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藝能課程公共化報導 陳書吟/《全促會編輯小組》
生活藝能課程在社大課程中蓬勃發展,然而此類課程如何回應社區大學設立之初的理念-「知識解放」,並能夠在課程內容中含入與實踐,成為現階段生活藝能課值得大家共同來省思的部分,「生活藝能課程公共化」的議題在全國各社區大學以及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以下簡稱全促會)開始醞釀起一些討論。這一次在北投社區大學校長楊志彬的發起下,邀集北部文山社大、林口社大、板橋社大、蘆荻社大,與南部的台南市社大,以及全促會於10月2日早上在中華民國社造學會,共同進行關於社大生活藝能課程的討論,與各校在此類課程發展上的經驗分享。
在討論的一開始,提出了以生活藝能課程公共化為提的討論下,是否正意味著判定現階段生活藝能課程的公共化缺乏的預設,同時也提出了各社大的各類課程皆應公共化,接續了後來的討論。
「生活藝能課程公共化」的議題首先在10-11月份開始,由全促會所舉辦的論壇與工作坊中發起各校的共同討論機會,討論主題從學員、社會歷史、文化意涵到集體創作方法的可能性幾個不同角度作為討論切面,並邀集以北部各社大的教師、行政人員與此領域相關的工作者參與論壇的討論,並嘗試以工作坊方式進行實質課程的設計操作。除此之外,亦將陸續於中部舉辦一場工作坊,南部由台南市社大進行論壇與工作坊之規劃。
南部論壇與工作坊的規劃,由台南市社大藝術學程經理人慧玲說明對於「生活藝能課程公共化」目前的規劃構想與進行方式。為了辦理此主題活動,台南市社大也同時擴大與南部各社大進行討論,以讓更多學校能夠參與這個議題與活動規劃的討論。在論壇內涵上,生活藝能課程公共化的討論切面上,政府單位在相關政策上的態度與作為也是值得討論的面向,例如在課程評鑑的指標是否能夠更有鼓勵性與支持性。延伸政策面的討論,拋出了關於課程評鑑的討論。生活藝能課程的開課比例在課程評鑑中,也經常是被質疑的項目。目前社大的三大類課程(學術、社團、生活藝能),蘆荻社大提出看法:在評鑑上是否有消弭界線的可能?而各校應將重心放在如何規劃出自我的課程特色,不只囿於各類的課程比例上。而評鑑也可以透過質化、各校互評的方式來進行。社大三大類課程的界限,台南市社大與全促會也提出了目前的觀察現況,各校在未符合課程評鑑之要求經常出現分類的越界,而分際標準也在不斷地複製北市文山社大的類屬標準。課程的分類內涵,實質上是長期未被檢討與調整。
如果生活藝能課程在評鑑、與外界對於社大課程的印象上一直面臨質疑,那麼生活藝能課程的價值意義為何?「公共化」應該要以什麼樣的面貌內涵與方式在課程中實踐?這些都必須要再進一步思考各種的可能性。生活藝能課程可以是一種生活的創發,也可以是透過藝術進入社區的方式來進行、社區營造與社大課程公共化的區異為何、亦可是不斷地在課程中融入各種跨域或不同創意…生活藝能課程需要極力思考如何提供更豐富的學習內容。對於社大生活藝能課程公共性的含涉與實踐面仍然存在許多討論空間。
社大生活藝能課程公共化的實踐也有賴於學校行政的支持,行政人員需要與學校教師不斷地溝通,彼此討論如何將課程公共化、如何將知識轉化為常民語言,在各校的經驗分享中,也聽到了不同的學校各自使用不同的方式和教師進行溝通,可能是個別深入且綿長的溝通、也可能從事物的結構性討論開始,透過不斷地溝通與討論激盪出課程的多方可能。生活藝能課程公共化一方面需要讓學員能夠透過簡明方式來理解,如何讓教師理解課程如何公共化更是關鍵。
這場北部各校的分享交流會,從生活藝能課程公共化的討論為起始,延伸至課程評鑑、學校經營等面向的討論,參與討論的各社大也藉由這次機會獲得了彼此寶貴的經驗交流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