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江分校 shelly - 台江分校 | 2012-03-12 | 點閱數: 2117

吳茂成2012/3/10
戀戀台江綠道,觀音佛祖生的前夕,小野老師與千里步道夥伴重回台江!
台江,他們從台北來來回回好幾趟了!
惦念吧!
惦唸著一份理想,一份希望,惦唸著台江的山水有情!
今天下午,我站在溪頂寮土地公廟前許願,願土地公保佑我們這一群台江綠道志工的傻勁,明日台江三代種樹,千人手作山海圳綠道,圓滿平安!

望著路口,寂靜的午後,微冷的三月春,小野、千里步道周聖心及李嘉智老師在綠道志工文科大哥的載領下,轉進了巷口,鑽出車門,帶著一股熱情,衝盪著這寂靜!

似乎自然就是如此,在靜靜的日子中,起風飄雲,漸漸有人聲,有蟲聲,熱鬧,就來了!

小野老師好奇的問著這裡是那裡?這是何方土地公…之際,安和社區理事長俊毅兄悄悄來了,二點不到,他就先來等著社區綠道志工!

大凡一個運動就是如此吧,一人先行,二人有伴,三人成群…,呼朋引伴,熱情相隨!

三十三多位台江綠道志工,在二點時,湧了進來,我們正準備著投影片,指者地圖上的台江國家公園、溪頂寮!

「溪頂寮」在舊時新港溪,今日鹽水溪的頂邊,南望洲仔尾,隔著太平橋連著柴頭港!

這裡是台江舊時岸!

今日三十三位台江綠道志工,來自台江分校,來自在地小學幼稚園,來自台江國家公園,來自台江有情有義的角落,齊集這開檯曆史之地,學習種樹養樹的技術,認識全國綠道的精神,用手作的細膩,在明天帶領千位的台江鄉親一起來種樹,種出溪頂寮大道公林徑!

聖心首先開講,一座城市可以利用水圳、廢棄鐵道、河濱地區進行綠道營造,結合社區,發展綠道旅行,行銷在地食物料理。她說,一座城市綠道通廊,首先要服務的是學生步行通學的需求,更高的目的是提供生物活動的生物通廊,建構在地生物多樣性的空間。

聖心以荷蘭國家生態綠網為例,一座城市願意花三十年時間來復育道路旁的野生植物的生育地,值得台灣學習,她希望,透過公私協力、民眾參與,共同推動綠道生活環境。

似乎,有趣動人的理想,除了具有思想的深刻之外,更重要的是,總要有時間的觸媒,才能長長久久!

足夠的時間,思想的深度才能澄清,文化才能似樹一般,一輪一輪的粘在一起,有幹有枝,粗皮翠葉,根抓著泥,庇蔭著一地的有情!

長期參與千里步道手作步道工作坊的嘉智老師,帶著三十三位綠道志工,在冷颼颼的圳岸邊試作試種,拿起七里香,雙手溫柔的搓揉著苗袋,從底部將苗木託了出來,斟酌著苗木的高度,輕輕的樹穴裡培土,緊緊的壓實!

手作的溫度,讓黃昏冷冷的圳邊,有了暖意!

手作綠道的步驟,嘉智老師一步一步的說著,化觀念為步驟,我告訴志工們,明天就是用這樣溫柔的教學方式,告訴台江老中青三代的鄉親們,鼓勵他們種下一份幸福感!

趁著黃昏的光亮,我們驅車往西一路行去,來到嘉南大圳紫楝樹下,二公里長的楝樹林徑,開著紫色的小花,吹送著淡淡的香味,我們在樹下說起臭頭洪武君在楝樹下睡午覺的故事,既然有人嫌楝樹有苦字不好聽,那麼,我們依花取名,改稱紫楝!


嘉智老師摘著楝子,指著楝花,一一介紹,大夥走在台灣紫楝樹林徑,想望著明日要種下的楝樹幼苗,台江國家公園建智課長問著:這些樹種了幾年,才有這樣的林蔭!

這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長達四十五公里的台江山海圳綠道,每一段有每一段的種樹故事。

那是四年前,小台江的學子,惦唸著空盪的堤岸,夏天無樹熱昏了,冬天無樹冷透了,寫著陳情書,找上六河局,才有了今天這一段二公里長、台南市最長的楝樹林徑!

這一段楝樹林徑,隨著大圳綠水就進到台江國家公園,週末的黃昏,愈晚愈冷,但是,堤岸熱情的跑者,來來回回跑著,他們跑在林畔水邊,讓綠道也動起來!

人也成了嘉南大圳的風景!

聖心欣喜的說,好多人在運動!

說也奇!在綠道上散步運動,就能感動人,我想,那是因為我們看到一股希望的力氣!
 

去年踏訪日本野川公園,也是這樣的一幕,像似羚羊的跑者,悠閒的在綠道上輕輕跑著!

建智課長帶著我們在台江國家公園的綠道上試走,雖然才完成細部設計,但是,台江土地公很會種樹,這裡也有著一排台灣楝樹,開得更燦爛,繁花似雲!

望著四草湖,建智描繪著未來台江國家公園的願景,用減法,用民眾參與的方式,用時間的厚度去養成一方生氣!

這裡是荷時台灣的大港,曾是戰船雲集的台江,曾是父祖捕魚討海的港灣,我如此的告訴綠道志工們,我們正站在歷史之地!


如今,我們也用手作綠道的方式來寫歷史,以鋤為筆,塭田為格,種下一棵樹,寫下台江山海綠道的文學詩篇!

入夜了,告別台江港邊,我們回到朝皇宮廟口,志工月珠姊端出熱騰騰的大鍋麵,手作的魚丸,驅走一身的風寒。

小野老師說起了一棵樹的故事!

那是在去年的冬天,微雨的金山,我與小野老師立在廊簷下看雨,聽他說起藍鵲引領他來到金山,彷彿是妹妹陪著他來種樹一樣!聽他說起,衝進富陽公園的雨中,只為了想看枯樹上的鳥巢是否平安!

他是一位有情人!

聽他說話就是故事!那份感動至今,彷彿就在昨日般!

今年二月的台北有雨,我與小野在植物園附近的錄音室,談著大廟興學,聊著台江山海圳綠道,談著聊著,就定下今日南下種樹之約!

不知不覺,我就以「一棵樹的故事」為題,請小野老師來與台江綠道志工分享其生命經驗!

生命經驗最難寫,也最難學!

小野說,為何要跟我說,要來台江種樹呢?



他轉了情節,從其生命經驗說起,從自己不是學文學的,結果卻寫了八十本書;不是學電影,結果卻拍了一百部電影…說起!

他說起阿嬤發瘋的故事,阿嬤交待他出去尋人,找尋二位不存在的男人,拿著阿嬤給的零用錢,他不敢太早回家,只好到植物園閒逛,回家之後,再依七爺八爺的樣子,編個沒有結語的故事給阿嬤聽!

他的人生會愛上植物也從此開始!

就這樣,他陪著阿嬤說著沒有結局的故事,從八歲變成十八歲的青年!

那是屬於小野與阿嬤之間的一棵樹故事。

他的文學之路,也從此長出了幼苗!

小野告訴志工們,他是一位外省子弟,卻是在閩南語的世界中長大,全班同學只有他聽不懂老師一口閩南語,所教的數學,問媽媽怎麼辦?媽媽告訴他,只要天天去,就會聽懂了!

他說,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這麼喜歡台南!大概是自己在萬華南邊長大,那裡是南部人來台北謀生居住的地方,那裡有椪糖。

來到台南之後,小野才發現這裡有小時候聽到的閩南話,椪糖的滋味!

他有感而發,看到社大公民寫作班的刊物「土道」,他眼淚要掉下來,他看到同學寫他的故事,寫玉寺阿嬤的「走唱故事」,好像是自己童年的故事,他想起,六歲之後,一踏出家門,全部是閩南語,硬背著文夏的歌,唱著媽媽請你保重,唱著媽媽你要勇健…

閩南語的曲調,陪伴著童年的小野長大!



出社會之後,有一次工作上很生氣,他直覺式用閩南語連罵三字、七字經,大家都嚇了一跳,只有吳念真聽了,誇他罵得真順!

小野說,自己追求的是,慢慢認同我們所生活的文化背景,不斷去尋找,這跟你是什麼人是沒有關係的,例如,日本人成立古倫比亞歌唱公司,出版歌仔戲、雨夜花等閩南語歌曲,例如,他有一位朋友張作驥,拍了許多閩南語片,結果他一句閩南話都不會說,他憑著感覺去導戲,因為他活在閩南語環境中,可以完全掌握這種感覺!

「所以文化是很奇怪的東西!」小野後來投入千里步道運動,他感嘆從小的成長過程中,自己一直未被土地接受,一路拍了這麼多的電影,寫了八十本書,還是覺得自己不太懂,所以,就一直去學習!

「碰到茂成就一直問,這裡的土地公是什麼?溪頂寮是什麼?」小野告訴大家,自己花了很多時間收集台灣的歷史文化。瞭解這些故事,變成他自己很大的動力,去學習去認識這塊土地!

他感嘆台北市很可憐,那是一座盆地,運動只能爬山。

最近嘉智老師帶著小野與一群愛山的朋友去福州山,早年那裡一邊是墳墓區,另外一邊是軍事管制區,五十年後,軍事管制區開放了,公墓遷走,下面是富陽公園,變成保持最好的生態區,但是慕名來的人多了,就想要更方便,建議繼續鋪一條水泥山路,幸好愛山者反對,建議用手作來築一條步道。




小野老師談起這事,十分有勁,他告訴我們政府出一點錢,出一些石頭木頭,嘉智老師提供設計圖,調查瞭解水如何流,步道的走向,一群志工就順著高高低低的山勢,鏟土鋪木,作截水溝,整個過程,發動很多志工一起來做。

結果,下雨時,他就開始想唸著這路了,小野記得鋪完那一段綠道之後,有人快樂的躺在綠道上,很有成就感,那是用樹葉石子鋪成的路面,於是,他冒雨跑山上去看,截水溝確實可以排水,步道未被沖走!

他從手作步道的體驗學習中,看到台灣的教改問題的根源,小野想到這手作步道與教育是一樣的,因為做步道,引發他自己去思考,讓孩子照著自己的樣子去受教育,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就像台灣的山,不同的海拔有不同的植物,台灣可貴的是她都不一樣,而不是一樣;因為,山高水急,將泥砂衝到海邊變成沖積平原,因為土地脆弱,所以更要用手來接觸,保留一片濕地,未來就有螢火蟲,台灣愈來愈需要大家用細膩方式來對待。

小野老師開始期待了,他說,明天要種紫楝樹,這是很美的事!楝樹有人認為有苦字不好,但是楝樹的花香在原住民的生活中,那是用來去除倒霉的事,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是不好,有人認為是好的,這代表著我們對人、對事都有不同的偏見。

他強調,手作步道、台江山海圳綠道,自己一聽就知道這完全是台灣歷史,曾文溪改道,內海變成新生地,台灣四百年歷史都在這四十幾公里內發生。

小野想起去年來台江的文學對話,當時,他就說台江山海圳綠道最能代表千里步道的意義,千里步道是要改變人與土地的倫理看法,不是用來做交通,而是要放慢腳步,這是很重要的事,因為自己親手做,就有一份感動。

小野想起福州山上手作步道的孩子,請假來當志工,過程中,孩子很有成就感,三天做完之後,天黑了,很多工具沾滿泥巴,他看到父母帶著這位孩子刷洗工具,讓小朋友做勞力工作,他們不是來玩,而是認真的學習。

小野勉勵滿堂的台江綠道志工,人的成長過程中,不斷學習,發現不同的東西是很重要,他笑說自己沒有好好學文學,也寫書,沒有學電影,也拍電影,結果大學是學生物,卻學不好,雖是師大模範生畢業,申請獎學金到美國,結果沒有用到生物,一路做編劇與拍電影,直到四、五十歲以後,才一點一點認識台灣的植物。直到有一次下大雨,他想念起富陽公園水頭枯木上的黑枕南翁鳥巢,於是他就衝出去,看到這對鳥爸爸鳥媽媽,一隻用翅膀蓋住鳥巢,保護幼鳥,雨水就往下滴,另一隻就跑去找毛毛蟲,兩鳥在空中交會,交換食物,速度很快,馬上就把鳥巢蓋住,在大雨中餵食幼鳥,他長這麼大了,才親眼看到這一幕。

小野又想起他家隔壁的歐巴桑,一個字都不認識,十多歲嫁人,打拚半輩子,但是,人生最快樂的事,是她五十歲,學了第一個中文字,對她來說,不會的事太多了,一次學一樣,學英文,幫客人剪頭髮就唱英文歌,對她來說,唱一首英文歌那是很快樂的事,很積極的生活!

因此,小野自己也想要多做一些千里步道的事,他想起自己一路糊塗長大,寫作有讀者讀,拍電影有人看,從土地環境得到太多東西,因此,就想要多做奉獻,求參與的機會,於是自己就來台江種樹。

他永遠記得李遠哲說的一句話,由小到大,最感謝的是老師都沒有跟他說什麼,只是要他自己動手做實驗!手作步道也是,手作步道最快樂的是,什麼事都是自己用手做,過去認為步道得政府去做,但是,天下很多事,都可以用自己的手去做!

:::

文章類別

搜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