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發表案例9:繪本、色鉛筆/教學篇
又幸福又寂寞的工作
陳貴芳/台南市社區大學繪本好好玩、色鉛筆的生活美學講師
------------------------------------------------------------------------------------------------------■
成為一名老師,並沒有出現在我的志願中。當上社區大學的講師,更是一場美麗的意外。
社區大學的學生,大都有職場經驗或人生閱歷豐富,他們通常對於自己的「需求」是很明確的;來學功夫的、來放鬆的、來交朋友的、來踢館的都有…。與其說社區大學是一個「全民的教室」,不如說它是「老師的考場」才對,因為每堂課都是在考驗老師的應變能力,危機處理智慧。
來社大4年,雖然已經身經百戰,但還是不能太放鬆,還是要戰戰兢兢面對每一次上課。不會畫圖的同學,希望老師有法子教會他們;厲害的同學,想出許多狀況考老師。每次上課都非常有趣,像是玩過招遊戲,一關關的考驗在眼前上演。面對的過程當然很刺激,拆招後會有喜悅感,高興自己解決學員的問題,被考倒的,回家後會深思,要找出答案下次上課給個解答。所以在社大不用擔心老師不上進,只想守著舊課程不更新,因為老師也在學習如何當個好老師,邊教邊學中和同學一起成長…
幸福的工作
社區大學的老師是幸福的。因為學員都是社會人士,各行各業各種年紀,大家離開校園許久,對於選修的課程也是自己喜愛或感興趣的,所以每個人對老師的尊重讓人「足感心」。有新產品、新想法、新景點都會跟老師分享。我會和學員去新開的餐廳喝下午茶,一起團購好用的產品,還會收到學員烹煮的小點心當禮物…。在社大,老師和學員的關係很有趣,我們同時有多重身分,是師生,是同學,是朋友等…。多重的關係讓彼此在社大的日子,並沒有相衝突的問題,反而充滿著幸福感啊!
寂寞的工作
社區大學的老師是寂寞的。因為社大畢竟不是一般正規教育的學校,自己的課程並不是必修課,學員有選擇的空間。教學初期,每學期要面對新同學加入,舊學員的離開。舊生不續報時,會在內心自問,是自己的課程規畫出問題嗎?還是教學內容不精采,為何有些相處不錯的學員不再續報課程,其實很有失落感的。所以社大的老師要訓練心臟強壯些,不要因為學員的來來去去而感傷。不過,偶而看到消失一段時間的同學又回鍋上課時,心中的喜悅是藏不住的。由學員的加入和離開中,深刻的體認到學習真的有緣份,因此改變想法,將失落感轉變成珍惜和大家一同上課的時光。
誤打誤撞
我在台南社大的第一門課是「輕鬆學色鉛筆」。那學期,因為有一項作業是畫自己家的地圖,有人分享自己散步的路線,有人因那堂課真正的認識自己的居家環境,因為太精采了,我建議學員們可以一起合作,共同繪製一份「私人的散步地圖」。於是我們自費小量印刷450份,想和親友或有興趣的人分享創作。那次的經驗才了解,原來我們共同創作的小冊子就是「集合創作課程」的一種。之後我才開始學著和社大一起合作。幾個學期下來,除了「集合創作」外,也開始認識何謂「跨領域」學程合作。
需要團體共同進行的課程,其實很費心力的。雖然多人一起討論完成作品是件有趣的事,但是背後的問題也有。老師必須比一般課程更加用心,因為他的角色不再是單純的教學了,不再是只要管好自己專業領域就好了。除了要應付日常備課外,也要認識合作對象的領域,知己知彼才能撞擊出美麗的火花。因為我是屬於繪畫類課程,所以比一些學程更容易有「集合創作」或「跨領域」合作的機會。以下是我的小小分享:
跨出那一步
在編寫新學期課程表時,我喜歡先設立一個課程主題,然後和我的學程經理人討論,看看是否有合作的機會。教學初期與社大的課程合作,大多是他們參考我的課程內容,然後詢問某堂課是否適合演變成共同創作。那時我的合作模式較被動,不過幾個學期的默契後,已經由被動轉變成主動,在編輯新教案時,我會主動告知我們這學期的創作主題,或是我有集體創作的想法時,讓社大得知是否有合作的可能性,甚至我會詢問社大,請他們幫我尋找適合的老師、班級或是活動的地點。
其實社大能提供的資訊和幫忙很多,舉凡合作對象,景點介紹,這些都是老師可以主動和社大接洽請求幫忙的。重點是,老師願不願意跨出那一步。其實初期合作時曾想過,為何要攬一些責任在身上,單純的上課不就好了,因為合作課程需要花費許多私人的時間去配合。可是幾次經驗後,自己會由其中找到樂趣,因不同領域中認識更多有趣的課程、人物和故事。這些經驗反而成為自己進步的養分,無形中自己也成長許多,回過頭看到之前的付出,會覺得超值,因為這份經歷老師得到回饋更多,超乎自己的預期和結果。
淡淡的漣漪
有一學期,請學員分組化身成小記者去採訪社大的有趣人物,寫下並畫下這段經歷。其中一組是訪問台江分校執行長,其中一名學員愛上「大廟興學」的環境,於是下學期去台江分校學習吹奏笛子。
這學期旅行寫生班和社大合作「社區觀察」的創作,認識以社大為主的社區環境觀察,畫下值得分享的角落或人物。 課程規劃中,我帶同學以散步的方式認識我家的週遭環境,介紹他們我家附近的有趣行業和小吃,以及分享我在社區寫生的經過與操作方式,3個小時的小散步,學員反應良好,有學員的孩子想住在我們社區,有學員要開始用散步寫生的方式,重新認識自己的住家環境…。
有一班,繪製老樹繪本,我們請社大環境學程經理人瑞光幫忙導覽,帶大家實地去拜訪老樹,聽聽樹的故事後再改編然後畫下。有學員告訴我,自己因為畫老樹的故事,無形中對負責的樹有份特殊的情感,每次路過時會抬頭看看樹好不好,後來得知老樹病了,還擔心請我代為詢問瑞光,想知道樹目前的狀況與後續發展…。
我想合作的課程就是在學員心中投顆小石頭,但是能激起什麼樣漣漪,發生如何有趣的故事,這才是合作課程當中值得期待。
小樹變成大樹
以上的合作經驗,可以用課程中的某些技法或內容去延伸。例如上到如何繪製地圖時,可以演並成獨家地圖;可能某些技法適合表現人物,於是演變成為人物繪製。
當然,也有突發性的可能,有一學期的繪本班因為題材是要彩繪在木板上,我想不如將木板當成畫紙,讓學員集體合作畫出一份釘在牆上的繪本。於是想畫個台南的故事,那時腦中浮現安平追想曲的旋律,由於歌詞內容也像個故事,我與同學討論後,將歌詞拆成12個故事情節,請大家分組畫出歌詞中的畫面。為了讓學員能更融入安平金小姐的年代,其中一堂課我安排「古蹟導覽」帶大家拜訪有關於安平金小姐的景點。繪製完成後,我們遇到文字書寫的問題,於是找社大是否能邀請「書法」老師給予協助,幫忙書寫文字於我們的作品上。沒想到繪本完成後,「說城市的故事」班覺的我們的繪本有意思,還安排短劇及說書人於誠品靜態展時演出。我的一個牆上繪本想法,竟然由4個不同領域的課程一起完成,這樣的合作結果除了大大加分外,更大大的超越我的原始構想,其實社大也是實現老師想法的地方呢!
因繪製這份安平金小姐的繪本,意外得知班上竟然有位金小姐後代鄰居來上課,為這個神祕的傳奇故事留下小小的真實印證。
一位名叫「老師」的同學
剛進入社區大學,我對於「社區大學」的定義,並不是很明確,最早期的課程規劃,也安排以「技藝」學習為主,將「社區大學」當成一個大型才藝教室,有各式各樣學藝可上的學校,而我的工作就是做好「教學」這件事情,如我求學時的學習管道,單向教學,以老師為主,學生全盤接受。後來經過多次的共同合作經驗,自己對於社大老師一職終於有個明顯的輪廓出現。慢慢發現,成人的教學環境,是雙向的溝通管道,老師的角色是「藥引」,負責將學生內在的感受和想法提味出來,讓他們知道自己可以藉由學習,了解需要是什麼?
在社大4年間,我慢慢的修正自己的角色,由「教導」變成「影響」。我學習由教大家如何畫圖,改成讓大家喜歡畫圖,上課過程中,我扮演鼓勵者的角色,是大家的朋友,和同學是平起平坐的同學,只是他們是喊我「老師」罷了。我也在課程中慢慢加入環境關懷,認識故鄉,愛上社區等議題,希望我的課不但能讓同學愛上創作,也能讓創作有主題性、思考性。
很高興社大10年了,也期待自己能繼續在社大學習,迎接另一個新的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