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江分校 shelly - 台江分校 | 2013-07-04 | 點閱數: 1377

吳茂成  2013/7/1

學習的因緣不可思議,八十五歲的方文旺老先生,早在今年初,「陳卿寮、南路寮及新和順」三庄頭公社區博物館營造之時,我們就遇見了。

不多言的方老先生,流露著紳土的風格,一聊,才知他也是台U+78B1人。

這是遠因!

就在與南藝大影像所合作「台江全紀錄」之時,攝影班的助教慈華也加入這堂公共行動的課程。

為地方寫史,拿起相機、攝影機!

台江全紀錄,這門課程就這樣聚集了不可思議的文化因緣!一如,《大廟興學》運動的精神,透過學習的力量,凝聚共善的共業力量!

這一班,年輕。

方文旺,慈華的老丈人!

慈華也是台U+78B1子弟!

台U+78B1故事背後,有著細細長長的因緣線!牽繫著同學前行的熱情!

大家有著一顆好奇與熱情的心!

 慈華的熱情,讓我們看見,在《大廟興學》的學習日子裡,或許也是生命因緣的逆旅!

這是社區大學在地行動的可貴之處!

台江四月天,正是熱騰騰的季節,同學走訪台U+78B1日式宿舍區,在慈華的導覽下,封存於台U+78B1人的生活記憶,成了故事學習的敘說,歷史反思的實踐場域。

同學有著熱切的心,想要聽到更多的台U+78B1故事,想要讓更多人「了解這個地方」,一如,同學所言─分享,才能將「美好的事物,在這個世界自由的散播!」

然而,「一邊是員工宿舍區的美好,一邊是工廠製造的巨毒」,「是記錄它往日的美好時光,還是述說著巨毒造成的傷害…」同學們反思的疑惑,不由得「雙膝跪拜祈求媽祖」,能給予吾人智慧!

面對真實的歷史,一如同學所見所思的心情,不是單一的敘事觀,而是多元的故事。在歷史的美好與苦痛之中,汲取前進的智慧力量。

方文旺,歷經日治到國民政府接收的台U+78B1老員工,十七歲從安順公學校畢業之後,即投入台U+78B1的建廠工作。

老來仍然健談的方先生,可見年輕之時的青春風光!

四O年代初期,他看到學校的台U+78B1招募員工公告,四月畢業,經過考試,七月就進台U+78B1。

他說,去到台U+78B1,廠房尚未建好,他是第一批的建廠員工,約有十幾人,大多是安順公學校畢業的學生,他被分派到配電盤,上司是一位日本籍的課長,隔了半年,再招考第二批員工,再隔半年,第三批員工也進來,二、三批的員工,大多是技術人員。

十七歲,正是意氣煥發的青年人,方先生說,一進到台U+78B1,就住進獨身寮,假日才回到陳卿寮。

從陳卿寮走路到媽祖宮,約要一小時的腳程,他還是從長溪路接安中路,抄近路,越過鹽埕格,才到台U+78B1!

當時,一個月的薪水三千元。

方老先生笑說,他很好命,未曾吃過戰時的倉庫簽。

就這樣,他在台U+78B1工作四十一年,直到退休,未曾離開配電盤的崗位!

一退休,已是五十八歲之身!

或許是方先生從事配電工作,他自家也開起電料行。

今天,台江全紀錄師生就齊聚這間電料行,展開這一場台U+78B1人口述歷史的記錄片拍攝工作,避免同學過於緊張,我隨性的與老先生閒聊起來,老人家說,他是晚睡晚起,下午精神更好。

夜裡,靠著收音機,老人家是聽經聞道入睡的!

很有意思的生活方式。

方先生談起這段台U+78B1生活,每一天,八點上班,他到了第三年才改為通勤,先是走路,後來騎單車,沒多久,就買摩托車,大約在一九五O,就買了一台日本製50cc的摩托車,花費一萬八千五百元的舊台幣,這筆錢在當時大約可買三甲園地。

「第一U+78B1,第二甜,第三電!」方文旺先生順口說出這句諺語!

台U+78B1人的生活水平,說成今日的科技新貴,應當不為過!

「甜」指的是台糖,「電」應是台電吧!公營的公共事業,聚集台灣老一輩的技術人才!

我也隨口問方老先生,台U+78B1對安南區有何幫助,他笑說「沒有!」有的話,應是給了當年安順公學校畢業的台江子弟,養家活口的工作機會,從農漁村的謀生方式,進到工業生活的時代!

只是,未知的是,台U+78B1所帶來的工業污染,直到後來,才一一浮現!

這就是歷史吧!戰亂的世代裡,尋常百姓打拚謀生的「微小而確切」的小確幸,在治與亂之間,沉浮!

 

:::

文章類別

搜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