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 台江分校--車鼓舞

<教學反思與經驗發表2>
主持人:吳進池/朝皇宮主任委員
發表案例2:台江分校--車鼓舞
<發表人>
教學篇:講師董桂汝/台南社大現代舞講師
學習篇:學員蔡金芳/台南社大車舞與舞學員
<與談人>
工作篇:吳茂成/台南社大台江分校執行長
<回應人>
周芬姿/屏北社大主任
教學發表案例2:台江分校—車鼓舞/教學篇
在教學中看見幸福   不同的生命,不同的舞姿
董桂汝/台南市社區大學車鼓與舞教師

教學如同是藝術創作,從一個強烈的動機開始行動,從已知的知識與經驗中走向未知,接受挑戰從而進入創造。

教學對我而言就好比是藝術創作,就像創作舞蹈一般。從好像知道一層層的剝開來,慢慢的看,一步一步的探索至中體驗到作品的脈絡與創作的真相,然後鋒迴路轉般,更清楚的看到當初創作的動機與果實。

我喜歡這樣的探索旅程,就因為一直有準備的迎向未知,所以可以有勇氣地一直在旅程中體驗各種不知道的狀態與情況;在教學過程當中,那個當下的決定一直在影響著後來的旅程。

在進入台江分校車鼓與舞班的教學中,我想知識會幫助了我去發現我不知道的,相信幫助了我去解決我不知道的經驗則幫助我去了解我不知道的。就如同創作,一直找尋,一直相信,一直做決定而後一直往未知的挖,最後會慢慢看到所有經歷的路程的結果與脈絡,每一個階段的結果也成為下一段創作路程的開始。

對於我大部分的教學經驗亦是如此在開學前常常有一個這學期的願景也就是創作動機,然後一路與學員們十八週的創作旅程,最後得到一個這個階段共同創作的成果.。期間會遇到我知道和我所未料的狀況,但就像藝術創作一般,問題是一種創造性的激發,也是創作的素材,讓身為教學者的我在課程的執行中也能不斷地成長。

慢慢的累積經驗,同時保持教學相長的信念,在課程的脈絡大綱中保有著很多即興創作與決定的空間。學員是表演者是創作者的一部分,教學著就像是編舞家或導演,在不斷的相互刺激與給予中譜出一個個不同的作品。學員的本質也是藝術家的一部分,他們也創作他們的肢體能力,生命能量都收錄在創作的決定性;因此每學期新的舊的不同的學員一起,不一樣的肢體能力,伴隨著不同的生命背景也就決定一個不同作品的結果。我想這是幫助我讓教學的分享成為是一個活化的旅程,也幫助我身為課堂分享者的角色能不斷的想要尋找更多發展的可能性。

一、學員成為藝術家在肢體美學與表現上有不同的洞見
在車鼓與舞的課程中為什們我會說學員的本質是藝術家,也是藝術品,學員的參與力肢體能力,對於課程教材的接收性與努力以及個人學習態度的開放與否,都會決定著這個車鼓舞課程的進行以及教學和學習目標。台江車鼓與舞班的學員年齡程分布於30歲至70歲之間,相當於兩個世代的差距,四十年的身體能力。

肢體教學和學習是一種很直接而且很當下的一種回應和對談,其實很實際往,往在教一個動作的時候,教學者就能察覺出學員對於課程教材的接收度,身體做不做得到?是否能反應?教室裡各個年齡程的同學們在身體能力上會遇到什們不同的問題?要如何幫助學員們進入肢體表演的領域...等等都是教學的一個很大的挑戰。

所以對於我而言在車鼓舞的教學方式,是一邊創作一面教學也同時學習。在過程中看到學員的反應而後隨時調整教學的內容及發展用,一種探索的眼光來引導學員們進入肢體的感官與美感。讓每個人都能透過一點點的挑戰和調整與學習的旅程成為一位表演者。

在課堂上琣養學員們對自己肢體的認識與感官能力,對於肢體舞蹈的探索上有更深的認知進而再進入教與學的舞步中,讓原本可能只是憑著運動的學習動機進入更深層的文化與藝術的學習經驗。

二、課程特色的開發
另一個教學重點是在學習中讓學員看到自己肢體的個體肢體價值與美感,享受在跳舞的感覺中是很重要的。透過肢體學習連結到身體的感知經驗,從現代舞及創造性舞蹈的切面進入體會肢體的學習不僅是從做的模仿,而從個人肢體的探索中出發學習到自我展現肢體美學的部分而更深入到藝術性的學習是這個課堂上教學的期許與方針。學員也成為藝術家般的進入肢體探索的經驗落實創造性的學習過程。如此學員們會自我開始有對於肢體展現上的概念與對美感的見解,成為一位有想法的舞者與表演者。隨時都有創作性的發現,對於教學者而言自車鼓與舞班開設的五個學期一來一直在執行以舞蹈藝術創作的方式倒入課程的教學內容從,一個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動機開始,以車鼓舞為素材進入創作,用現代舞肢體美學的概念帶入學習的探索與表達上;如此一來身為教學者的角色也才能不斷的學習及分享並增加更多與學員共同成長的連結。在這之中有很多的嘗試與信念也感謝所有學員們的共同支持信任與開放和勇於嘗試的精神和學習態度,讓課堂上的探索成為一種互助的共通性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三、教與學的共同目標與願景:樂活人生開創另一個人生的分享舞台
在社大的教學課程中發現到教與學的共同願景的重要性讓學習有一個實作的目標,在車鼓與舞的運作上即是學習的發表舞台。讓學習有一個展演的目標性可以刺激學習的動力,當一個班級的團體學習動力是熱烈而有比較多的互動學習,學員們在課堂上的團體參與就會比較活躍。在車鼓班有許多的學員在人生的過程中並沒有很多上台表演的經驗,對於大多學員而言在社大上課後有參與社區公共的展演的經驗是很特別的;站在台上公開發表的學習成果分享是非常有意義的,相對的對於群體學習會產生比較高度的認同感和對學習的熱忱。表演是一種生命能量的分享,也是一種很正相的學習動力,也因為要上台的動力學員們的自我要求會主動的提高,班級的互動及學習力也會提升。車鼓班在成立五個學期以來已慢慢累積許多不同演出經驗,學員們在台上從驚慌緊張到現在可以非常的大方展現並享受在表演其中,在舞台上大綻光芒。我想樂活與生命活躍性的綻放就在表演分享的那一刻,學員們在演出中的肢體展現是學習的果實及享受,在心靈上也有更深層的提升與快樂讓退休者找到另一個發光的舞台,年輕人也在忙碌的家庭及職場外找到自信擁有踏實成就的學習及公明文化參與經驗分享與回饋。透過社區展演的過程中互相流動,很多學員在展演發表找到學習與生命價值的認同感和成就感,進而提升到生命層次學習與服務的層面。

對於教學者而言,我很享受在課堂上看著學員們尤其是年長著認真揮灑肢體的時刻。我的觀點不在於學員們舞技有多高超,而是看著大家享受在其中努力認真的感覺,每一個人融入在肢體的展現中所散發出的生命能量。在課堂上跳舞會變成是一種能量的分享與流動在音樂節奏之下,每個人散發出純真快樂的訊息,是很美麗的時刻讓人很感動。尤其在東方的社會裡,有許多的規範讓很多人對肢體的表現感到怯退。讓我們在跳舞時,在打開肢體的同時其實也打開了許多內在的感覺及生命力。這個由舞蹈及文化而聚集和打開的生命能量是很令人感動的。對於各位學員們的開放與對於課程新事物的接受性也是令人佩服。

我想所有的學員式開啟這個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力量,透過對於美的事物的參與與啟發,在在地的土地上萌生傳統文化發展的新氣象。

四、教學者在成人教育的角色與期待和回饋
跟社大學習至今總共八個學期,接觸並進入成人教學的領域中,尤其進入車鼓班的教學對於我而言牽涉到很多文化知識與世代的認同和很重要的一點專業背景的傳播方式。所謂文化的認同,就車鼓為例在我們這個世代中,文化傳統的表演因為我自身成長地域的關係小時候還有點接觸,但長大後到外地讀書甚至至國外留學一段時間後,我發現我對於自己的傳統文化還有多少的認識和多少的贊同及了解?這是我進入車鼓班前給自己的一大功課,我必須找到認同自我成長的文化背景的眼光及想法,找回自己跟原生文化的連結。

於是在進行車鼓與舞的教學準備時,我嘗試讓從各種角度去重新認識車鼓陣的文化來源,了解之後,我再將自己的舞蹈專業所學導入,用一種比較編創的手法運用在教學的舞步中。我就一個年輕人生活在台灣在這樣的時代的角度去看帶我們傳統文化的傳承。這探索的過程中我需要很多的自我練習及挑戰,因為我的專業背景是現代舞蹈藝術的編創者工作者,在這期間我必須要找到一個認同傳統文化的心境,從不同的語言和角度來看待最後我找到的東西方傳統藝陣與現代舞蹈中間的共同點--肢體表演都是以肢體表演為本質的一種文化藝術。於是我由這個點出發由舞由肢體出發,去尋找不一樣文化藝術的共同感也讓我找到一個不一樣的方式傳播專業領域和經驗。對於我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功課,需要很多的信心。如同我之前提及的把教學當作是創作,往不知道的挖,帶著知道的經驗往未知的跳。於是我重新認識車鼓陣從文獻開始,也邀請台北民族舞團郭瑞林老師來做車鼓教學。在與郭老師的學習及溝通的過程中已從更多的角度來看到車鼓在表演藝術性上發展的潛能。

在社大教學我想希望成為一個文化生命的開窗者,而非個知識技能的訓練者。社大有很多的彈性和不整齊的品質剛剛好把每個人獨特的品質都拉了出來。每個學員的身體都有一個生命的故事。年紀的差異不一樣的性格肢體使用的方式理解的方式期待學習的態度讓教學的經驗變得很有趣有很有挑戰。

車鼓班上的學員年紀最長著70歲最年輕者27歲。兩個世代的差異不管在年齡心智或是身體的能力都差了兩個世代那們多卻成為同一個班級的共同學習者。在中老年的階段身,體能力和反應力就五歲的差異已經很多了,在肢體的學習上就會有很明顯的落差。所以這是教學的一大課題,教學的方式要有不一樣的轉化;特別是在有一個學習目標的期許下要進行一個階段的教學內容是很不容易的,有時候年紀大的人會學得很吃力,身體好的人當然學習得很快。因此引導學員去了解並欣賞每個人的肢體展現是很重要的。能夠透過肢體舞蹈學習的過程中找到一個個人肢體表現的自信心,如此當個人在學習一些比較困難的肢體動作時就能夠自覺性的來到適合自我的表現方式並有自信的展現出來。

在社大教學很多時刻更是向學員們學習的時刻,在不一樣的情境中我體驗到教學的過程影響了我生命的轉化。學習到包容並了解一切過程會遇到的問題而後找尋方法在教學中傳遞教學理念和動機,藉由溝通及課堂的引導過程提倡生命學習的重要性。

五、課堂經營經驗分享
在社區大學的教學的經驗中,班級的經營是一門,我身為教學者一直在學習的課題。有時候一個班級的學員們來自不一樣的背景,因此在班級的中往往有很多不一樣的意見和對於社團運作上的看法與做法。當學員們各持己見時在整體學習和班級的經營上會產生許多的困難。很多時候在自主學習的環境裡成人需要花更多的時間進行溝通及協調,因此班級的幹部是很重要的有,時候我選擇方式是跳出來,讓班級的幹部和同學們進行開會溝通,教師則在適當的時間點上做一個想法的表達。在班級的經營上直接公開的進行溝通會幫助問題的解決及表面化。以車鼓班而言,在社團的事物上就交由社長及幹部來主持,並在課堂中公開的與團員們進行溝通,慢慢的在大家相處久後,車鼓班有一個共同的班級發展與理想也就慢慢的有一個逐漸的共識。

車鼓班的同學在課堂上有很多的互動需要群體共同的分組學習,舊生幫忙協助新生學習並以歡迎的態度邀請新同學參與班級聚會。在課堂上往往有很多的笑聲大家一邊跳舞一邊互動。車鼓班成立三年以來有一半的成員是開課的元老舊生和新生都一起積極的參與公共回動也常在課後舉辦教游聚會等形成一個互助分享的大家庭。

教學相長在社大教學其實有更多的時間是從每個學員身上學習,觀察到每一個成熟生命裡的特質智慧和盲點,從中學習更多生命的經驗。在課堂上與人學習,學習如何溝通如何傳遞教學理念以及如何讓教師的角色在班級中保持樂觀的有遠瞻性的。

以車鼓與舞班為例,在教學中除了藝術肢體與車鼓跳鼓的教學外,更重要的是在過程中鼓勵學員加入社區活動的公共參以及傳遞公民參與學習與回饋的生命概念。讓學員們的社大學習的經驗更有群體學習的意義以及更有人與人之間美麗的付出與交流。

六、社團發展的願景:
1.建立一個活的生命與文化藝術的創造和傳承概念
車鼓與舞的課程發展上,一直以來教師與學員一直努力建立一個秉持傳承與創新的指標與品牌。我想藝術的創新與文化的傳承要找到一個相同並進的交集點,持續的以創新的觀點來延續傳統文化的傳承;隨著時代的眼光與進步,讓傳統文化在保有本質的意義基礎上有更多不同面相創造性的可能和發展的空間,是傳統文化傳承非常重要的概念。如此一來傳統才不會因為現代的變遷而消逝而是變得更有彈性並更有深度。

車鼓與舞不斷的在找不同的元素進入車鼓陣的文化藝陣的發展上與藝術的實驗,來開發更多由車鼓為軸心的多元發展。除了現代舞,上個學期上也邀請來優秀劇場表演工作者陳怡彤老師以生命劇場的形式來到課程中與車鼓的課程結合。從車鼓學員們小時候的遊戲記憶出發,發展一個關於小時候玩耍的生命記憶。讓車鼓與再地文化的生命記憶有了一個更深入的連結。這樣的戲劇與舞蹈與車鼓的結合讓車鼓表演變得更活也更有生命力。在接下來的發展上,我們也希望不斷的尋找更多更豐富的元素進入車鼓的結合,希望能導入車鼓變成一們更活的文化進行式。

2.落實社區公共參與行動
車鼓與舞現已進入社團的經營模式和學習階段,在社團的活動經營與規劃上除了與台南社大學校有密切的連結積極參與社大所舉辦的社區活動外,社團也受到許多社區活動的邀約去發表展演。車鼓社的團員對於公共參與已有共識,透過公開展演的方式服務社區並加強表演的能力累積發表的經驗,讓學習更有動力並且傳播更多傳統文化藝術的種子也讓學習更有目標及成就感。

3.參與地方社區乃至國際性的文化藝術活動
台江社大車鼓與舞社團希望在未來的發展上從在地的舞台走入國際的舞台上,讓不同文化的觀眾也可以來認識台灣在地傳統的文化表演與實踐。現階段,我們希能夠再繼續努力加強實力希望有一天能夠在國際文化的交流平台上綻放台南社大與學員們的共同努力成果與世界交流。

七、成人教育的信念
最後我想分享我在社大教與學的經驗中自我成長的部分,在接觸成人教育的領與後,我學習到最珍貴的是在教學的過程中一路發展對於美的信念。相信人本善良的部分,相信所有生命事物的美好,相信所有學員們的美的質感與潛能,讓教學的工作不只是一份工作而多了更多與人交流及學習的部分。

在教學中保持樂觀與積極的態度,用幽默的方式面對問題,以長遠經營概念實踐班級的經營事我在社大教學的學習經驗。特別是我感受到的在台南社大教與學的環境裡有很大的彈性及創造性,讓教學者與學習者有共同成長的包容性。讓我在面對新課程的階段時,能夠有保持挑戰性的信心,感謝台南社大提供這個教學的平台讓我一路學習,也謝謝一路支持我們的學員們!

教學發表案例2:台江分校—車鼓與舞/學習篇
蔡金芳/台南市社區大學車鼓與舞學員

*學員的學習動機
 在還沒進入車鼓班上課前一般都認為車鼓是一種傳統的民俗技藝,是在廟會上才看得到的表演,好像是一種傳統文化。直到在報章雜誌看到授課老師的介紹,覺得非常不可思議,因為授課是位女老師,而且非常年輕,還是留英的現代舞蹈碩士…和想像中的感覺不太一樣,所以就上網查了老師的資料和授課內容『我和我的這一門課』

  1. 培養學員成為大道公車鼓社員,成為現代的台江子弟戲。
  2. .結合大廟興學,傳承在地特色文化為概念,<<舞動吧,跳鼓與舞>這門課將傳統廟宇文化表演藝術其中的跳鼓陣為學習的主軸,融入當代舞蹈肢體的探索及應用,賦與傳統的跳鼓陣頭一個更多元的藝術走向及價值。
  3. 這是一門有趣的肢體表演課程, 是一場傳統表演藝術與現代舞相互搭配的合作企畫,也是一門關於舞和我們的身體如何舞的課程。以現代舞的肢體技巧出發,啓向傳統跳鼓陣的學習及表演;藉由現代舞的肢體學習體驗作為學習傳統表演藝術的導引,在現代舞的學習當中讓學員開發並認識更多元的肢體舞動及創作的經驗 。從現代舞的肢體開發過程中體會個人肢體舞蹈的奧妙, 再以此經驗帶入,與傳統跳鼓陣相會。引領學員在傳統藝陣的學習經驗中融合現代肢體表演藝術的層面,使豐富及活化個體內在與藝術學習的體驗。

就這樣,我加入了車鼓社團,而且忠心耿耿,行有餘力學習傳承這美麗的使命是義不容辭。

*學習過程與分享
 加入台江分校「舞動吧,車鼓與舞!」課程,一晃眼已過了3年,好多第一屆的同學仍和我一樣,成為社團的資深學長姊,憑藉的就是心中的那份堅持。
 「舞動吧,車鼓與舞!」從一開始就受到大廟的支持和大家的關注,結合傳統藝技和現代舞,說真的,很辛苦!尤其是老師和學員、學員和學員間的謀合就自然不在話下。捫心自問:「我真的盡力、努力了嗎?我的潛能被激發了嗎?得三千寵愛於一身的我們,到底付出多少回饋給大廟、老師、執行長,以及關心我們的好朋友呢?」

    轉型並不簡單,我很慶幸有這麼多同學陪伴(尤其是張大哥、大嫂和幸助大哥,在他們面前我們仍是年輕的小朋友),社團需要同學一起加油和努力,我的終極目標是「出國比賽」,這樣的信念從上課的第一天就成型了,『一路走來始終如一』是現在心情最佳的寫照!
 
*社團成立的想法
 人不能離群而獨居,社會是綜合群的團體,車鼓是少部分人興趣志同道合得結合群,為了聯繫事宜,分層負責;大家分工合作,所以必須要有社團的成立,鞏固車鼓人員流失分化,補充傳承和教學合諧,以維續車鼓技藝文化的永存,因此成立社團是必然的。

2010年10月參加2010「社區大學優質課程徵選」,初步的入選讓我有機會踏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原來許多社團都是這樣「一步一腳印」慢慢累積經驗求精進。

這些年來都是靠著「大道公-大廟興學」的學費資助,讓我們無憂的享受優良的師資教學,好像一切都是理所當然。成立社團是當務之急,在社團第一條宗旨寫道:社團以推動學習社群、發展公共事務關懷能力為基本宗旨。社團的運作秉持自律、自主與開放的精神;並藉此建立團隊學習、志願服務的夥伴關係。

因此成立社團能將大家的心緊緊扣在一起、同心協力,最重要的是「永續經營」不斷的傳承下去,想像從10幾個人到100多人同時舞動著身體跳車鼓,這樣的畫面總有一天會實踐的,但,需要大家的付出和努力,堅持方向繼續前進。

*對於社團經營的理念和經驗
有了社團以後,我們必須讓社團能活絡運作;發揚光大,對外盡量參與比賽、公益表演活動,各種有機會表演的都要參加,對內人員的培訓演練,開會研討、聚餐同樂,如慶生會,連絡團員的感情融洽,或集體參觀;觀摩別人,藉比賽來磨練社團,使社團更成熟、更強固,團結合作,讓團員每個人對榮譽、責任、服務都有認知的使命。

這些年來,車鼓社團受到許多邀約,也累積不少表演經驗,現在我們這些老鳥除了加強舞蹈動作的線條流暢外,更在現場負起傳承任務,讓新學員能很快融入車鼓團體並能有臨場演出經驗。每位學員都是社團的小螺絲釘,缺一不可;透過演出增加學員間的感情聯繫,有共同話題和使命感,大家凝聚一條心;透過期末成果發表或平時的班級聚會活動,聊聊彼此,關心對方,彼此間那條隱形線緊緊相繫。今年暑假,社大台江分校《文化立村,學習傳家》-2010創意肢體夏令營,舞動孩子的身體智慧,以肢體為舞,說出土地的生命故事…由老師統籌授課,台江分校大道公車鼓舞社同學負責協同教學。我們在這個夏令營中帶領台江在地的孩子們用肢體創意譜出在地生命的歌,在廟裡跳舞、 在田裡跳舞、 在社區的街道中跳舞:以大道公的故事及在地人民對於大道公的信仰及人文的活動為發展的主題,在我們的生活周遭中以肢體遊戲去體驗在地的文化能量;以舞蹈和戲劇來表達土地的生命故事…雖然只有短短5天,孩子們在課堂中透過肢體與表演的訓練來發展一個屬於在地文化的小作品,灑下生命傳承的小種籽,總有一天會發芽-成長-茁壯,發展在地文化不容小覷。

*對於教師教學想法與建議
車鼓可以體驗多元化的表演藝術,從中發現舞蹈不只是一種活潑快樂的運動,更是一種可以貼近自己並引領我們去開發存在肢體裡的智慧的旅程.藉由舞做為溝通的橋樑, 在現代與傳統的表演藝術中感受肢體藝術的學習樂趣。董桂汝老師擁有豐碩的學術和表演經歷,國外留學教學表演很多,是一位很難得的好老師。

老師教學很實際,也很新穎,不但讓年長者喜歡,年輕人也能接受的現代車鼓,傳統與藝術的結合。上課時老師用心、專心、熱心、耐心、愛心的指導教學方式,學員沒有壓力,碰到少數幾位不自愛的學員,老師都很和善的請同學入列做動作配合上課,數年來沒有看到老師上課時生氣過,更不會說出一句重話,學員碰到一位這樣的好老師,真是幸福。

課程內容的安排總是循序簡進、循循善誘,絲毫不敢懈怠,為了進度社大學員與一般普通學校同年齡層的學生不同,因而體力與記憶力較不同,但這都不是問題,有「心」最重要。

*對班級自主學習的想法與建議
學習車鼓可以體驗多元化的表演藝術,從中發現舞蹈不只是一種活潑快樂的運動,更是一種可以貼近自己並引領我們去開發存在肢體裡的智慧的旅程.藉由舞做為溝通的橋樑, 在現代與傳統的表演藝術中感受肢體藝術的學習樂趣課程的概念。藉由現代舞的學習,在肢體藝術裡體驗美的能量.再由傳統藝陣的學習來延續表演與肢體舞蹈的多面性。

老師的課程內容很適合社區學員的學習,溫故知新,老師教新的動作之前,先複習舊的,這是很好的標準教學法。
    
曾在報章雜誌看到其他車鼓陣的表演,若能觀賞他人演出特色/表演優劣(如:動作、表情或服裝等等),同時改正自我的缺失…不再只是被動學習,希望可以將車鼓的舞蹈表演推向更深更廣的境界,推崇一位大家都信服、尊重的團長(張大哥),學習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大家如一家人般相處,雖偶會鬥嘴,對學習如何有效溝通亦是現在車鼓團隊的過渡時期,我們真的要加油。

*對於大道公車鼓未來的發展與建議
車鼓是藝術與傳統民俗運動文化的一種,它成熟的整合群體,我們要用心來經營,讓它長大、肥美、更健壯,能發光發熱打響知名度,做出好的招牌,盛名遠播海內外皆知的好社團。

社團要經常做比賽,平時加強培訓;有表演才會有好口碑,有比賽才會有進步,互相觀摩、取長補短,有好的成果,團員有信心及榮譽感,每個人都會認同責任心所在,才能促進社團的合諧團結,同心同力創造更美好的成績,讓社團永續經營下去。若有機會到海外宣慰僑胞和國際間作文化藝術交流,雖然好像還很遙遠,但「有夢最美」!

*對於自我在車鼓班上的參與與未來希望參與的角色

 社團的成員可由家中先運動開始基本步伐,由簡單的先教,每天抽空來做,時間不要太長太累,才不會倦怠、懶惰。
再由社區來推展,數位社團成員帶領家人來集中聚會,如上一些餘興節目,相信不久風氣會大增,老少都不棄,人數會增加而不會減少。
在學校也可安排成員近去作課外活動指導及成立學校另一社團,小學生不會沉迷在電視電腦電動遊戲,身體久坐不運動,長時間眼力不好,身心受損,因而減少父母心中的不安。
中老年人學了車鼓,運動量夠可較年長,不易衰老,有活力、有精神不會中風,新陳代謝好,沒煩惱、不會癡呆,可治癒慢性病,可保健養生,聯誼友情更隆厚,有歡樂有健康。

*車鼓社團如何來服務與回饋社區
社團它本身有擁有同心協力,它在社區佔有重大角色,它是一支美麗民俗藝術隊伍,也是環保志工,守望相助巡邏隊,愛心幫忙弱勢團體、關懷獨居老人的慈濟人;也是社區救難隊,這樣的貢獻社區相信平安快樂,人人安心工作,使社會治安變好,住在其中的人真幸福,每個社區都如此;處處有歡笑快樂,人生更燦爛、多彩多姿。
 


:::

QR Code 區塊

https%3A%2F%2Ftncomu.tw%2Fmodules%2Ftad_book3%2Fpage.php%3Ftbdsn%3D1443%26tbsn%3D55

線上書籍目錄

展開 | 闔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