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江分校 shelly - 台江分校 | 2012-05-01 | 點閱數: 2130

吳茂成   2012/4/29
「青年一怒,天下會震動!」
我如此告訴來訪的北京晏陽初平民教育發展中心、大陸社區大學的夥伴們。
我們為何要推動社大、倡議大廟興學呢?
那是因為,我們看到苦難,一如晏陽初當年的初發心,看到人的苦難,熱血的人就會有一股氣,就會怒!

PeoPo 公民新聞 by 小台江公民記者


我們思考人為何有苦難,難道是沒有國嗎?還是沒有家?不是!在於觀念未開,民智未啟,在於人民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於民眾的文化資本與社會資本的不足。

我鼓勵來訪的大陸青年學子,要奮起!青春作伴好還鄉,要回到家鄉,重回村廟一起來改革社會!

因為,人沒有看見自己時,往往不知苦難何在,人最怕的是受壓迫而不知!

 

一路上,我們纏著「知識解放」、「知識再生產」談,繞著「在地學習,學習在地」討論。

我告訴來訪的朋友,知識再生產有其辨證性,在於創新,否則知識容易流於複製、成為一種代工,知識解放在於「用」,在於實踐,在用中去反思,何以如此?如何學?以及如何教的方法,從中去長出力量,改變自己的命運與社會國家的發展。

隨行的中國新聞週刊徐智慧記者,對大陸與台灣的社區大學發展比較,特別感興趣。他說,台灣社區大學從一九九八年到今日,發展到八十多家,數字很驚人,從參與者來看,讓中老年人有教育的機會,接受人文與技能的課程,讓教育資源能夠合理分配,這是很重要的。

徐智慧特別留心「在地」這個關鍵字,此行的觀察,他發現台灣很強調在地的觀念,在地是從上到下都很強調的關鍵詞,特別是農業與農村發展結合在地的觀念,非常強調環保,就傳統文化及風俗發揚來說,觀念也很先進。

他有感而發,大陸失去繁體字,也等於失去文言文,失去傳統文化,大陸現在是完全被商業價值利益主導,失去文化特色與多元性,所以,台灣強調在地,這就是文化的多元性,這很重要。

徐智慧也從大陸近年來的工業發展回觀,他坦言,民眾遭受的苦難,兩岸是一樣的,但是大陸的農民更加弱勢。因此,台灣現代與工業化的經驗,有些教訓是值得大陸借鏡的,避免重蹈覆轍!

梁鴻教授的感觸更深,她對在地這個詞特別感興趣,她覺得在地是熱愛自己的土地,台灣的知識分子能夠參與到民眾生活中,讓民眾能夠感受到在地,在地文化能夠更有寬廣性與持續性,一方面生活有改善,一方面讓精神內部空間更廣大,這是傳統文化的提升,對現實生活、整個農民的繼續教育,台灣做得特別的好。

梁鴻表示,大陸目前還是缺乏像邱建生總幹事這樣的人,可以進入某一個地方,做長期陪伴的工作,即使是她自己,寫一本書的書寫過程中,很少真的確實進到某一個地方,某一個鄉鎮去,沒有日常化的經驗狀態。

梁鴻強調,今天的大廟興學很重要,她對廟特別有感情,她在農村長大,她說,村廟在民間很普遍,但是在大陸這樣的政治下面,就變成封建迷信,破四舊、一整套下來,其實是斷裂的,所以很重要的是如何恢復自己的文化自信,同時也要去除遮蔽,對民間信仰的污名化,要去污。

梁鴻用詩的語言來形容,民眾沒有在地感覺,一如沒有找到自己的山川河流的生命經驗。

「反思!」我想,這就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基礎,從異地、他者的生活脈絡情境,去看到本身面臨的界限處境。

不論台江大廟興學,亦或晏陽初當年的創舉、今日大陸青年知識分子的反思與行動,我們都在努力做自己認為對的事!

這就是信仰吧!

一個早上的參訪行程,我們依照文化傳統,先向大道公行禮、祈願,介紹台江最重要的祖佛信仰─大道公,然後參與台江行動教室課程,與在地鄉親一起體驗,同時參觀台江最重要的自然地景─什二佃神榕。

此行,晏陽初平民教育發展中心來訪的夥伴們,有總幹事邱建生老師、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梁鴻教授、廈門國仁工友社區大學總幹事、中國人民大學鄉村建設中心閩贛基地秘書長張俊娜、福建莆田汀塘社區大學項目助理江麗麗,以及人民大學學生吳俊東等人。

他們一早就從台江的母河曾文溪上游的曾文水庫南下,我帶著他們一關一關的體驗課程,貼近在地的鄉親與師生,介紹台江分校如何實踐「知識解放」,如何讓教與學變得有力量。

我告訴他們,大廟興學的課程設計關鍵在於「簡易有用」,簡則易學,易則可行,能行才能在日常中起著作用,才能從作用中進行反思與創新,讓人與人,讓自己與社區有更多的參與及對話的機會,這就是台灣發展民主、公民社會的重要基礎。

我們必須互為主體,如此,知識分子才不會成為壓迫者!

知識分子如何重回地方,也是晏陽初平民教育發展中心夥伴所關注的問題,邱建生總幹事就說,O四年在河北定縣,第一次聽到台灣有社區大學,當時就記在腦裡,目前對大陸來說,社大正在開始,也遇到很多困難,特別是知識再生產,知識分子代表的科學知識體系與社大、鄉村建設,二個體系如何對話,這是挑戰,台灣已有十幾年的經驗,此行來這裡學習,來體驗,也希望大家有機會一起到大陸來推動。

大陸關注「知識再生產」,亦如台灣關心「知識解放」,在今日非正式的談話中,我即興的說,在實踐中一定有我們所不知的,這是挑戰的所在,因為,知識的進步在於我們有問題意識,才能創新思想,一如學習,要有學習如何學習的問題意識,如此,學習者才能變得有力量。



福建莆田汀塘社區大學的江麗麗對此,也有其看法,她告訴我們,在莆田的的社大工作剛起步,課程還未開發,但是,發現這裡識字的人不多,因此先進行掃盲的課程,同時也組織文藝隊。

江小姐說,來到台灣感受很深,有很多要特別學習,以前聽說台灣有社大,但是不知道如何運作,像今天來參訪大廟興學,特別能體會,在莆田也鼓勵掃盲班的同學上台,其實也很難,如何讓真正要來的人能來,這是挑戰的所在。

不過,江麗麗也告訴我們,在莆田做社大工作,也從中得到認同與滿足,學生也可以得到學習機會,與人交流,今天來到台江參訪大廟興學,讓她自己有一種思路─到底要如何做才能更好,一如今天所討論到如何學、如何教一樣。

廈門國仁工友社區大學總幹事唐寶華先生也說,今天到台江,看到在廟裡也有社區大學,非常多元化,很有意思,他自己在大陸工業區,在廈門推動社大,這次在組織課程與管理,以及民眾參與的方式,學到很多。

他謙虛的說,今天聽到大廟興學的經驗,很感動,他看到台江的學員的表情、精神很有自信,活著有色彩,他認為社大的作用很大,這是很感動的地方。

唐先生告訴我,希望回去之後,大家能夠繼續通過信件來交流,因為,人受啟發之後,才會想想自己的生活。

他與梁鴻、邱建生等人一樣,看到大陸知識分子、大學教授很少像台灣一樣,願意進到鄉村,一起這樣做,這是目前晏陽初平民教育、鄉村建設遇到的最大的困難。

隨行的福建東南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楊其川,則是對台灣社區大學的學生,寧可錢賺少一點,也要回到地方,十分感動,台灣的社大學生告訴他,在地方的生活自由度、幸福感增加了。他也不諱言的指出,大陸還是以經濟為第一,然而為何兩岸差距這麼大呢?有人說是體制問題,但是如果沒有人的善行,人的美,世界就會美好嗎?他這次來到台灣,看到文化的多樣性,社大辦學形式的多樣性,他認為,這也許是一個出路,文化的重構、價值的重構,也許在好的制度基礎上,才是重要的。

中國人民大學鄉村建設中心閩贛基地秘書長張俊娜則強調,今天來台江,聽到文化與社會資本的實踐,在大陸也是如此,在閩贛的城裡有很多打工的人,他們也說沒有文化就沒有歷史、沒有未來,因此要學習。

因此,他們在城裡辦工友之家,讓工人有地方學習,才有能力來記錄自己的歷史,提升文化素養,但是沒有那麼多的老師,只能開辦新聞小組、法律小組、寫作小組、電腦小組、戲劇小組、義工小組,一個小組十幾人左右,一星期聚會一次,也開一些課程,有電腦有中醫,老師免費教,學生免費學。

張俊娜表示,工友之家透過小組來學習來交流,一方面建構文化資本,掌握學習的方法,一方面擴大自己的交際圈、社會資本,但是,農村的困境更大,也是缺乏師資,沒有台灣有那麼大量的人在反思,願意回到家鄉,來關懷農村。

張俊娜強調,他們目前慢慢推動,希望吸引更多人來參與這樣的社會運動,讓更多知識分子來鄉村,那麼十年後,就可以發展起來,屆時再邀請大家來大陸。

大陸晏陽初平民教育發展中心目前在福建有三所社區大學,一處鄉村建設中心,在海南、天津及江西、陝西也有其據點。邱建生總幹事告訴我,這是一個公益機構。從其背景成員來看與中國人民大學有很深的脈絡,中心理事長為人民大學可持續發展高等研究院院長溫鐵軍。

邱先生提供的中國社區大學的介紹資料顯示,大陸的知識分子主要是感於晏陽初興辦平民教育的精神,才成立晏陽初平民教育發展中心,近年來分從農民教育、工友教育著手,推動大陸的社區大學運動。

邱建生表示,大陸的社區大學運動比台灣晚了十年左右,此行來台灣參訪社區大學,也是推動中國社區大學的短期目標之一,因此,來訪的成員,大抵以第一線的工作人員為主,同時包含籌備委員會的成員。

從資料來看,晏陽初平民教育發展中心希望在五年內先創設一所獲得政府投入及政策支持、可持續的社區大學。他們希望能夠培養出有自主及協作精神的人,培育具有公民意識、社會責任感及專業技能的社區發展人才。

看來,中國與台灣的知識分子共同關心的議題,皆在於公民的培育,台灣的社區大學直接觸及根本問題─營造一個公民社會。

事實上,透過社區大學的參與式平台,學習者可以培養更多與人討論、協作的能力,發展獨立自主的思考,從中厚實現代公民素養,改善社區生活環境。

 
一個早上的交流對話發現,來訪的晏陽初平民教育發展中心成員,每個人的記錄及對話都有一定的能力,善於利用時間與台江分校師生一起聊天,做訪問記錄!觀察力也很細,例如,邱建生總幹事就會從台江分校「大道遊學」衫,看到在地的設計美感。

他們很喜歡台江的大道遊學!

他們具有進入社區、地方田野的對話能力!

一個早上的時間有限,邱總幹事希望我多說一點,我告訴他,好吃的醬油,一點點,味道就十足,否則說多了,也是一堆空話,大家一起實踐吧,從在地行起,從做中學,更重要的是從做中反思,才能不斷的釐清方向與意義本質,一起朝著理想的亮光處邁進!


台江大廟興學,北京晏陽初平民教育發展中心說讚

北京晏陽初平民教育發展中心及廈門、汀塘社區大學參訪團,昨天抵達海尾朝皇宮參訪台江大廟興學,受到社大台江分校大廟興學志工隊、十二佃南天宮文化 志工熱烈的歡迎,他們參加台江行動教室的在地課程,一起學推拿、玩電腦、拓印,實際與台江分校師生交換經驗,對台江大廟興學的在地學習、學習在地,以及多 元化課程,留下深刻印象,認為非常值得大陸晏陽初平民教育、社區大學借鏡學習,未來希望與台江大廟興學能夠有更一進步的交流合作。

北京晏陽初平民教育發展中心及廈門、汀塘社區大學參訪團,成員包括發展中心總幹事邱建生以及大陸媒體記者、大學教授、社區大學工作人員。

晏陽初平民教育中心夥伴對大廟興學「發展學習」「發展社區」「發展生命」三大願景,非常讚賞,他們認為,大陸目前推動平民教育的困境在於如何將知識 再生產,如何鼓勵更多的知識分子一起投入鄉村建設,台江大廟興學剛好提供了很好的經驗,因此,他們認為台江大廟興學的系統性方法,很有啟發性,對他們的參 訪非常有幫助。同時他們也看到,村廟在大陸也被污名化,現階段必須將村廟的現代性格彰顯出來。

台江分校表示,為了能讓晏陽初平民教育發展中心及廈門、汀塘社區大學夥伴們能夠認識台江,安排台江大道公信仰、十二佃神榕之旅、以及台江行動教室課 程,讓遠來的朋友可以在有限時間認識台江大廟興學的經驗。他們首先參訪朝皇宮大道公的信仰文化,同時在廟內學習按摩及瑜伽、車鼓課程,並且與在地鄉親一起 玩電腦,總朝事邱建生指出,大陸也開辦電腦課程,但是對台江大廟興學講究知識運用及公共參與的課程特色,非常認同,教學習者如何學習,這是此行參訪台江大 廟興學的重要心得。

 隨後,晏陽初平民教育發展中心及廈門、汀塘社區大學夥伴一起參訪十二佃神榕,由南天宮董事長吳順德親自接待,十二佃文化志工及大廟興學攝影班同學,在神榕內向大家介紹在地文化特色。

 最後,回到朝皇宮享受在地阿嬤所料理的台江特色餐,他們表示,希望將來能夠邀請台江大廟興學夥伴到大陸福建等地,與更多的社區大學夥伴分享大廟興學經驗。

                                                                 小台江公民記者吳秉謙報導

 

:::

文章類別

搜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