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 環境公民記者/學習篇- 王采炘、 鄭雁汝

教學發表案例7:環境公民記者/學習篇

潘多拉盒子一號
 王采炘/台南市社區大學環境公民記者學員

------------------------------------------------------------------------------------------------------■

回想97年與上圖的這些戰友們一同上山為原住民小孩上生態教育課程,說真的,很開心,很快樂,那裡不僅空氣好,風景也美呆了,小朋友純真可愛,我們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生態環境教學,4~6月。錫誼因為有參加荒野協會,而且對野外一些植物或昆蟲都有研究,透過他,我們與原住民小孩都認識了很多大自然的動植物,當然淑茹老師更讓我們了解,污染的來源與可怕,讓我更驚覺要好保護育珍惜我們的環境。我記得有一次淑茹老師帶我們去看一個地方,那裡的砂石被盜採的很厲害,我那時才了解一些盜採砂石方面的事,很多事攤開在陽光底下時,就會頓時覺得社會好黑暗喔~~善良的人似乎一直被欺負與犧牲……氣!!!

一直以來,我知道自己對社會很多的層面並不了解,當你每天工作,領域所及都是非常狹隘的局限在一個小小自我天地,只有當你走出去,走入人群走入社會,去觀察各個現象,才知道我們該為社會盡到的責任是什麼,我們能怎麼做,以及我們能如何更提升自己。當志工時自己雖然是付出時間,但自身背後的收穫與學習成長可說是獲益良多,學到如何觀察,找出問題,如何思考與如何解決問題,…在那瑪夏我也經由淑茹老師與其他好伙伴身上學到很多,因為這次的上山協助,才知道青蛙和螢火蟲是環境汙染的一個重要指標,當水溝充滿化學污染清潔劑時,原則上青蛙也就消失無影了,而當山裡的草被灑上除草劑後,螢火蟲也將跟著消失。想想平地的人們住的環境跟山上比起來真是貧窮,一點都不富有,因為平地小孩早已失去了所謂的大自然,有的只是水泥森林與不斷製造出來的汙染物。

我記得有一次進行野外植物認識,需要讓小朋友寫下聯想事物,有些國小三年的小朋友,很多基本字彙都不會寫,這讓雁如和我都擔心了起來,山上的教育資源比較少,因為偏遠,能投入的人力相對較少,硬體設備也顯不足,我想這是為何當初淑茹老師那麼積極輔導當地人民學習電腦操作的原因吧,期望他們能具備更多的能力與競爭力,積極輔導他們能在下山就學或就業時,都能更快融入社會。謝謝辛苦一路走來的淑茹老師與雁如美女,還有志工群,加油!!

專注力的問題
一開始我們真的遇到很多困難,因為小孩的專注力非常短暫,所以影片不行太長,要讓他們乖乖坐著真的不容易…你得花心思,用新鮮的題材還吸引他們。
還有他們很多都還沒吃早餐,所以都很餓,後來我們有準備點心來因應。
而每次的上課內容都是由淑茹老師、錫誼和勇慶去策劃,淑茹老師指導與山上民權教會聯繫,月賓姐總是為我們加菜,真是辛苦他們了。

一起培養好習慣
期望他們愛惜山上美麗的環境,志工帶領著大家一起沿路撿垃圾。
即使在山上,還是隨處可看到垃圾或空罐,而且還有酒瓶碎玻璃撒了滿地,好危險,很多山上小朋友都沒穿拖鞋,很可能不小心就踩到了,不隨便丟垃圾的習慣在,需要從小慢慢去灌輸。而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去撿垃圾,分類垃圾。

戶外教學,一起了解自己的環境
我想他們不會知道自己多麼幸福,高山溪水青蛙綠樹,這樣的環境再不好好認識與保護,就太不應該囉,淑茹老師和錫誼策劃了戶外教學活動,從周邊的花草植物開始認識~這樣的活動真的是太有意義了,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個書寫板,上面有表格,可做紀錄與繪圖聯想。假日不再是窩在網咖打電腦的時光,三個月下來,雖然一個月只上去兩次,但我也慢慢愛上了這塊美麗的土地與人們。

永續經營
這樣的活動與教育必須是長期性的,這樣才有辦法深耕,教育是立國之本,小孩是未來的主人翁,需要我們的地方是那麼多,可見若要光靠政府的力量,很難補足這些看不到的地方,很慶幸自己能在97年參與了這樣有意義的活動,希望未來的日子裡,有機會繼續服務下去。


教學發表案例7:環境公民記者/學習篇

潘多拉盒子二號
 鄭雁汝/台南市社區大學環境公民記者學員
誤入森林而愛上森林的小綿羊……我是一個平凡的女生,雖然平凡但一直覺得總該為人生留下些什麼,而這個念頭讓我96年時在社大遇到了淑茹老師,在97年時跟著淑茹老師到高雄縣那瑪夏鄉陪伴原住民孩子做教育,原以為離開了幼教界就跟孩子不會再有接觸的我,又開啟了另一個與孩子接觸的方式,一樣在做教育,但在那瑪夏鄉陪伴的日子裡,沒有制式教育、沒有照本宣科,從協助淑茹老師規劃的環境教育課程到獨自陪伴孩子讀繪本,讓孩子從讀繪本的互動中愛上繪本的魔力而喜歡閱讀,過程雖然辛苦但現今再回頭看,那是一段幸福又快樂的日子。
    教育是一件重要的事,資源不足的偏鄉偏村更需要教育,願我們的陪伴能讓孩子不只是知識的成長,在心靈也能富足。

前 言
    為什麼要當志工?當志工的價值在哪?最開始的動機在哪?跑那麼遠不累嗎?但通常只會有人問,不會一起跟著做。
    其實開始的動機很簡單,只是想讓自己的人生不要只是忙、茫、盲,我開始思考該留下什麼,該放下什麼,剛好有這個機緣,上了社大的我就跟著淑茹老師在山上跑。我們在97年後半到98年六月,我們幾乎是一個月二次,六、日二天在那瑪夏的瑪雅村陪伴著瑪雅村的小孩在教會做完主日學後的時間上淑茹老師規劃的環境教育課程。

瑪雅村是我真正開始做志工的起點,在教會陪孩子上環境教育,陪伴著孩子讀繪本、折紙,孩子也慢慢習慣自己來到教會拿書閱讀,瑪雅村是我在那瑪夏停留最多日子的地方,也是最快樂的時候,相信當時的孩子跟我們一樣,也是快樂的。

陪伴閱讀
在一連串的環境教育課程中,我們也發現孩子們的閱讀及寫作能力較弱,所以大家發起了「山中猶有讀書聲」募書活動,希望能透過閱讀來增加孩子們的語文能力。

募到的書籍就在淑茹老師家整理,適用的書籍、繪本擦拭整理後再分批載上山,書籍有了卻發現沒有適合的地方擺放書籍,經由淑茹老師的協調,民權教會石牧師的同意將我們原本上環境教育的課程的地方做為多功能閱讀室,而社大主任支持並商請了木本木植李維睦老師和李罐君二人載著工具與材料上山,與淑茹老師及幾位志工一同到民權教會與小朋友一起合作製作了二個嵌入式的書櫃,剩下的材料做了二張小桌子和佈告欄。

書櫃完成了,接下來就是該把書定位了,小朋友先把原有的書本搬離鐵櫃,志工們將櫃子移到適當的位置,把不適用的書挑掉之後,再由孩子們接力把書放入鐵櫃,跟孩子們一起建構教會多功能閱讀教室。

在沒小桌子的之前孩子們坐的是辦桌用的組合式大桌子,但這二張小桌子是沒辦法滿足這一群孩子,每個人搶著要使用,這時候我們去買了地墊,環境教育可以使用,孩子也可以在此閱讀繪本,幾次下來孩子也養成了在上環境教育課程前會一起幫忙把軟墊鋪好,鞋子擺好,安靜的看書,等待上課。

觀察下來,孩子沒辦法長時間安靜的看書,所以淑茹老師找了三本集中力與專注力的書,我們就一頁一頁拆下印給孩子使用,結果大家常常為了要搶二張小桌子使用而吵來吵去。後來冠州主任說延中有淘汰的課桌椅,可以讓我們可以利用,大家就腦力激盪用垂降方式將三十張課桌椅由四樓運到一樓,罐君再協助載到民權教會並教我們如何整理課桌椅,如何讓這些報廢的課桌椅付予新生命,孩子們也由一起動手整理這些課桌椅的參與過程中,進而愛護這些課桌椅,多功能教室就這樣在大家的一用努力下完成了,孩子們可以在這個空間裡面上課、閱讀、寫字。

在這個多功能教室中,我扮演的角色是個說書人,讀繪本給孩子們聽,一起進入繪本世界裡。我曾是個幼教老師、安親班老師,沒想到離開教育界後,會有這樣的因緣際會在這邊與小朋友一起閱讀一起分享一個個精彩的故事,能讓我把這幾年的在教學上的磨練,能再次派上用場。

繪本對於孩子而言,是個非常好的教材,不論看不看的懂字的小朋友都可以進入繪本世界,繪本上每頁都是個連續故事,孩子可以自己去看圖創造屬於自己的故事,孩子也可以從閱讀繪本上的文字進而增進識字能力,也能增強表達能力。
在這間多功能教室裡,相信有我們的陪伴,帶領孩子進入繪本的世界,為孩子開啟了一扇喜歡閱讀的窗,透過不同的引導方式,如:先讓孩子做聯想或讀完繪本後做相關的繪圖、美勞,運用不一樣的方式讓孩子去更加喜愛繪本。我們也會讓孩子講自己喜歡的繪本給大家聽,讓孩子透過分享,相信孩子們也能對自己更有自信。而且小朋友想聽故事大孩子們也會自動的講故事給小朋友聽,看著他們,我們深信我們與孩子們一起一點一滴建立起的多功能教室,從無到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除了繪本和寫專注力、集中力的練習,我們也陪孩子折紙,我們會陪著孩子們配合著季節折山林裡有的動物、昆蟲,我們也在螢火蟲季節時候,陪孩子們折螢火蟲送給來賞螢的遊客,孩子們也很喜歡折紙,看著孩子們專注的眼神,跟著我們一個步驟一個步驟的折出屬於自己昆蟲,每個人折出來的角度不同,完成後的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相信從中他們也獲得不少的成就感。
原本在98年我們也希望在教會培養種子教師,因為我們在雨季會面臨到路況問題而無法上山,在山上所做的教育、陪伴都會停頓,所以教會也找了一位願意陪伴孩子的潘文明老師,希望可以讓他可以獨自帶領著孩子繼續閱讀,讀繪本、說故事給孩子聽,但他本身務農,在農忙的時候根本無法顧及孩子、陪伴孩子,在教會還有帶青少年團契,更是分身乏術。孩子們在閱讀的這一塊,我們無法長期不間斷的陪伴,山下的團體在這來回要耗上半天的地方敬而遠之,教會又找不出人來固定陪伴,是一個很大的隱憂。

分享
將近一年的堅持,一個月二次,加上得自己開車單趟就得二個多小時,說不累是騙人的,也不知道哪來的力量支持下去,或許是這群孩子天真的笑容,讓我們有動力繼續努力下去,我們失去了一個月二次的假日休息時間,但跟孩子擁有很多的第一次,心靈是富足的,在這些日子下來,很多事情,很多想法都慢慢的在改變,更懂去關心別人,更懂得知足惜福,更懂得用眼睛、用耳朵、用感覺、用行動去體驗人生。
當然一切不可能是如此的美好,雖然淑茹老師在我們要上山之前就打理好與山上一切的連繫,還是會有挫折的時候,如連繫好到了教會,孩子們可能因為村裡有活動就不來上課;在剛開始上課時因為孩子不習慣長時間靜下來而常常情緒浮躁,得不斷思索如何去引導孩子…等等。
 
以前的我對於社會現象是個很冷漠的人,在這二年多從志工轉變為公民參與,我不敢說我對社會有多熱情,但我從老師身上、從這片土地身上,學會去觀察、去思考,而不是冷眼旁觀,到現在更得努力去把所看的所想表達的書寫出來,做一個環境公民記者,到現在我依舊在努力學習中,為這片土地盡一點心力。

 

 

 


:::

線上書籍目錄

展開 | 闔起

搜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