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elly - 最新活動 | 2016-05-05 | 點閱數: 1248

報導╱蔣珮伊


206臺南震災後發起的「南不倒學堂」今日舉辦社會設計工作坊,邀請日本知名社會設計師太刀川瑛弼分享他在日本311震災的「OLIVE」計畫,及後續救防災相關的社會設計專案。在臺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講堂中,聽眾的數十雙眼睛盯著螢幕上一張張設計成品,試圖在這場由「設計師」發起的救災行動中,找尋自己在社會設計中的著力點。

 

No way to embed content

貢獻所長「重點是大家一起做」

日本311地震發生後,太刀川瑛弼與其設計事務所「NOSIGNER」的夥伴,因不願困在災後的無力感中,開始思考無家可歸的災民們的切身需求。後來,他們在40小時內架設了「OLIVE」線上平台,藉由群眾協作的方式,迅速彙整來自各方的救災及求生資訊。例如如何運用現有材料製作食器、搭建廁所、簡易的禦寒方式等等。並在一個月後製成印刷品,成為相當實用的震後指南。

身為與救災工作看似毫無關連的設計師,是如何自己在災區中的價值、進而行動?太刀川回憶一個讓他感動的畫面:在殘破的現場,園藝師仍在街上種樹、想讓市容美觀些。原本他以為,在百廢待舉的當時,園藝應該不太重要。但轉念一想,「設計人本來就該幫人回到原本的生活中。」後來這條街在短短半年便恢復原貌,更使他相信,只要每個人做好自己分內工作、貢獻所長,即便經歷再大的災難,都能慢慢復原。

「重點不是我做什麼,而是大家要一起做什麼。」太刀川表示,身為設計師,他其實只為OLIVE網站畫了logo與基本架構,內容則全靠專家與志工們的補充、確認。目前OLIVE    共有日、英、中、韓四個語言版本,也由翻譯志工協助完成。

由小至大的防災熱度

依循這樣的精神,NOSIGNER後續也設計了手工藝品,希望幫助當地經濟。太刀川沒有預期到的是,救防災相關的社會設計由OLIVE這樣陽春的網站、簡易小摺頁,陸續發展成後來與仙台市政府及高進商事合作開發的「THE SECOND AID」防災組合,以及目前東京各戶都有一本的《東京救災》手冊,甚至是與大型公共建設公司共同研發的防災小屋。

但無論哪項專案,設計都緊扣社會需求。例如輕便又富設計感的「THE SECOND AID」,便解決了救災包體積太大又缺乏美感的兩個缺點,組合中的物品也由親身經歷過311強震的災民們,根據自身經歷親自挑選,希望能轉化災難的負面經驗,讓更多人了解、預防災難。

厚達235頁的《東京救災》內容更是齊全,針對各種不同災難及住戶類型,設想各種可能情境及需求。最後總共發行了750萬份,未來更計畫針對全國規模及個別地區,發行其他版本。

從小專案演變成大專案,太刀川形容這就像燒柴一樣,持續地燒,火心便會愈來愈旺,未來就可能會看見它的效益。例如《東京防災》對這次熊本地震便幫助頗大。然而,太刀川也強調,真正的救命關鍵可能還是錢買不到的東西,例如平時與周遭鄰居的人際相處,熟練的因應措施及心理建設等。

連結資訊與人取得信任

演講後,有觀眾提問,針對災難做的社會設計是否有其特色或規則?太刀川指出,災難剛發生時,速度其實比設計感更重要,「在那時你不是設計師,你做的一切也不是設計案。」以OLIVE為例,他的任務只是去連結資訊與人。後續的專案,雖然愈來愈兼顧設計感,但資訊的清楚易讀仍是設計的優先考量,也更強調設計背後的原因。例如防災組合的配色是象徵日本的紅白,字型則使用瑞士字體,連結瑞士身為中立國、瑞士刀萬用的意象。

做社會設計無法一意孤行,有聽眾也問到設計師與政府部門、其他公司的在合作過程中的磨和經驗。太刀川表示,設計師的一個目標就是取得信任,否則專案很難進行。他認為,社會設計師不該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堅持己見,而要平等地跟著大家一起這樣做。「不管怎樣,你做了之後,總會比現有的東西還好。做出東西,獲得別人信任,總會愈來愈順暢」,太刀川說。

會後太刀川老師與聽眾們一同合照。「南不倒學堂」的發起人之一王俊秀老師表示,此為學堂的第一門課,未來歡迎聽眾繼續參與。臺南社區大學校長林朝成則在演講前介紹,「南不倒學堂」是日本在過往震災中串連的日本非營利組織捐款支持,由台灣社造相關的公民組織發起,希望能集合台南在地力量,打造能因應未來風險社會的韌性社區。


-演講內容重點整理

- 本日演講重點:分享311地震時發生什麼事情、做了什麼,台灣也是多震國家,希望日本經驗可以作為參考。
- 投入社會設計緣由:太刀川成立的Nosigner設計師事務所,原先業務為平面設計、產品設計、建築設計等。身為設計師都想做好設計,那就要有好的專案。好的專案應該是對社會、對人有好的貢獻,於是便想走社會設計路線。

 OLIVE計畫:
緣由:
當時身為設計師,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他不喜歡這樣的感覺。他就在想為地震後無家可歸的人做些什麼,例如用紙箱保暖(24:00)
許多人也提出很多救災意見,太刀川想若不把這些資訊集中起來,便沒有效益。透過新聞媒體反而混亂,於是震災發生後40小時成立建立OLIVE網站。

(其他訪問資訊補充,資料來源:https://goo.gl/nefoZA
社會設計要談的其實是「同理心」,在311大震發生時,設計師們都想幫忙,但情況太糟了,我們根本幫不上什麼忙。後來,我的事務所率先在40小時內發起「OLIVE」計劃,借用維基百科的精神,成立一個線上求生資料平台,許多設計師貢獻了他們的創意,例如,如何運用手邊資源搭建臨時廁所?如何防寒?後來我們把網上資料滙整起來,用辦公室的印表機的印刷品質,印出一本本的手冊,在一個月內就發給1千萬人。

網站:眾人都可以編輯內容。4週後整個架構成立,全都由志工幫忙,包括語言志工翻譯成四國語言。一個月後就有印刷品。

亞熱帶的台灣或許很難想像,在日本東北的冬天,在外頭過夜可能就就凍死了,因此OLIVE提供的是應用、保命的資訊。
然而特別是錢買不到的東西才是最珍貴的。例如人跟人之間的緣份連結,與周遭的鄰居溝通,地震來時,彼此關係才會比較好。這是平常就要思考的。

- 做好分內事、運用專長:
震災後,太刀川看見園藝的人就算狀況很糟,還是會想種樹、讓市容美觀一點。原本他認為,照理來說在這麼慘的情況下,應該不太需要園藝家。
但後來想,設計人本來就要讓人慢慢回到他生活的樣子。而實際上半年後這條街就變成原來的乾淨模樣。→只要我們每個人做好自己分內、專長的事,再大的災難都能夠復原。

災難時要保命,之後重點是經濟,後續也有發展受災戶重回工作崗位而做的設計

(其他訪問補充)
有人問我,當時事務所發起「OLIVE」計劃時,有沒用想過錢的問題?坦白說,壓根沒有。「OLIVE」上線後,政府的資源進來了、企業捐款也來了,因為這是被社會需要的設計,對的設計,毋須擔心錢的問題。

- THE SECOND AID 防災組合:

(其他訪問補充)
有了「OLIVE」的經驗,後來我們與仙台市政府、高進商事合作開發一個叫「THE SECOND AID」的防災組合,裡頭有災後求生手冊和必備用品,我們訪問了許多在災後活下來的人們,這些倖存者承受了人類歷史上的巨災,但我們希望能轉換他們生命裡的負面經驗,從而幫助更多人了解災難、預防災難。

銷售量非常好,震災後兩年多、三年研發出來的,加上東北是防災產業的重要據點,許多技術跟資源可使用、結合。

-《東京防災》:
東京的地震週期早就到了,他們也非常緊張。東京都市長請NOSIGNER也為東京製作一本防災手冊。這是非常大的專案、發給東京都每個家庭一本(690萬戶,後來發行750萬份,除了最後二十萬份外皆免費索取,售價40元台幣左右)後來東京都周圍縣市也想要做,這次熊本地震也參考了東京防災內的資訊。

- 避難小屋:
平常是休閒小屋(or二手市集、商店),災難時就能變防災中心:因為有電力、網路。與公共設施的大公司一起開發。

-    由小專案變成大專案
太刀川回顧這整個歷程,一開始只做很小的東西>做小書>做防災組合>東京防災。災難之後可能還是會發生,但從現在開始燒柴,之後火心就會越來越旺。

Q&A
1. 日本對於拾得物的處理?

因為有海嘯,許多東西都被沖走了。但有一個針對受損照片的災區專案:撿到的照片,他會幫你修復那個照片。
另外觀察:外資東西進來後,就有分配的問題。有名的地區就有物資,甚至過多而浪費。沒有名的地區卻很缺乏。這個物資妥善分配的機制在日本還沒有被建立出來。

 

2. 如何過濾資訊?
OLIVE網站的資訊幾乎沒有經過過濾,是大家上去編修的。

 

3. 做OLIVE、《東京防災》這類設計,有哪些特色或原則要遵守嗎?
在地震發生後的那個階段並不講究設計品質,重要的是速度。例如一開始只為OLIVE畫了logo跟架構。後來發行的free paper也沒有很設計,還是以資訊為主。
要清楚這不是給設計師看的,而是給日本全民,重點要清楚明瞭,好理解。設計師就算覺得小字比較美,也不能用。要考慮資訊的整體平衡性,大家要理解、資訊要被看到。

 

4. 多量資訊的狀況,日本如何因應?

日本其實也有混亂的問題,有些是互相協助、互相競爭。但重點不是我要做什麼,而是大家要一起做什麼。

 

5. 在災難時,設計師的角色會是什麼?因為一開始好像很重要,後來又被忽略掉?
在災難當下,設計師就是一般人,也覺得有無力感。在那時候設計師的任務就是去連結資訊與人,像是做網站。所以其實沒有設計可言。在那個時候不是設計案、你也不是設計師。

 

6. 在台灣分配避難所是用里來區分,沒有關注當地社會網絡,日本案例呢?
日本也有這樣的狀況,海嘯後也要移去組合屋,就會有新住民與原有住民的互動問題。這時候就會特別關注圖書館、交流場所,促進居民交流的互動。

 

7. 在各式各樣的案子,牽涉到不同的利益關係人,在這之間的衝突跟摩擦?設計師扮演的角色、要如何去調和?
在做《東京防災》時,市政府、教育局都有對內容的專業要求,所以設計師的一項重點就是要取得信任。如果沒法獲得信任專案大概很難進行。
設計師不是用高高在上的地位講我要這樣做,而是平等的「大家一起來這樣做。」
不管怎樣,你做了之後,總會比現有的東西還好。做出東西、讓別人信任,案子總會愈來愈順暢。

補充:設計理念
重點不是很酷很棒強調設計,而是要有道理的。
Olive=Japan live,紅白配色(紅十字會配色)。瑞士字體:因為瑞士是中立國,瑞士刀很萬用

東京防災:黑+黃,工程現場使用的標準色。相較之下,東京這個是都市型的災害,是工程的傷害、而不是救難型的。
本來想用紅白,但政府不願意。因為紅白是日本極右派常用的顏色。

 

8. 目前看到的內容都是個人、家庭怎麼做,有沒有針對社區整體的指南?
東京防災裡針對災害類型、對象都有很明確的情況設想,防災組合裡也提供了擁有地理圖資的逃難地圖。

:::

QR Code 區塊

https%3A%2F%2Ftncomu.tw%2Fmodules%2Ftadnews%2Findex.php%3Fnsn%3D3238

文章類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