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南社大 - 失落的土地 | 2007-10-22 | 點閱數: 3458

看不見的學校--自然與環境學程 教與學發展          

/晁瑞光             需要大家關注的、學習的、令人感動或難過的,都不在學校的教室裡,而是在戶外;  所有的問題,都不在教室裡發生,而是在環境現場;

 

 

  最令人深刻、最直接有效的學習,都是來自實際經驗的分享、現地的田野調查與工作;

 

  對於大眾的分享與解說,也都來自實際的影像與故事……   台南市社區大學的自然與環境學程,並不是一個規模很大的學程,每學期開班數不多,卻時時關注與周邊的環境或議題相結合,希望能瞭解現況、傳遞事實的真相;希望資訊流通,希望解決環境的問題。   自然與環境學程早期:課程規劃趨向於邀請釵h講師共同授課,如:《台灣環境的故事》,每一位講師談同一個主題,內容豐富而多樣,但僅限概略介紹,無法深入探討,因此,轉而發展「志工培訓」類課程,如:《河流巡守志工培訓》。   在課程發展期間,也因為臨時發現河流汙染相關問題,便機動邀請相關講師授課,如:「廢水處理的方法」,其後又希望瞭解更多土地的現況,就實際安排參觀行程,一方面記錄與累積環境現況資料,一方面帶領學員一起去瞭解,也因此有《失落的土地台灣重大汙染場址記錄》這樣的課程規劃  2000年發展到現在,便開始以實際行動,與NGO進行議題上的發展與合作,徵募志工,共同為環境做一些事,因此有《海灘廢棄物長期監測》既是志工服務也是環境行動的「行動式」學習課程;因為不能苟同廢棄物廢水到處亂倒,所以發展出環境守護系列課程與活動;關心全球氣候變遷的問題,所以發展與未來能源、科技發展與生活相關的課程;擔心我們的孩子再也看不到青蛙與蝙蝠等物種,所以發展相關課程與活動,期待培養有思考與行動力的學習者。   我們認為可以以一種輕鬆樂活的方式,好好認識台南、認識台灣,所以發展公園綠地、老樹、旅行等等相關課程與活動……   社區大學是一個很好的公共資源庫,其中各種人才都有,大家互相支援:「台鹼安順廠」五氯酚污染的長期追蹤紀錄、河流巡守、台南市老樹調查、公園綠地……  除了課程與議題結合外,更進一步與公部門合作與討論,讓環境的問題能從政策面去根本解決;另外,也結合媒體發出聲音,讓更多大眾認識環境現況,讓大家都能運用台南社大這個平台,討論環境問題。     愛這塊土地很簡單,但是一定要走出來,簡單地、實際地認識土地。就像台灣電影《練習曲》裡騎著單著環島的聽障青年說的:「有些事現在不做,永遠都不會做了

:::

文章類別

搜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