生閱歷豐富的60歲饅頭阿嬤,還有退伍軍人、家庭主婦、青年上班族…來自各行各業的學員,在這門課程中,分享彼此的生命經驗。

韓麗瑛同學以府城生活故事,完成「說吧!塵事」一書。韓麗瑛表示,吳茂成老師像寫作推手不斷的鼓勵,以近乎夢幻式的理想,鼓勵每位同學出版一本屬於自己的公民文學小書;她先盤點自己寫過的文章吧!老師的話猶如醍醐灌頂,與其說盤點自己的文章,不如說是反思整理在這座城市生活的人生經驗吧!6年來,學習醞釀,每個人埋首的那本小書,好像為自己醇釀出一醰生命經驗的佳釀。

發表「饅頭阿嬤學寫作的」董育嫻阿嬤,幾年前從屏東遷徙到台南,生活重擔還壓在她和先生身上,開了饅頭店,人稱「饅頭阿嬤」。孫女鼓勵她,報名參加「尋找寫作的滋味」課程,作業就是從採訪到編輯文刊,從她進入臺南社區大學的第一堂課開始,開始寫出自己的公民文學故事,她沒想到自己60歲,當上了土道公民文刊寫手,她說,未來還要完成自己的自傳。

育嫻同學看見自己的學習過程表示,這本小書是自己努力爬格子的成績;妙齡的感想是「在社大茂成老師的大力push,及土道夥伴的支援下,我們又向前跨出一步,也在我人生經歷上,加添一抹新。」

同學芽米說,剛開始時還不會寫,所以都想很久,有時候忘記那個字怎麼寫,我都用注音,然後回去再翻字典,對老師說「我不會」,老師就會說,「就像妳平常在說話一樣啊!」

同學育嫻說,老師給了很大的勇氣,鼓勵大家觀察社會問題,共同討論思考,也給同學們帶來很大的成長和空間。

來自澎湖的林淑卿同學書寫從澎湖移民臺南的故事,她既嚴肅又感慨說著,「身體已經在退化了,在無多的生命裡,有一天,我走了,就像一粒煙塵,灰飛煙滅,消失在虛無之間,什麼也沒有留下,那是多麼令人感傷的事啊!我寫下這本書,不只為我留下人生紀錄,也為家人寫一些故事,留給自己,也留給子孫知曉。」

吳茂成老師說,公民寫作班同學同時成立土道寫作社,創辦「土道公民文刊」至今已經發行到第八期;土道寫作社從關心臺南大小事為出發點,這幾年的實作,已經培養出素人辦公民文刊的能力,挑選題材、找到新觀點…每篇報導,都由同學和老師一起合作完成。

吳茂成進一步表示,在這門公民寫作課,師生共同回觀著自身的生活經驗,觀察社會發展現況、思潮的演變,發展抽象思考與對話討論的能力,從看似不相關的社會事件探究,喚醒自己的在地文化經驗,意識到未覺知的社會價值與公共治理問題,進而透過寫作與自己的經驗對話,與讀者對話,與社會對話;如今,這些年來的對話與作品,集結成書,同學們互為校對,既為作者,亦是自己的人生編輯,獨立出版,為臺南公民文學出輯!

臺南社大公民寫作班表示,這本公民文學集的內容,有個人的生命敘說,也有臺南的批判,在地人的故事,文化的反思!這本創作集,經由獨立出版的發行,希望與更多鄉親和關心臺南的朋友分享,共同反思臺南文化公共領域的走向。


詳全文 為臺南出輯 社大公民寫作班6年創作成書-生活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s://news.sina.com.tw/article/20160803/18124865.html

 

素人出書 土道公民圓夢

台南社區大學土道公民寫作社十一名素人學員出書了!這些學員累積六年的報導與創作能量,昨天上午對外發表他們獨立出版的十一本公民文學小書,有個人的生命述說,也有台南的批判、對社會的探究等。這些作者幾位都已經是阿嬤了,她們說,根本沒有想到自己這輩子竟然可以出書,看到自己的文字列印成書超有成就感。

 台南社大公民寫作社是由指導老師吳茂成帶領一群素人寫手學習編採作業,自九十九年起自主編印《土道公民文刊》,歷經六年累積八期文刊,現在各學員都已能獨立進行採訪報導,在指導老師的鼓勵下,其中十一名學員還將這六年來的創作集結成公民文學小書。

 目前的公民寫作社的學員,除了人生閱歷豐富的六十歲饅頭阿嬤董育嫻,還有退伍軍人、家庭主婦、青年上班族來自各行各業的學員,在這門課,分享彼此的生命經驗。

 像發表《饅頭阿嬤學寫作》的董育嫻,幾年前從屏東遷徙到台南,生活重擔還壓在她和先生身上,開了饅頭店,人稱「饅頭阿嬤」。她從進入台南社區大學的第一堂課開始,就開始寫出自己的公民文學故事,她說,沒想到自己能出書,這本小書是自己努力爬格子的成績,未來還想要完成自己的自傳。

 學員韓麗瑛則以府城生活故事,完成《說吧!塵事》一書,她表示,吳茂成老師鼓勵每位學員出版一本屬於自己的公民文學小書,並且告訴他們「先盤點自己寫過的文章」,老師的話猶如醍醐灌頂,與其說盤點自己的文章,不如說是反思整理在這座城市生活的人生經驗。

 來自澎湖的林淑卿是書寫從澎湖移民台南的故事,她既嚴肅又感慨說著,她寫下這本書,不只為個人留下人生紀錄,也為家人寫一些故事,留給自己,也留給子孫知曉。

  •  
:::

QR Code 區塊

https%3A%2F%2Ftncomu.tw%2Fmodules%2Ftadnews%2Findex.php%3Fncsn%3D15%26nsn%3D3279

文章類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