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學習,合作運動>樹公民- 城市老樹棲地改造學習工作坊
孔廟有可能在五年內,再也看不到老樹了……
台南市這一座以低碳城市為目標的城市,積極推動各項節能減碳的措施,但低碳城市最重要的生態指標-老樹,這些年卻陸續傳出枯死或染病的問題。從孔廟、南門公園、台南公園…,一棵一棵近百年的老樹不斷枯倒、死亡,
最根本的解決之道,在於加強老樹的生命力!在全國推動樹木棲地復育的林長茂老師說。從樹木的生長棲地改造,讓樹木不因過度掃地、不當割草、土壤硬化或不當修樹而損傷,才能增加老樹存活的可能性。
為此,台南社大募款採買樹木棲地改造工具,並招募樹公民社群,希望可以培力一群愛樹護樹的公民們,以實際的行動,著手改善樹木生長的環境,希望透過一己之力,可以為台南市的樹木、老樹做一點事,創造好的案例,慢慢改變大家對待樹木的態度,讓台南市更好更親近。
時間:第一梯次2013年2月2-3日 第二梯次2月27日起每個月一次
地點:第一梯次忠義國小,第二梯次依社大指定地點。
徵募對象:喜歡樹,熱愛臺南,願意學習群體合作,願意貢獻自己的勞力或專長的大小公民均可。
講師:綠色陣線林長茂老師、內柵國小阿寬老師、台南社大李武昌老師等多位「愛樹人」共同授課。
{第1梯次 | 工作學習} 第1梯次不再受理報名 ; 第2梯次招募中!
時間:2013年2月2日 下午2點至5點 2月3日 上午8點至12點
地點:台南市忠義國小/ 2/2周六下午2點在府前路校門集合
說明:
台南市大部分的樹木都面臨很多的問題,包括亂修樹、割草的傷害、疏於照護管理的傷害、公共工程規劃不當的傷害、地面水泥化柏油化、過度打掃、過渡踩踏……以致於生長環境惡劣,土壤硬化貧瘠,不透水不透氣,也因此造成樹木衰弱、生病、死亡。
我們決定以實際的行動,著手改善樹木生長的環境,付出勞力、付出汗水,守護我們生活邊的樹木,從實做中學習,希望透過一己之力,可以為台南市的樹木、老樹做一點事,創造好的案例,慢慢改變大家對待樹木的態度,讓台南市更好更親近。
我們計畫要做幾件事,依所在地做為研習的地點,透過研習,一方面學習、一方面實做,一方面可以實際的改善環境,並留下在地的種子,可以常態照顧樹木。
一 出力的內容
1.培養土灌糖水讓其再熟化(需要1~3月)
2.土地環境改善:高壓水柱鑽洞,放透氣管,有機土,地磚重鋪等等。
3.導根
4.建立圍籬。
二 課程規劃
2/2週六 志工培力課程
| 
             次  | 
            
             時 間  | 
            
             內 容  | 
            
             備註  | 
        
| 
             1  | 
            
             2:00  | 
            
             報到  | 
            
             
  | 
        
| 
             2  | 
            
             2:10~3:00  | 
            
             概況介紹及樹木基本資料的側量紀錄  | 
            
             
  | 
        
| 
             3  | 
            
             3:00~4:00  | 
            
             動手移除大榕樹旁塑膠墊及地磚  | 
            
             
  | 
        
| 
             4  | 
            
             4:00~5:00  | 
            
             茄苳樹地面水泥鑽洞及水刀鑽洞  | 
            
             
  | 
        
| 
             5  | 
            
             5:00  | 
            
             環境整理  | 
            
             
  | 
        
2/3週日 志工培力課程
| 
             次  | 
            
             時 間  | 
            
             內 容  | 
            
             備註  | 
        
| 
             1  | 
            
             8:00~9:00  | 
            
             土壤改善介紹(從培養土到蚯蚓) 武德殿旁大榕樹為例  | 
            
             
  | 
        
| 
             2  | 
            
             9:00~11:00  | 
            
             環境改善實作  | 
            
             
  | 
        
| 
             3  | 
            
             11:00~12:00  | 
            
             環境整理及環境改善可能的討論  | 
            
             
  | 
        
三 工作分組
1.大榕樹下不透水鋪面移除(地磚、塑膠墊)
2.移除後之地面局部改善(小鏟子挖鬆及水刀鑽洞及小區域植草)
3.圍籬建立
4.水泥地面鑽洞
5.水刀鑽洞
6.放透氣管及培養土
7.樹根導引
8.竹柏區之地面改善
9.活動紀錄、攝影
四 工作區域
1.大榕樹
2.成功溪旁之茄苳、榕樹
3.圖書館旁之竹柏及桃花心木
五 前置工作
1.機具、工具的準備及操作
2.汽油、鑽頭、水管、水桶、濾網、手套、水瓢、推車、透氣管、漏水孔蓋
水泥、塑膠網、綁塑膠網的繩子、鋸子、套筒工具、樓梯、水桶、撈水器
3.培養土的再熟化
4.糖蜜
5.透氣管製作(竹子或塑膠管)
6.解說牌~落葉歸根、蚯蚓及底棲生物
六 工作前頭腦暖身:請試著用一棵樹去思考:
1.樹木的樣貌:樹在告訴我們什麼?
2.樹木的生理機制:樹根也要呼吸、也要喝水
3.樹葉與樹根的相對關係
4.底棲生物及微生物、細菌
5.和樹木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