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elly - 最新活動 | 2018-11-05 | 點閱數: 1119


台南社大台江分校,老師與學生在玉米田中玩耍拍照。 圖片來源:蔡宗昇攝

天下雜誌660期  文 劉光瑩  2018-11-05

學習可以是很自我的個人成長,也可以是很熱血的社會實踐。全台社區大學百花齊放,學員早已不限退休族,成為台灣最大的成人學習成長團體,更在教室外發揮正向影響力。除了共同學習,個人又該如何培養一輩子都適用的學習力?《天下》採訪新生代金鐘影后温貞菱、英語教學網紅阿滴、蘋果藝術指導徐想想等8人,分享不同年齡、職業的學習心法。


住新莊30年的周銘賢,在當地開了便利商店,對社區沒什麼感覺。「有次和顧客閒聊,被虧說在這開店,怎麼連塭仔底在哪都不知道?」他說,「真的是當頭棒喝。」

10年前,他開始認識居住的區域,因緣際會下加入新莊社區大學的「濕地服務隊」,五年前更與志工們共同阻止派出所移到塭仔底濕地公園內。

那是周銘賢第一次發現,個人對公共事務有話語權,他的公共參與之路從此開啟。

學習帶來實踐、啟動改變

學習,不僅讓個人的生命更寬廣,從學習引發實踐,所帶來的改變更可能影響到社區、社會,甚至是整個國家。(延伸閱讀:啟動農村學習 張正揚回家找到位置)


美濃社區大學,啟動農村學習。(邱劍英攝)

在社大的學習,讓周銘賢對所處環境從毫不在乎到處處關心,再到操心。「一開始以為社大是退休的人拈花惹草的地方,深入後發現一個又一個的公共議題,」他說。

2008年,當時的台北縣副縣長李鴻源主導中港大排整治計劃,新莊社大說服規劃單位,讓原本堤岸邊要被剷除的兩百棵老樟樹,成功保留下來。

如今,周銘賢更因為過去的努力被看見,成為水利署十河局的民間團體代表。

教育部曾做過全國成人教育調查,發現18到64歲成人中,曾參與正規和非正規學習比例,從2014年的32.3%,到2016年已經上升到34.8三%,以45至54歲者的參與率最高。(延伸閱讀:從同志到植物 帶你聽見多元聲音)

致力於成人終身學習,社區大學扮演普及化的關鍵角色。台灣第一所社區大學在1998年出現,隔年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正式成立,正是社會運動百花齊放的時期,當時創辦的初衷是「解放知識、打造公民社會」

全台社大,向下扎根

在往後日益茁壯的社區大學,帶動國內一波成人學習新思潮,並成為國內最大規模的學習成長團體,光去年各縣市參與社區大學的人,即佔18歲以上人口1%到5%,賦予「終身學習」新意義。

培養公民為什麼重要?「公民要能實質參與公共討論,不然只是投票機器人,」剛辦完社區大學20週年活動的社大全促會秘書長楊志彬說。

事實上,社區大學在今日能開花結果,走過一段相當顛簸的路程。

社大所開設課程分為三類,包括學術課程、社團課程,以及生活藝能課程。

一直以來,楊志彬坦言,以烹飪、運動等生活藝能課程較受歡迎,學術課程乏人問津,「一度覺得走錯方向,」他說。

但20年來仍有所累積。凝聚在地創意和社區意識的社團課程,近幾年能見度愈來愈高。

除了新莊社大濕地服務社,由環境運動學者黃煥彰帶領的台南社大環境行動小組,多年來監督地方污染與開發案,已成為地方政治人物不可小覷的力量。(延伸閱讀:回顧「鹿耳門悲歌」 戴奧辛+五氯酚+汞的污染夢魘)


環運學者黃煥彰(左)帶著台南社區大學成員晁瑞光(右)與許淑茹(站立者)進行在地調查。(黃明堂攝)

從參與年齡來看,社大更是逐漸往下扎根。學員年齡從最早開始時以65歲以上退休者為主,近年來40至55歲的學員已超過四成,並持續增加中。

楊志彬觀察,愈來愈多青壯年認識並認同社大,社大不再只是退休族的專利。

隨著時代變遷,社大的角色也不斷與時俱進。未來社大將加強第二專長培訓課程,服務想轉換跑道的青壯年人口。「如果只有學習沒有實踐,就少了意義,」楊志彬強調。

「我相信每個人都能建構自己的哲學之道,就像德國海德堡跟日本京都一樣,」漫步在中港大排邊的周銘賢,對新莊的願景還很大。

「社大的學習沒有畢業的一天」,社大20年大事記手冊的結語強調。同樣的,團結成人學習者自主、負責,共創處處有學習的社會運動,也沒有終點。(責任編輯:洪家寧)

:::

QR Code 區塊

https%3A%2F%2Ftncomu.tw%2Fmodules%2Ftadnews%2Findex.php%3Fnsn%3D3690

文章類別

搜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