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類2.3 師資聘用及進修
活動名稱教師教學研究活動
活動地點後甲校區 好書室
事件紀錄
 作為台南社大課程教師(或團體的帶領者),我們用什麼價值來定義課程/活動的失敗與成功?

在長時間與學員的相處當中,我們是藉由什麼來保持頭腦的清醒與良善的教學本質?
希望透過分享討論各自印象深刻的失敗與成功的教與學經驗各一則,在相互的經驗中,
能共同翻轉或是合作來突破教與學的困境。

培力主題

第一場:如何為團體設計參與性高的課堂活動&課後練習?

備註:後兩場可邀請社大老師提出適合的講題,再與參與小組討論

經驗分享師資

邀請教學者陳世良老師分享與建議

觀察員

觀察員1位,針對討論內容做結構與知識性的脈絡整理,未來可集結彙整為社大成人教育方法論述。

主持人

劉浩濬

辦理時程

時間:423()19:00-21:30

操作模式

part 1:參與夥伴每人各自分享成功與失敗之教學案例一則
part 2:經驗分享師資講述他們聽得的觀察與建議+群體討論
*討論內容記錄整理

 
在社區大學的課堂當中,教師的角色不單只是是專業者,也是社群促成者,更是長期的陪伴者。這當中所包含的複雜性,對於在成教領域中經驗尚淺的老師來說無疑是一場場的震撼教育。與此同時,即便堅信教學的理想,但經驗似乎預示了我們教學的成敗; 另一方面,對於自己可選擇的教學手段與工具,我們急迫地想要認識更多......

  這一切的一切都發生在短暫的十幾週裡頭,我們一方面對於如何有效地配合參差不齊的學員組成設計課程進度感到苦惱,另一方面則感覺到學生永遠需要更多的陪伴。「如果能夠更快地累積經驗就好了」、「希望可以學到更多教學的技巧」、「為什麼每次分組效果都不好」、「要怎麼整合新舊同學的學習需求」......這些念頭經常在課堂的空檔穿梭著......

  正因為社大的教學能量整合不易(老師們非全職),我們認識到提升老師教學能量有多麼重要。它們或許是經驗不夠、或許是教學手法不夠細膩、也可能是對於教與學工具認識太少。我們希望透過量少質精的教師培力活動,具體解決社大教師在課堂中遇到的難題。

  期待有志一同的夥伴們的投入。目標是協助大家理出頭緒,找出方法,讓教學有脈絡可循!
 
時間:107年4月23日晚上7:00-9:50
地點:台南社大後甲校區104教室(請詳見活動地點)
主辦:台南社大教師研究室
備註:本次活動設計是焦點論壇形式,所以名額僅限定10位。若未能參與本次活動,未來將有第二梯次的辦理。敬請見諒!
 
開始日期2018-04-23
結束日期2018-04-23
:::

搜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