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 環境公民記者/教學篇-許淑茹

教學發表案例7:環境公民記者/教學篇

從環境議題參與、偏遠部落志工服務到公民行動

許淑茹/台南市社區大學環境公民記者講師
------------------------------------------------------------------------------------------------------■

2004年底將過去養豬廢水田間試驗轉變為一位資訊老師,將六年養豬廢水的經驗與資訊專業轉化為中石化台鹼安順場戴奧辛污染案的資訊記錄、田野調查及帶著延平國中環境資訊社團的學生進入污染地顯宮里,進行田野訪談記錄的環境資訊教育,實際引導與陪伴國中學生接觸污染社區,觀察社區因污染衍生而來的社會、經濟與健康問題與風險,污染地的受害居民是學生最真實的環境震撼教育,從田野記錄過程學生不斷問:土地要如何整治、受污染居民的健康未來會如何被照護,污染廠址周邊有魚塭、有農田,那麼魚塭的的魚、農田的蔬菜可以吃嗎?我們在污染地可以做什麼?一連串的疑問不就是現在台灣每一場污染案相同的問題嗎;進行田野記錄過程經歷當時行政院通過的13億人道關懷救助金,但並未還沒開始後續相關救助運作,學生可以有機會學習最真、最善、最美的『生命教育』,這群學生現在都已是大學生,相信這場污染田野記錄的洗禮在他們心中有多樣種子在心裡蠢蠢欲動。

2007年開啟那瑪夏潘朵拉盒子,盒子打開一切欲罷不能,走來三年歷經88風災的傷痛再回首依然快樂勝於一切,收拾傷痛與部落朋友一起重建家園,三年來走進部落知其『生活簡樸』才能擁有更多的幽默感、生活智慧與開闊的心胸;走進部落真真實實發現『分享』擁有最美的回應就是『笑聲』,這些不就是過去台灣農村社會的基本元素亦是生活的『原味』,當原味被文明取代、當文明被物慾模糊了本能,我們終於失去了生活的質樸,比較與計較窄化了視野與氣度,三年來來去那瑪夏布農族部落,從部落志工教育服務行動過程學習到簡單生活讓『心』很滿、很知足,我們是最幸福的師生。
而….幸福在哪兒?又為什麼會開啟這個潘朵拉的盒子?

2007年台灣非政府組織國際交流協會理事長蔡明殿老師 詢問:是否有意願到三民鄉 民生村婦女協會教部落婦女使用電腦,當時我 -- 許淑茹 是協會的理事,心想過去計畫當國際志工到辛拉威教當地小朋友電腦的夢想因家父健康而擱置沒機會實踐,現在有這樣的機會認識台灣原住民部落又可以利用自己的專長跟部落分享,當然一口氣答應並帶領師母王淑英老師崑山科大幼保科大四學生投入,幼保科學生畢業之後,藉由台南社大人權班課程規劃國內志工服務行動、國際事務參與,國內志工行動服務初期學生藉由當地的部落導覽認識布農族、鄒族的遷徙、語言與文化特色,實踐世界人權宣言『第二條  人人皆得享受本宣言所載之一切權利與自由,不分種族、膚色、性別、語言、宗教、政見或他種主張、國籍或門第、財產、出生或他種身份』,從尊重族群文化實踐人權的第一步,而潘朵拉盒子就在人權學習與實踐中開啟了。

2008年我們在民權教會進行部落小朋友的環境教育及閱讀,每個月二週上山帶著小朋友撿山林不該出現的垃圾,陪小朋友閱讀繪本,欣賞環境生態、品格與生命教育相關紀錄片,透過導讀與小朋友互動間接培養部落小朋友的表達,讓這群隔代教養小朋友的學習不再弱勢,才藝學習在城市小孩可以自由學習,但在部落就不普遍也很奢侈;在金城國中同事美術老師宋三和老師義務跨刀上山,教小朋友觀察部落周邊的植物,透過顏料將採集的樹葉拓印在布上,我們開啟山上第一堂『環境藝術創作』,我們跟著部落學生及長老認識山林,給予我們最珍貴的土地倫理觀念;就這樣一路走到2009年,2009年發現民權教會、民族村各需要一間多功能閱讀教室,在民權教會石牧師支持、民族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支持及社大冠州主任資源與支援,我們師生於20090516、20090613相繼完成民權教會及民族社區發展協會辦公室二間多功能閱讀教室,環境藝術創作、閱讀、山林影像紀錄及影片導讀陸續開始,緊接著2009年七月完成民族社區發展協會小朋友的部落格多媒體紀錄之後,計畫九月開始部落小公民的多媒體記錄培訓,一切計畫趕不上大自然的變化,莫拉克風災狂掃那瑪夏,我跟部落小朋友的夢想隨颱消逝,原來的志工教育服務行動瞬間變成旗山國中陪伴救災與回原鄉重建的爭取、抗爭到無奈,因災後陪伴親眼目睹政府要消滅原住民文化的行徑,勾起我小時候在學校因不小心講母語--『台語』而被罰錢掛『我要說國語』的牌子回憶;心中的公理與正義讓我跟社大學生再度投入訴求回原鄉重建的社會運動,一路走到2011年的我們,不只是志工教育服務行動,我們師生早已超越志工服務行動的價值,我跟學生無形中早已實踐台灣社會最有力量的『公民行動』,我們從人權學習而覺醒、而行動,這就是教育最大的立基。

這三年來我用過去參與中石化台鹼戴奧辛污染案的社運經驗,引導社大學生投入社會議題與行動參與,讓學生不只是一位配合志工,從行動參與過程中不斷對話討論,培養學生成為倡議志工,並陪伴學生執行志工教育服務行動,這樣的教學過程真的非常不容易,及無法言語的辛苦,當學生學習有了挫折、家人的抗議、上山路途的遙遠…..等等因素,都會讓學生快閃與退縮,一路陪著學生身體力行是我身為老師最應該做的,透過教學陪伴讓學生更真實體驗『社會參與』就是一種公民行動,在台南社大十年之際,我跟所有台南社大師生分享,『唯有老師參與社會議題,才能有經驗引導學生成為一位有行動的公民』。
 


:::

線上書籍目錄

展開 | 闔起

搜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