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極權主義的國家機器恐怖統治如何形成?重要嗎?赴德人權交流,看到不少遺址,警示今天民主社會的公民必須負擔起更多責任,以防止國家侵犯人權,因此認識彼此國家恐怖統治的形成,非常重要!以台灣、德國為例,台灣多數人的感受可能認為:目前政治發展和如何認識過去邪惡歷史兩者之間無關。但是,如果以台北市中心的「中正堂」和柏林市中心的「猶太博物館」、「歐洲被謀殺猶太人紀念碑」、以及這篇文章所要介紹的柏林「恐怖的地形學」(Topography of Terror)新檔案中心,對照來看,我們將強烈質疑自己和台灣當代社會「真的認識了過去嗎?」「恐怖統治再來」的恐懼心理是否仍然存在?如何防範國家制度性壓迫?
「恐怖的地形學」檔案中心於 2010年5月開放,該中心離德國統一後的柏林新地標波茨坦廣場Sony中心走路10分鐘,它也正好距離北邊的「歐洲被謀殺猶太人紀念碑」、南邊的「柏林猶太博物館」都在步行可及的範圍內。該中心的常設展每日上午十點開放到夜間八點,2012年12月我們白天參訪柏林附近的Sachsenhausen集中營,於入夜以後造訪、逗留檔案中心看展兩小時,一日行程後的思緒環繞著恐怖統治和集中營的邪惡關係。在全世界任何大城市裡表露自身極度不堪的過去歷史的檔案和展示中心,確實不多也不容易做到,但是它卻讓遊客感知並反覆深思為什麼要這麼做,為了防止國家再度侵犯人權?
檔案中心
新的檔案及展示中心建築包括一樓常設展、地下室圖書館藏書約27,000冊相關研究納粹時期的圖書及一個研討中心。整個遺址區,也可稱為戶外博物館,沿著過去的建築遺址痕跡,觀眾可以接近15個資訊板,了解這個區域二戰前後首都柏林與恐怖橫行歐洲的歷史。1970年代遺址區漸漸進入公共領域,經過三次不同時段的競圖,極力避免添加新建築,裸露地表的遺址區刻意保存已被遺忘的地貌,觀眾看不到已經毀於二戰的許多建築,僅能從照片中想像。
被稱為Topography,隱含了時間、空間和翻風覆雨的恐怖政權與歐洲歷史、以及影響全球歷史的多重變遷關係。如何翻譯Topography,是字面意涵的「地形圖」呢,或者解讀為具有時間縱深和空間廣泛脈絡的「地形學」,更立體化恐怖統治歷史的遺址意涵,有待討論。恐怖地形學基金會如此陳述檔案中心的定位:「做為柏林市中心第三個大型記憶計畫,『恐怖的地形學』不像附近的柏林猶太博物館、或是謀殺歐洲猶太人紀念碑,它不只是一個『歷史遺址』,基本上,它被視為一個學術、教育工作和提供資訊的地方,它不是一個紀念遺址。」它不是為了紀念迫害者,而是為了紀念受害者,從名稱上清楚定位遺址的特殊之處。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之前,1987年德國首都柏林建城750週年紀念(納粹曾辦理700週年盛大紀念活動),柏林市民已經開始以「恐怖的地形學」為名稱,在遺址現地辦理遊程介紹和展覽,我們有必要了解遺址的「記憶的新政治學」脈絡。之前,由Active Museum Association及柏林歷史工作坊於1985年5月5日,發起“Let’s Dig”前蓋世太保遺址,取名為Topography of Terror,定義了這裡是記憶的遺址,但不像集中營一般被視為懷念和紀念的紀念地;它要觀眾記取的是造成恐怖暴行的源頭在這裡如何發動、組織、下達命令。原來納粹1933年到1945年統治期間,迫害及恐怖的中央機構分布在今天的「恐怖的地形學」周邊,位於Wilhelmstraße及前Prinz-Albrecht-Straß(e今天的Niederkirchnerstraße)兩條大街,包括秘密警察蓋世太保Gestapo、親衛隊SS及從1939年開始的國家安全機構主要辦公室。
基金會及常設展
依照「恐怖地形學」的章程,從1995年設立獨立基金會,目標是傳達關於納粹政權及他的罪行的歷史資訊,並鼓勵人們活生生地面對包括1945年之前和之後的歷史。基金會並負責面對相關歷史問題發生時的解答,從建立基金會至今,它已經活躍於各種領域,現在包括迎接每年50萬人次的觀眾參觀「恐怖地形學」永久展。基金會從1997年在戶外沿著Niederkirchnerstraße挖掘現場並展出,呈現特殊的納粹時代在德國及國外的歷史,除了對公眾開放的特別圖書館、遊程、組織國家及國際性會議及研討會、公眾演講、討論會等,並邀請德國及國外學者,整合遺址的國際性活動,增進國際網路。基金會被定義必須面對納粹罪惡的全面性,並且於 2005 年在柏林設立納粹強制勞動的檔案中心,基金會因此扮演許多廣泛任務,超越它所在的歷史遺址。「恐怖的地形學」常設展的空間和展示內容,簡潔明白,展覽分為5個單元主題:1.國家社會主義掌權;2.恐怖的機構;3.在德國領土的恐怖、迫害及滅絕;4.在佔領國的SS及德國安全主要辦公室;5.戰爭結束及戰後時期。常設展說明文字,德文、英文並列,觀眾從中了解無所不在的恐怖統治政策,滲入一般人的每日生活,並且擴及影響歐洲許多國家。這個全新的檔案中心的常設展,敘述觀點從統一後的柏林真實遺址出發,重新評價那段歷史,不只提供加害者責任及特殊罪行歷史的基本資訊,終極來說,是為了保存觀眾對遍及歐洲的受難者的鮮活記憶 柏林的「恐怖的地形學」檔案中心和2001年開幕的紐倫堡「法西斯及恐怖」檔案中心(紐倫堡納粹黨大會會場)兩相對照,我們可更深入政黨、國家動員恐怖政策的極致,當代博物館扮演越來越重要的人權教育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