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elly - 關心的議題 | 2011-08-25 | 點閱數: 1040

人親水親的源兵衛川

吳茂成

2011/8/25

 

小松幸子女土,從雨中走來!

靜岡縣三島市,源兵衛川的早晨,大雨不斷,從台灣的水文化來說,我們是來「富戶」。

經營源兵衛川的水環境,讓三島市變成豐衣足食的城市。

小松幸子,四O年代的女性,她發揮最佳導覽員的技巧,馬上改變行路解說方式,快速的解下雨衣,從背包拿出導覽資料,在雨中的車上,說著源兵衛川的河川運動故事。

 

 

為公則強,一如川流不息的NGO力量。

小松幸子,我們很高興在雨中認識這位源兵衛川的守護者。

源兵衛川之水天上來,從東邊雲裡,富土山的融雪,從天上的甘霖,細急的雨絲,她懷想昭和三十年,處處可見源兵衛川之花:梅花藻,在水裡,在泥裡綻放。

然而五十年前開始,三島有了生活污水,有了垃圾污染,工廠大量抽地下水,因此,清綠的源兵衛川不見了,就連川之源的小浜池,也會枯竭,即便有水,也是髒污。

「梅花藻需要乾淨的水,而且是要流動的水,才能活下去。」小松女眼神亮了起來。

有情的人生,一如川流,隨處可轉,向著土地而行,隨緣向上向善而行。

二十年前,三島市的NGO團體,再也看不慣了,他們動了起來。

三島市Ground work,就這樣誕生了。

小松女士當時就加入,他們一群認真學習英文的同好,先是組成全球文化交流協會,後來也一起加入Ground work。

Ground work,這是從英國引進的NGO總體行動觀念,三島市的NGO團體,運用總體行動觀念及方法,要恢復童年的清水記憶。

三島市Ground work組織,首創日本風氣,主張NGO互相合作協力,改變身邊的生活環境。

渡邊豐博先生的名片上,烙印這一句顯目的話語。

他曾是靜岡縣負責NGO工作的公務員,現在是都留文科大學社會學科教授。

參與源兵衛川守護水運動,改變了他的一生。

他從公務員的位置,走向社區,走進源兵衛川,他是三島市Ground work事務局長。

源兵衛川護水運動的靈魂人物。

三島市Ground work目前有二十個NGO團體加入,設有理事會,各團體平時忙著各自的工作,一遇源兵衛川護水運動工作之時,就依據各自的專長,從各自的位置,奉獻己力。

這樣的社群組織與「鶴見川流域網絡」類似,都是跨NGO的聯結,但是關心著生活中的河川。

水,將大家的心連結起來。

三島市Ground work下有事務局,三位行政人員。目前事務局接下三年二十億日元的NGO人才培訓計畫,另外增聘十八位工作人員,一進到事務局,大夥忙著工作,三四坪大的辦公室,長排木桌,排滿各項各樣的文宣書籍。

他們很忙!但是,不忘和台灣來的河川NGO夥伴微笑打招呼。

 

小松幸子也是三島市Ground work理事。

她告訴我們,三島市Ground work成立之前,當時特別請英國專家,前來指導評估。

Ground work有無可能在日本組織成功呢?

這位英國人羅賓先生,跨海來日本評估之後,他覺得三島市有可能實現這個夢想。

 

國際學習對話,我好奇的是,遠在大西洋之隔的英國NGO組織工作新觀念,如何飄到日本呢?如何在三島市生根呢?

水,我相信,因為「水親」讓人可以跨國籍互相合作。

於是三島市八個NGO組織攜手之下,三島市Ground work實踐委員會就成立了。

直到今日,已有二十個團體會員。

 

有過社區工作經驗的朋友,深知組織工作最難。

不同的NGO組織,如何共事,如何運作呢?

小松女士告訴我們,秘訣在於不要強出頭,而是要善用各個團體的專長,要善於創造參與的機會,彼此才能有所成就。

三島市Ground work創於一九九二年的組織,明年滿二十年。

幾年前三島市Ground work特別到英國取經,小松女士說,一九九三年去的時候,接觸幾個組織,大大小小不一,但是共同的是居民的想法有被實踐。

小松拿起源兵衛川的導覽折頁,指著源兵衛川舊貌,那是一張受到污染的老照片,昭和五十五年的源兵衛川很髒,一位志工說,小時候的源兵衛川就是如此髒了,直到他大學畢業後,回來故鄉,才發現源兵衛川變了,變乾淨了。

小松女士說到這裡,笑了。

那是三島市居民共同的行動,將源兵衛川清掃乾淨。

「居民認為已經將源兵衛川恢復到原貌的乾淨,從照和三十年、昭和五十五年及現在的照片來看,代表著居民的努力,將政府及企業一起凝聚住。」

 

源兵衛川除了湧泉之外,有一部分是工廠的冷卻水排入,另外有一條是宮先生的河也會匯入。

我想這是一條匯聚眾人心願的河川,沒有污染的水排進。

 

「源兵衛川是農業灌溉用水,這裡是一年一穫,豐水期灌溉,枯水時就沒有水,居民想要讓一年都有水,因此,就與企業商量,將冷卻的水排入,讓一年四季都有水,不過,一開始不順利,企業拒絕民眾的請求…」小松回溯起這一段歷史,歷經一番努力,這一股企業用剩的冷卻水,成了源兵衛川另一道清泉。

 

「為社區找清水!」我想,這是有趣的!比我們過去一直期待自然的水,尋找自然的水域,有著不一樣的做法!

觀念改了,自然有源頭活水來!

 

小松與我們分享一句日本話─

「水大將!」那是指很會在水邊玩耍的小孩。

「親水」是全世界孩子共同的歡笑。因此,源兵衛川也進行「水大將」指數調查,了解孩子適不適合在源兵衛川玩,測試結果指數很高。

 

一年四季有水之後,有什麼影響呢,孩子就可以去玩了,還可以復育螢火蟲。

她說,有些外國人是沒有見過螢火蟲,每年源兵衛川都會舉辦螢火蟲祭典,很多人會來看。

一條水道,排著長長的隊伍。

源兵衛川還復育了梅花藻,在污染的時代,三島梅花藻,一度不見了,於是Ground work就想辦法到清水町的河川採種回來復育。

結果,這些愛玩水的「水大將」就在那邊玩,無視於復育牌的勸告!

「一開始,有很多阻礙。」小松女士無奈的說。

梅花藻在源兵衛川復育不順利,因此就移到大馬路旁的湧泉地來復育,對面是佐野美術館,此地原來也要鋪柏油,變成停車場,為此,Ground work就向美術館租下這塊湧泉地。

小松女士表示,梅花藻小小的,但是很多人來奉獻心力照顧,木工來釘圍欄,也有企業贊助,特別是梅花藻在學校環境教育,很受歡迎。 

源兵衛川「親水復育」,讓水大將、螢火蟲及梅花藻重回社區,這是台江守護河川運動的希望。

促進社區參與及在地環境營造工作,小松用他們的熱情奉獻,才有今日源兵衛川的水樣。

支持他們的,大概是愛鄉的心吧!

 

源兵衛川的三寶回來了!

讓我們想到廣小路,水畔旁的三石神社,古老的傳說,有三顆石頭散布在源兵衛川的三個地方,默默的守護著這條溪。

在三石神社之旁,還有石製水橋,後方,還有一尊清淨神像,悄悄坐在源兵衛川旁。小松女士告訴我們,這是一尊會把髒的水化為清淨的河川守護神,至於水橋,那是舊時人家互通水源的水道。

在源兵衛川上游小濱池畔還有木石禪石說法的壇處,故老相傳,這裡水清草靈,食者祛病延年。

走在源兵衛川,處處有神話。

 

小松與Ground work夥伴在源兵衛川清淨之後,他們的腳步未停下,他們帶領著孩子進行水域生物調查,邀集居民一起來做清潔工作,展開一連串的水域環境維護及教育工作。

五月時,會有全溪的淨川活動,此時剛好是螢火蟲的季節。

 

我想,大凡一事之成,起之難,繼之更難,守之亦然。這是三島市Ground work值得吾人學習的精神。

三島市有十一萬多人,小學四所,中學七所,Ground work設計水環境教育折頁,送到學校,每位學生都有一張,辦理自然生物觀察活動,讓這裡的居民都知道這個Ground work組織,知道Ground work的活動。

小松舉一個例子,夏天時,螢火蟲飛在水面,很多大人誤以為會飛才是螢火蟲,不認識螢火蟲的幼蟲,因此Ground work也針對大人,舉辦環境教育活動。

從過去的環境運動經驗,成人的環境意識與知識,有時比起孩子更不如。

 

今日,源兵衛川的水路見學,也讓吾人重溫童年田頭圳尾的水水童年。

雨勢小了,我們在小松女土的引導下,展開了源兵衛川水路見學之旅。

 

源兵衛,那是一位武士的名字吧!川,以人為名,並不陌生,台日皆然,曾文溪也以「曾文」為名。

 

從梅花藻,這一方淨池開始,水與綠,就一直在這社區街頭巷,屋前屋後川流不息。富士山的湧泉,成了上天給三島人最佳的生命之泉。

我們沿著川行,走到後來才發現,源兵衛川是三島市最美的社區水道。

沿著源兵衛川,或溯溪,或踏石,或走棧道,即使是遠從台江而來的我,也不會迷路。

 

這溪善用人文與自然的尺度設計,上游透過水浜池的控水,即使在這驟雨過後的三島市,你也不用憂心,走到一半,洪水來襲。

 

源兵衛川的清水,一如小松女士所言,僅高過木棧道一些些,雨聲,水聲,人行川中,彷彿是把自己也溶入了詩意中。

 

同行的「阿洪」,就這樣走進源兵衛川,一路踩在空明水淨的溪底,愈走愈遠,彷佛要到黑澤明的「夢」中般!

不到膝深的源兵衛川,與孩子同高視野,一樣望去,還有白白的霧氣瀰漫前方的綠林裡。

二側的人家綠林將源兵衛川圍起來。

只有水映出林間的日光!

心底的「水大將」不由得呼喊!

「哇!好冰涼!」

木棧道與水偕同行,忽左忽右,往上往下延伸,木棧道非直線的排列,間隔著圓石墩,錯成二道,做為交會之用,這是人性空間的尺度設計。

水路不斷的分叉,有機的分裂,中設閘門分流匯聚,不同的流速,形成不同的水域景觀,在溪畔另成水苑鯉魚池,育成多樣的生態空間。

有些人家後院,另築平台,窗明几淨的水榭咖啡館,就在對岸。

人親水親的源兵衛川,水漾的源兵衛川

真美!

雨後的源兵衛川,蟬聲鳴不住,轉彎處又見水淙淙!(上)

:::

文章類別

搜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