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資料 shelly - 文化資產保護 | 2017-09-06 | 點閱數: 1653

2017-09-06 07:30

   

蜜糖水中拌入熟米糕,看似動作簡單卻得有一番功夫才能抓到訣竅、拌得均勻,做出米糕栫百年不變的傳統美味。(圖片提供/社大李青純)


    黃銅山與老師傅們,每年必定齊聚一堂分工合作製作米糕栫!(圖右起黃銅山、許榮村、陳雲男、王昭雄、林水木)(圖片提供/社大李青純)

 

   

動輒使用超過一甲子的栫板,清洗後一字排開讓陽光曝曬的特殊景象,也是府城普渡期間才能看得見。(圖片提供/社大李青純)


  

    祭祀用大米糕栫高達180公分,要由3位師傅或踩板凳或爬鋁梯共同接力,才能將拌桶內的熟米糕灌入六角形栫桶裡。(圖片提供/社大李青純)

〔記者王姝琇/台南報導〕米糕栫,一個對大多數人來說相當陌生的名詞,卻是台南府城百年來特有的普渡祭品,也是令老台南人懷念的甜滋味,這個特有的甜食文化,隱含著佛道布施的大愛精神,是在地人的生活,也是信仰!

府城普濟殿前「黃家米糕栫」第3代負責人黃銅山說:「府城自古傳承『輪普』習俗,從農曆7月1日起到月底各廟宇會輪流普渡,讓『好兄弟』每天繞著府城各個角落都能吃飽,米糕栫是必備供品。」米糕栫以6塊上窄下寬的杉木板組成六角形柱狀,底部用粽葉覆蓋後,再將拌入蜜糖的熟米糕灌入,用餘溫讓甜糯米在木容器中熟成,做出的米糕栫又香又Q,是不少長輩的兒時回憶。而祭祀時整支米糕栫固定於支架上,總高可達200公分、重超過120斤,一字排開氣勢磅礡,更成了府城廟宇普渡時的特有景象!

米糕栫有步步高升的意涵,六角形體則代表六六大順,普渡結束後老師傅們會將米糕栫分切開來並發給民眾象徵「吃平安」,也隱含著佛道布施的大愛精神。但黃銅山表示:「依古法製成的米糕栫耗時費工、單憑這收入無法養家,加上會傳統技術的老師傅愈來愈少,面對時代變遷勢必要轉型,否則百年技藝很有可能就此消失。」

導演陳秋霞特別拍攝黃家米糕栫紀錄片,期望更多人認識這項傳統技藝美食;「新一代設計展」台南創意新人獎首獎作品「木存」,就是透過設計包裝米糕栫展現新食尚。黃銅山說:「我們也正努力將米糕栫申列為台南市無形文化資產,要讓這百年的老技藝、老味道能繼續傳承下去!」

黃家米糕栫:(06)228-1992、0912-126-047,台南市中西區普濟街84號(普濟殿廟前),FB:「米糕栫 - 府城普濟殿前黃家」

:::

文章類別

搜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