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伴琴音,搖船盪湖心~
生活美學館舉辦「吳園生活美學體驗及分享」活動,體驗自然生活的美好
悠揚的琵琶樂音飄揚,在吳園優美的園林環境中,小船緩緩地盪出,船上載著穿著典雅的茶師,為來賓奉上溫熱香茗。園林、茶香、樂音在吳園勾勒出府城早期文人雅士生活的風雅況味。藉由山水園林等貼近自然的環境,結合古樂品茗等人文活動,重現過往府城文人的生活美學,讓「環境」與「美學」相融契合,這也是生活美學館與台南市社區大學合作推動「自然,好生活~環境美學探遊」系列活動的想像。
由台南生活美學館主辦,結合台南市社區大學及中華茶藝會台南分會及奉茶茶坊,在市府文化處的協力下,週日下午特別於吳園舉辦這場名為「在地美學體驗與分享~尋找儉樸生活的美好」體驗活動,吸引了滿場的民眾前往參與。除了欣賞台南市社區大學人文講師陳慶隆悠遠典雅的琵琶演奏外,奉茶茶坊負責人葉東泰特別提供戶外品茗的精緻茶食以及熟稔茶藝的茶師,運用冷泡與溫火等多種茶藝,讓參加者耳聽樂音、舌品茶甘、眼觀吳園山水,體會打開五感體驗美學的滋味。
生活美學館林案倱館長表示,生活美學需要涵養,但不一定非得花大錢才能享受。西方人常講「景觀」二字,說的是生活上有沒有設計一個「景」,讓自己可以觀賞休憩。所以歐洲的建築中,非常重視綠景。中國建築也強調居住環境中的庭園之美,日本庭園的「枯山水」,更是把「畫」的意境微縮至建築中。而府城作為台灣的古都,早期文人雅士匯聚,也產生了許多知名的庭園,如明鄭時期的北園別館(現開元寺)、「夢蝶園」(現法華寺),還有現所在的吳園,是道光20年邑紳吳尚新所建,園內利用自然地勢築假山,仿漳州飛來峰,鑿池建亭,也呈現當年府城流行文雅的生活品味。因此館方特別與社大及茶聯會合作,重現當時的生活風格,希望可以讓市民瞭解只要在居住的環境中多一點美學的創意視野,我們的台南就會更美。
「美學需要學習,更需要一種”慢活”的生活哲學」,這也是台南市社區大學努力推動「慢活」文化的主因--企劃本次活動、本身是台南市社大藝術美學學程召集人陳建明表示。這次活動茶師所搭的小船,是社大造船班手工打造的;琵琶古樂是由社大人文講師陳慶隆彈奏,水榭平台則由木工班老師所搭建,還有園藝老師李武昌解說園藝格局,結合茶聯會及奉茶茶坊推行的茶藝文化,而有今日的體驗活動。每一樣設計都是講究「慢工出細活」,划船如此、品茗如此,賞樂如此,府城市民生活腳步可以再「慢」一些,讓外來的遊客透過老街散步、品味小吃、走訪老店,文化古城的氛圍就會自然散發出來,也建構了台南城市的特色,這也是本體驗活動的期待。
在午后的吳園中,品茗賞樂,觀園閒談,在歡樂雅致的氛圍中,體驗眼耳鼻舌意五感打開的舒緩閒適,也為府城文化古都的城市風格,詮釋了常民文化可以發展的方向,讓環境融合美學,讓來府城觀光的遊客不再只是用吃來瞭解台南,而可以體驗古都的文風,這便是本系列「環境美學探遊」活動的宗旨。
新聞聯絡人:台南市社區大學晁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