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inu - 公共社群 | 2013-05-08 | 點閱數: 4181

土道》文學沙龍之廟口文化

傳統遇見現代--手作藝術下的神話故事

台南社大《公民寫作班》-最誠摯的邀約

主辦:臺南社大公民寫作社    指導:文化局、臺南社區大學   協辦:臺南鄭氏家廟、奉茶茶坊

時間:2013/5/25(六)上午10:00-12:00    地點:鄭氏家廟(台南市忠義路二段36號)

《土道》文學沙龍第2場

[前言]:公民寫作課程已經進行三年,記錄庶民文化、奮鬥的職人、可親的在地故事…,採訪人物已有十多位了,公民寫作不只是書寫,它還隱含著倡議。寫作班提出辦文學沙龍構想,讓讀者實際接觸到受訪人物,也了解受訪人的回饋意見,提供交流平台,為台南市開創常民的文學活動。透過「文學沙龍」閒聊與輕鬆對話形式,與民眾分享公民書寫與臺南在地尋常人物中的不凡人生。

土道文學沙龍之廟口文化-預告片

[對話分享人]:

陳啟村/神像雕刻藝術家,現任南美會理事長、榮獲文化部認證的台灣工藝之家

大錦逢一郎/文創工作者,以「臺灣民間彩繪」為基底,自創農麗品牌,獨樹一格

陳啟村從事傳統佛像雕刻,汲取東西方美學,以卓越工藝技術呈現。廖錦逢以府城廟宇為養份,創造農麗品牌,在傳統雕刻與臺潮新意象,彩繪與雕刻、傳統與現代並行,他們推動新藝之手,與古老的神話故事中擦出絢爛的火花。

[參加辦法]:歡迎對文學寫作傳統藝術及文創議題有興趣的民眾參加,名額限定60人,請填寫線上報名資料。

[活動須知]:

  1. 活動準時開始,請於9:55之前自由入座。
  2. 報名之後,若不克與會,請上網取消報名,可將機會讓給文學愛好者
    土道文學沙龍-當傳統遇見現代

 

學徒出身vs.學院派 廟口談藝術【聯合報╱記者鄭惠仁/台南報導】2013.05.26 03:55 am

台南社大昨天在鄭氏家廟舉辦廟口文學沙龍,邀請雕刻大師陳啟村(右起)與年輕文創工作者廖錦逢對談。
記者鄭惠仁/攝影
一場「當傳統遇見現代」的廟口文學沙龍,昨天在鄭氏家廟登場,由雕刻大師陳啟村與年輕文創工作者廖錦逢就「手作藝術下的神話故事」進行一場精彩對話,分享實踐夢想與付出的故事。

活動由台南社大舉辦,公民寫作社長張淑賢表示,「廟口是庶民文化的發源地,早期廟口有如現在的文化活動中心。」但城市結構改變後,廟口文化逐漸式微,希望藉由廟口文學沙龍活動,喚醒更多人對正流失的文化的重視。

昨天的廟口文化沙龍選在有350年歷史的鄭氏家廟舉辦,邀請薪傳獎得主陳啟村與帶動「潮流傳統繪」風潮的「大錦逢一郎」廖錦逢對話。對話前由知名書法家,也是鄭氏家廟主委鄭有懋書寫「當傳統遇見現代」揭開序幕。

小學五年級就喪父的陳啟村談著他的拜師學藝,18歲就闖出名號,24歲起就在各大美展、工藝展獲獎的故事與辛苦歷程。最近他更蒐集國內外資料,考據鄭成功的可能長相,完成鄭成功木雕像。

陳啟村是學徒制出身,廖錦逢接受的是正規美術教育,屬於學院派,他自創品牌,專注於台灣土地探索,開發台灣意象潮流商品,作品並結合廟宇的彩繪、建築與文化,時尚潮流中有著傳統文化的精髓。也讓兩人手作藝術下的神話世界,不謀而合,對話中擦出絢爛的火花。

【2013/05/26 聯合報】@ https://udn.com/


在地文學沙龍 台南重現廟口文化

文化部認證的台灣工藝家陳啟村(左三),和創立「農麗Nong-Li」大錦逢一郎(左二)、公民寫作社指導老師吳茂成(左一)在廟口開講,座無虛席。(記者黃文鍠攝)

〔記者黃文鍠/台南報導〕離開故鄉鹽田學木刻,以木雕技藝獲得薪傳獎肯定的陳啟村,和新移民、台南老街創業的大錦逢一郎,昨天在台南社大公民寫作社安排下,在鄭氏家廟舉辦一場「廟口文學沙龍」,分享創作心路歷程;廟口開講,現場座無虛席。

 

公民寫作社指導老師吳茂成說,學員每半年出版《土道》文學雜誌,以靜態方式推廣常民文學,「文學沙龍」則是以動態倡議在地文學,邀請每期專訪人物,以閒聊與輕鬆對話形式,讓市民、藝文人士和藝文社團,激盪不同火花。

社長張淑賢表示,廟口是庶民文化發源地,昔時,廟口扮演著在地重要傳播中心。城市結構改變後廟口文化逐漸式微,此次活動特別重返廟口,還原文化現場成為舉辦土道文學沙龍活動重要使命。

主講人陳啟村國小畢業後即拜師學藝,十八歲在佛像雕刻業界就小有名氣,在國內各大美展、工藝展屢獲大獎,現任南美會會長,更是榮獲文化部認證的台灣工藝家。

廖錦逢,是六堆內埔客家人,號「大錦逢一郎」,二○○八年創立品牌「農麗Nong-Li」,結合時下年輕人所喜愛的塗鴉、漫畫等藝術元素,創造出新名詞「潮流傳統繪」,作品除了深受年輕人喜歡外,也在國際舞台上大放異彩。

兩人與現場民眾分享傳統及創新的藝術理念,雖然現場只有五、六十個位子,聽講民眾擠滿廟前廣場,重現昔日廟埕文化盛況,讓主辦單位相當欣慰。


傳統遇現代 藝術交鋒迸火花

台南社大公民寫作社昨天邀薪傳獎得主陳啟村與帶動「潮流傳統繪」風潮的大錦逢一郎,在鄭氏家廟精彩交鋒。 (記者黃微芬攝)
 記者黃微芬/台南報導
 台南社大公民寫作社二十五日舉辦《土道文學沙龍之廟口文化》系列活動,邀請薪傳獎得主陳啟村與帶動「潮流傳統繪」風潮的大錦逢一郎分別代表傳統學徒制與學院派,展開「當傳統遇見現代」的對話,分享實踐夢想的熱血故事。
 陳啟村是鹽工之子,國小畢業後即拜師學藝,十八歲在佛像雕刻業界就小有名氣,廿四歲起在國內各大美展、工藝展屢獲大獎,成為薪傳獎雕刻藝術家,目前是台灣南美會理事長;廖錦逢號「大錦逢一郎」則是從小學美術,後來創立「農麗」品牌,以台灣意象開發文創商品。
 兩人的手作藝術都是以傳統神話人物為基底,一個用刀雕刻,一個用筆彩繪,昨天在社大公民寫作社的安排下,在鄭氏家廟內精彩交鋒。
 學徒出身,陳啟村憑著紮實的功夫贏得今日的成就及肯定,建議有志藝術的年輕人一定要學好一個技藝或手法,不要好高騖遠,功夫絕對是經驗累積;他也認為所謂的傳統不等於是墨守成規,做出當代的傳統才是藝術家應有的態度。
 廖錦逢反思自己從小到大一路受正規的美學教育,但反而是在畢業多年後,把靜心下來,才從傳統看到真正的藝術價值;對他來說,寺廟不是拜拜的地方而已,而是一個藝術的綜合體,從建築、彩繪、剪黏到木雕,無一不值得欣賞,只要用美學造型的角度去看,南鯤鯓代天府也可以是聖保羅大教堂。
 
2013/05/25 18:23

 

:::

文章類別

搜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