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江分校 shelly - 台江分校 | 2013-05-29 | 點閱數: 1471
吳茂成   2013/5/18
 
公民社會起於在地學習,起於在地參與,因為學習,我們才能與不同社群對話交流;因為參與,我們才能打開經驗,看見公民社會共同體的情感與認同。
 
十五年了,社區大學運動不是剛要出發,而是堅持走在路上,一如登山,起於足下難,堅持於登山之徑更難,終於山頂的最後一里路尤難。
 
我們正走在登山之徑!
 
公民社會與在地文化,第十五屆全國社大研討會在埤塘之境─桃園登場,一千多名、八十幾所社大師生共聚一堂,分享文化創意產業、成人教學創新、水文化營造、以及公民美學的社區參與行動經驗。
 
終日敘說的在地行動故事,吾人聽見青年返鄉,尋著母親的味道,醃漬出在地新滋味;尋著家鄉泥土的文化,種下友善的、有機的生活新觀念;尋著文化的記憶,找到藝術參與之路;尋著水路,打開城市的新視野。
 
唱自己的歌,在家鄉的土地上圓夢!
 
文山社大師生籌組樂團,播下新民歌運動種子,學校幫忙社團出書,運用學校力量,讓師生力量可以被聽見,他們計畫巡迴各社大演出。
 
唱自己的歌,教學者顏志文老師認為,民歌可以和常民百姓對話,他從客家文化經驗反思,台灣人在工作中唱歌,媽媽唱歌哄小孩,他認為,音樂是最自然的聲音,應該回歸到每個人的身上去發展,一如公民社會要有自覺,而不是由政府告訴我們這是什麼?而是要從人的本質去看到希望。
 
「只要一句話,就可以做一首歌…」顏志文深信學生都有才能,就如同講話一般,歌是有弦律的話。
 
文山社大促成師生發展新民歌運動的聲音,讓我們也聽見台江為家鄉寫歌的更多可能性,在文化吟詠中唱歌!
 
異曲同工,歌即詩,寫歌唱歌,一如手舞足蹈,那是生命自然的熱情,展現著一地文化的詩性。唱歌,那更是社會參與的好方法,民歌源於生活,才能成曲傳唱,社區大學亦是如此吧!深耕在地生活文化,如此才能成就運動的深度與廣度。
 
來自大肚山、紅土上的夢想家,蔡志忠敘說著中部社大與靜宜大學合力深耕大肚山地方學的故事,透過文化生態的在地知識建構,以行動學習發展研究問題意識,從問題意識中發展社區行動的策略。
 
這一群紅土上的夢想家 開始低頭,思考大肚山的可能與希望,他們從低頭沉思中看見紅土上的生命文化,這些生命文化,為大肚山的未來發展,觸發了更多的想像,探究大肚山除了科技廊道之外,大肚山究竟是誰的大肚山?
 
「大肚山,這裡不是邊緣地帶!」蔡志忠描述大肚山三月有南路鷹,四到五月有紫斑蝶,四季有各式珍花奇卉,大肚山的薔薇,野生的梅花,顯得更搶眼,至於相思樹,那是東海的文學想像之林。
 
這一連串的大肚山地方學故事,展現了社大知識解放的力量,透過地方學的建構,紅土上的夢想家,發現家鄉,重新建構大台中的發展論述,興辦社區課程,培育居民的在地環境素養,舉辦音樂會、公共論壇,影響市政府一起投入大肚山自然公園的規劃。
 
同樣在家鄉經營夢想的許玓維,追尋阿公的「打面宋江陣」記憶,返鄉擔任社區總幹事,透過口述歷史,藉由社大合作,向下扎根培育囡仔宋江陣,將打面宋江陣文化,轉為門牌的裝置藝術創作。
 
這是青年返鄉的社區參與故事,一位青年人的返鄉,可以為在地文化創新,帶來新希望。他們不只是創新在地文化,更重要的是陪伴了傳統文化中的百姓,一起走向希望。
 
如何照顧在地文化的耆老,這是「打面宋江陣」藝術參與故事,帶給我們的省思。
 
同樣是青年參與社區故事,南藝大建研所的青年研究生,深入社區,從一頭水牛的故事開始,展開了十年的土溝社造工作。
 
青年空間工作者呂耀中,回顧這一段研究與生命歷程,他將這裡定位為世界的中心。
 
土溝在二OO二年之時,籌組社造協會,從探究社區文化的問題意識開始,發現危機,也發現一頭水牛的社造之路。
 
於是,土溝就從最髒的地方開始整理,採取藝術參與方法,進行社區改造工作,展開水牛石雕公共藝術創作。
 
這就是土溝的水牛社造精神。
 
透過藝術家的社區參與,刺激了居民對社區藝術的想像。
 
透過空間專業者的社區參與,土溝第二階段社造工作,就從改造豬舍成為優雅的鄉情客廳做起。
 
南藝大這群青年研究生,陪伴著土溝居民,一起思考如何將辛苦的農村生活,轉化成優雅的農村新家園。
 
於是,油畫老師也進到土溝,帶領阿嬤來畫畫,石雕藝術工作者買地蓋新茨,愈來愈多的農村藝術行動,讓農村生活變得有趣了。
 
如今,土溝要發展獨立自足的社區美術館經營模式,創造在地青年返鄉就業與社區參與的發展環境。
 
聽著呂耀中敘說土溝十年的社造故事,恰好提供社區大學走入社區的另一種可能性思考,專業工作者與社區組織長期合作的經驗,十年來,在土溝營造出五十六處的藝術空間,於是,社區藝術生活成為可能。
 
這是生活態度的改變! 
 
運用藝術,活化閒置工廠的張金玉老師即認為,公民美學行動,透過人的參與,領略觀點的轉化,彼此有了更多時間去溝通、去參與,情感與願景性的事,就會源源不絕出來。
 
社大推動公民美學行動、創新的教學行動,這是有溫度的事,把事情做對,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營造,「人就會長出在地的價值!」我想,這正是《大廟興學》,也是社區大學在地行動的可貴之處!
 
社大陪伴師生、志工,長出在地價值,培育更多的在地學習社群組織,在參與實作中,傳遞知識經驗,厚植社大師生社會與文化資本!
 
因為,在公共參與之中自有食糧,這也是青年返鄉創業,最大的希望基礎。
 
:::

文章類別

搜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