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類2.3 師資聘用及進修
活動名稱台江第十屆重回村廟論壇《創新教學》研討會
活動地點
事件紀錄

 2019/1/5台江第十屆重回村廟論壇《創新教學》研討

簡易記錄

第一場次
{教學如何走入地方,台江分校培育實踐社群的教學行動經驗敘說}
人與人之間的認識連結產生出更多的合作機會,或是想法?如何在社區內產生持續?

個性書法 參考文章p.33
洪校長,海佃國中:書法教學。
驚喜之感:安南區學習書法的人口之多,反在市區氛圍較不同於大道興學(缺人登高一呼?)。
開課的動機:80年代教育改革之下把書法教育改除,便開始有改處想要傳承於是免費開班授課。雖是一種較硬(不同於瑜伽薩克斯風)的教學,但也可以視為一種無形的氣功(書法家多長壽)。
班級數:目前有3個班級。有上下午。
教學法:輕鬆有趣活潑,並且有思考方向。
需要帶出學員在學習中有信心>>勇氣>>成就感。學員展現出書法的生命力ie.廟口寫春聯,春聯每年換換換心情帶來好運(換思考方向)
按照同學的個性寫自己的字,合適才可以長久,不強迫一定的字體。
從生活當中感受「書法」的必要性。ie.廟宇中,生活中離不開寫字
都認得字,但不一定知道怎麼寫字(筆順),對於字體的形成
休閒藝術的才藝活動,書法,學書法的老人小孩成人不會變壞。

思考點:

瑜伽公園健身房 p24
吳瓊桃,11年在台江。
開課動機:遇到執行長,一開始的追追追的心情。從一開始的健康>>享受,外表的實相要美麗內在的心態也要隨外在連動變化。
教學示範:氣沉丹田。對於調身、養身、鍛鍊
對於現代觀念的融合,健身肌耐力與瑜伽的結合。
教學的創新:97年被推薦教學創新獎,對於居家附近的公園利用其輔助器材來做健身,打開自我的心量也打開呼吸。
把自己的訴求與學員的生活連結,為家鄉掃地淨土活動:愛能量的傳遞。
依學員的屬性不同,而會有不同的訴求。長輩們健康,下一代不用煩惱。

思考點:瑜珈非性別取向的運動,與書法有什麼相同?

薩克斯風 p28
郭福來,原為表演者從未參加過社大相關,只有少數分享經驗。
心得:技藝與做人的交流。除了教學生以外,學會如何做人(與他人相處),了解什麼是社大(不是一般學校),文化是什麼。在學生下班之後想要放鬆興趣、想要抒發心情時,要如何?
學生在村廟表演時表演與奉獻的無論好壞,是作為老師沒有預期到同時最大的欣慰。

思考點:興趣地引發,對於不同年齡層有不同的考量ie.年輕人想學但沒有時間,長輩相對較為容易

學員分享
王燮村 薩克斯風班學員
班上第一次買樂器20個人就花了100多萬,教室沒有音響也是學員自掏腰包、家中音響也是自己買。
對於不同班級間的配合與走秀感覺是很好的呈現,廟裡面的熱鬧時也成為固定班底。
目前有三班,初階進階,廟宇上課後也開始到台江各廟宇巡迴。
心得:興趣是可以培養的,甚至是可以獨當一面演奏。自己本身住在廟邊64年,也開始感到因為大妙興學,台江附近的廟宇有了改變,從以前賭博、下棋,現在是表演音樂或是晚上練習音樂,二胡、薩克斯風、洞簫...等。
3年來班上同學感情都很好,與同學夫婦間的情感,生命的交流。

思考點:「學習的興趣」是可以培養的。自己的生命階段?家人的喜好?要如何透過什麼樣的方式來到達這樣的方式,而非各說各話? 家庭間,家與社區環境、廟宇,甚至更擴大到里民、地方政府之間?
孩子功課與社區環境活動、真實的生活與課業以及社會氛圍,真實的人生。

目標、道理>>策略、方法>>短期目標成果=更大的吸引力
自己做起,對於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自我學習與公共的關係:只有自己好?而排除公共? 如此有可能實現嗎?

主題二
{當劇場、圖書館遇見社區大學,談台江文化中心未來經營之道}
文化中心是台江人的文化中心就好了嗎? 臺南人的文化中心?台灣人的文化中心? 國際性的文化中心?

陳修程專委
12年臺南文化中心,4年半新營文化中心
技術性的問題(硬體)在政府願意之支持下其實已不是問題,為什麼是Made in 台江?
中展階級的隱沒,基本盤的模糊,願意買票的客群的模糊化
方圓五公里內的服務範圍(基本盤)
法國的創造,創新藝術的輸出,新的藝術的表現容許失敗,文化(中心)的質感,長時間的積累、淬煉。
一年只有52週,節目在哪裡?觀眾在哪裡?營運的經費在哪裡?
節目:
觀眾:台江地區民眾基本盤16寮27庄頭,大廟興學。
營運經費:有10位固定的人營運,台江文化中心的走向(國際、在地、單純活動中心?)
地理邊陲:邊陲往往是創新的起點(沒有包袱),創造核心。目前對於創作劇團是最好的設備。雲門100顆燈台江180顆燈,吊點也有增設。
文化輸出
國際共製/藝術節對接:向叫台灣現下文化,國外領先500年。
在地人才培育:國外專業人士與在地人才互動,技術交流。
邊陲的地理,創作的中心。
三位一體
終身學習中心、公民、公部門
文化輸出點 文化百年基業

李維睦,臺南人劇團團長
對於文化中心的期待:導演的劇場,演員的學校。
從「後台」開始,看表演。15~17噸的貨車才有辦法成就一個小的表演。相對動線、設備(燈光、布幕承重...)、需求。

導演/創作者使用非常順手的劇場整合設計
1.設計過程有劇團的實務意見經驗
2.舞台道具進出的卸載裝置動線、音響燈光調校...
都以「導演的劇場」來整合設計
>>>不同於台南文化中心的路線,對於創作者友善,不同的辨識度
>>>通勤費用、技術的深化(沒表面功夫)與留下

演員可以進修的學校
現在專業的劇團工作者,欠缺再進修的場域。
技術劇場常設的重要性。台南文化中心無法滿足
以藝術教育為主題。整合三合一功能
「圖書館-藝術藏書」+「社大-藝術學程」+「劇場-演員學校」=培養劇團人才搖籃的藝術學校
>>>>國外專業人才的引入與交流,讓國內專業者修習與學習
>>>>國外人才與國內人才的心中情感,不一定要大的富麗堂皇,可以小而美,創造核心影響當代(邊陲變核心)

發現以及培養在地團隊,台江與國際接軌的引介者
長期編彙自至節目的預算。讓在地劇團創作台江故事
邀請國內外大師開課,吸引創作者學習
以亞維農及愛丁堡藝術節的發展經驗借鏡(英國每年4月份法國7月份),讓台江文化祭成為國際藝術慶典之一。
藝穗節—城市是舞台的模式。
維持政府,民間(社大+大廟),在地劇團的長期溝通平台,共同組成經濟團隊。
>>>>臺南人劇團在321巷的小戲節,一年90場的戲劇
>>>>國際型合作的開展

曾旭正
國發會副主委,下營人,兒童合唱團團長
台江17萬人口。
台江人的文化中心,要怎麼是符合大家的想像?
兩年累要達到多少在地人走入文化中心?80%
ie.在地人走入文化中心,建立其積極的關係。方便接近,交通路線?方圓5公里之內,容易到達。不同族群:學生、學校。直接與交通局溝通
年輕族群要如何走入文化中心?
文化香火錢(朝皇宮)
台江的村廟主題與台江文化中心的連接,相互支持。ie.村廟主題式的展覽
全國知名與日常
文化中心不是社區活動中心
如何讓這些變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進而有所啟發與學習?
ie.日本金豬與高級音樂廳,村民燕尾服。

ie.台東卑南鄉莉卡木美音樂會,讓國際音樂家自願前往

策略:

Q:公部門的參與會是重要的,台江如何成為開放的文化中心?
大家的文化中心不是公家的文化中心,與在地產生連結。前導工作很重要,產生連結。
Q:大廟興學的經驗,是否可以赴至到台江文化中心?
情感的歸屬,而非是直接買票?<<<<內容的考量
Q:台江的定義?是否可以在開闊一些?海線安定
基本盤,而非侷限。

台江開幕大戲
實驗很重要,好的實驗就有機會改變生活,接受實驗會豐富生活。自製節目與邀請節目
看戲與教育,非舞台上還有舞台背後。
安南區已經19萬人,台南第二大區,已非邊陲位置了。

開始日期2019-01-15
結束日期2019-01-15
:::

搜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