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報 winu - 教學報 | 2014-09-23 | 點閱數: 2434

[臺南社大教學報/103.9.9] 記錄與分享師生們的學習成就

我們把青春留在臺南

公民寫作社To Do土道》文刊第7期 發刊 !

記錄分享:複蓉

-------------------------------------------------------

「寫臺南」的書,很多,讀者各有評價,就不需要我們多說了!

今天來與大家分享一本「為臺南而寫」的刊物:《To Do土道-台南文化報》,由台南社大公民寫作社於2010年創刊,以「採訪平凡人物的不平凡故事」為寫作使命,希望為台南發掘旅遊導覽書讀不到的城市內涵。

 

《To Do土道-台南文化報》今天在愛國婦人館發表第7期,本期主題為:「把青春留在台南--四年級女性生命史」,採訪5位台南女性,包括:

16歲便在台南客運任車掌小姐,至今40幾年來投身於旅遊業,開展自己旅行人生的簡素貞;

年幼時父母將她送人當童養媳,到走出自己,開立府城舊書冊的潘靜竹;

以當母親的心輔導犯罪青少年,擔任觀護協會秘書二十餘年的翁美雯;

40年代父親經營軍公教配給米,從父親手中接下經營事業,在米堆長大的趙瑞美;

堅定堅強選擇離婚,透過學習掌握自己的生活的趙秀柔……等平凡人物的不平凡故事。

《TO DO土道》總編韓麗瑛說:「採訪這5位「4年級」女生的過程中,讓我們見識到女性堅強的力量,心靈也被洗滌了!看她們在那個世代留下勤奮、堅毅、獨立的身影,不只是為自己,也是為別人而努力。下一期我們將以『青年世代』為題,未來便可以和與這一期對照來看,將會非常有意義。」

公民寫作講師吳茂成說:「《TO DO土道》以「臺南人的文學刊物」自我期許,希望持續培養公民寫手,為台南書寫現代而雋永的人事物故事,而不是停留在古蹟的懷舊內涵裡。」

臺南社大公民寫作社《TO DO土道文刊》,歷經4年的寫作耕耘,吸引許多文學愛好者長期訂閱,第7期目前已有500本的銷售量,對於這本獨立文學刊物有興趣的民眾可洽詢台南社大、奉茶茶坊、府城舊冊店及政大書城等地欣賞購買,文友推廣價只要60元。


《土道》文刊發表會 記錄台南在地故事

2014-09-09  12:43

〔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台南社大公民寫作班成立4年,自行發行《土道》文刊,以「台南人的文學刊物」自我期許,書寫台南在地的故事,今天上午在台南愛國婦人館舉辦出刊第7期發表會,分享「40年代女性奮鬥」的故事。

  • 《土道》文刊在台南愛國婦人館舉辦新一期出刊發表會。(記者蔡文居攝)

    《土道》文刊在台南愛國婦人館舉辦新一期出刊發表會。(記者蔡文居攝)

  • 《土道》文刊書寫台南在地的故事。(記者蔡文居攝)

    《土道》文刊書寫台南在地的故事。(記者蔡文居攝)

台南社大表示,《土道》約每半年發行1期,持續到今已4年了,每期出版2、300份,這一期深受歡迎,發行500份,才1個月已全數銷售一空,並計畫再增刊。

「土道」文刊採「助印」方式發行,在台南社大、奉茶、政大書城等地供民眾投幣助印,1期60元。

指導老師吳茂成說,第7期的主題是「把青春留在台南」,大家延續「在城市中行路見學,尋找寫作滋味」的學習理念,書寫簡素貞、趙秀柔、趙瑞美、潘靜竹及翁美雯等台南5位出生於40年代的在地的女性,呈現台南府城「40年代女性奮鬥」的故事。

今天包括文化局副局長周雅菁、台南大學校長黃秀霜、台江文化促進會理事長吳銘福、文史工作者歐財榮等多人出席。歐財榮說,「土道」是道地的台南民間文學,台南自詡為文化首都,文化局更應重視,不能讓這股民間文學在台南文化中缺席。

自由時報103/9/10報導連結https://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12080


素人寫《土道》 訪問人也被訪問

台南社大公民寫作班發行《土道》第7期,書寫5位出生於40年代在地女性奮鬥故事,60歲饅頭阿嬤董育嫺開心與人分享她的創作。(曹婷婷攝)
台南社大公民寫作班發行《土道》第7期,書寫5位出生於40年代在地女性奮鬥故事,60歲饅頭阿嬤董育嫺開心與人分享她的創作。(曹婷婷攝)
台南社大公民寫作班發行《土道》第7期,書寫5位出生於40年代在地女性奮鬥故事,60歲饅頭阿嬤董育嫺開心與人分享她的創作。(曹婷婷攝)
台南社大公民寫作班發行《土道》第7期,書寫5位出生於40年代在地女性奮鬥故事,60歲饅頭阿嬤董育嫺開心與人分享她的創作。(曹婷婷攝)

台南社大公民寫作班一群幾無寫作背景的素人,透過持續不斷創作,以助印方式發行《土道》文刊,書寫台南在地人事物,9日上午舉辦《土道》第7期發表會,闡述5位4年級女性奮鬥故事,發行500份已全數售完,計畫將再增刊。

《土道》,是從英文的TO DO構思而來,另也是花生台語發音土豆,象徵在這塊土地「發生」過什麼事。台南社大公民寫作班老師吳茂成說,《土道》每半年發行1期,至今第4年,每期出版約300份,但這期破例發行500份,且已銷售一空,讓學員開心不已,目前學員約20人,均為中年。

 

特別的是,學員不只訪問人也被訪問,學員之一、60歲「饅頭阿嬤」董育嫺深感書讀不多,把握學習時刻,平日陪著女兒賣饅頭的她說,從小當女工,18歲開柑仔店當老闆,婚後從事保險工作,現在才開始逐夢。

饅頭阿嬤開心背後,扛了不少壓力,長子身障,生下孫子後就離異,她和老伴照料孫子至今,老公又因身體不好換肝,么子捐肝救父,她說,書寫很好,幫情緒找到出口。吳茂成說,本期主題是「把青春留在台南」,大家延續「在城市中行路見學,尋找寫作滋味」理念,書寫簡素貞、趙秀柔、趙瑞美、潘靜竹及翁美雯等台南5位出生於40年代在地女性奮鬥故事。

開旅行社的簡素貞昨也到場見證,她哽咽說,看見大家對寫作的熱情深獲感動,個人認購300本;她說,以前不識《土道》,看到來訪者年紀與己相當,卻仍保持熱情紀錄台南人事物,決定用行動支持。

中時電子報 103/9/10報導連結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910000676-260107

 

新刊發表記者會
   以「臺南人的文學刊物」自我期許的公民寫作社又有新作了,延續99學年起創刊的《TO DO土道》文刊獨立出版精神,師生們持續筆耕,歷經4年已累積7期量,《TO DO土道7》新刊於本週二特選在「愛國婦人館」舉辦以四O年代府城女性的生命故事-「把青春留在臺南」主題出版及發表會。
 《TO DO土道七》的主題是「把青春留在臺南」,師生延續「在城市中行路見學,尋找寫作滋味」的學習理念,尋訪探究各種「四O年代女性奮鬥」的故事。
 本期所採訪的臺南故事包括:

《四O年代女性奮鬥史》
趙瑞美,在米堆長大的女性,四O年代父親經營軍公教配給米,從父親手中接下經營事業,到政府取消配給制,轉型團膳事業,在米的事業從跌宕起伏中到站穩脚步。
趙秀柔,從她的身上可以看到當代女性勤奮的身影,展現「家庭即是工廠」的時代印象。
簡素貞,十六歲從台南左鎮舊部落來台南客運當車掌小姐,至今四十幾年來投身於旅遊業,台南客運已經走入歷史灰燼,而她的旅行人生依然還不斷運行著。
潘靜竹,年幼時父母將她送人當童養媳到走出自己,開立獨立書店-府城舊書冊。
翁美雯,擔任觀護協會秘書二十餘年,以當母親的心輔導犯罪青少年,當貼近每個輔導青少年的故事,拂開許多年輕生命的心牢。
這五個故事,讓我們看到女人立足在各行各業中,看似平凡無奇,卻含有深意,在本次採訪中,我們體認到女性的力量與堅強。
 
《同學互訪》-人生習作,寫給自己
同學互訪中,看見個人、家庭,牽動到社會問題,從平凡的角度看到不同的視野。
當媳婦的角色如何照護失智婆婆,失智老人已是普遍的社會問題,也有身障學員,從獨善其身到學會共享,替身障者爭取權益,服務別人,成長自己。在市場長大的孩子,如何從老師一句鼓勵話語中,不斷的鞭策自己………。
「我們把青春留在臺南」這是師生們所想要分享的「承擔,讓自己轉動起來」敘述著永不抱怨的幸福滋味。
 
[時 間]:103年9月9日星期二早上10:30-12:00
[地 點]:文創PLUS臺南創意中心(原愛國婦人館)台南市中西區府前路一段195號2F
[發表主題]:把青春留在臺南

[發表內容]:
藉由作者群音樂表演,與受訪者的生命史對話,將文刊的人物與音樂一起現身說法。 這是【土道文刊】本期的發表方式。 
1.受訪者分享
2.一首歌一個故事:學員陳宜伶胡琴演奏
3.學員人生互訪分享

:::

QR Code 區塊

https%3A%2F%2Ftncomu.tw%2Fmodules%2Ftadnews%2Findex.php%3Fnsn%3D2662

文章類別

搜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