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江分校 shelly - 台江分校 | 2013-01-29 | 點閱數: 1526

 吳茂成2013/1/29

        共謀台江文化之路,三庄頭文化會議,連續二個月,八個星期二的夜晚,在陳卿寮保山宮,暢談不懈!
        今晚,來自陳卿寮、南路寮、總頭寮等大廟興學文化志工、社大台江分校師生、台江文化促進會同志夥伴,乃至於台江高中生,也加入三庄頭文化會議,大家企圖將這二個月會談,所激發的想法,化為做法,規劃成方案計畫,進行公共政策的協調,為家鄉擘畫可長可久的教育文化藍圖。
        大凡時代變革,想法之提出,難,如何將想法化為做法,更難,做法化為方案計畫,進行公共政策倡議,殊難!然而,若無想法、做法,猶如不知航行方向,忙茫盲!
究其實,十年來的台江文化運動,即在於台江公共政策的探究與倡議,台江日常生活的創新行動。
今晚,我們這一群老中青三代的台江子弟,接續著十年來台江文化運動的倡議,共謀台江文化之路。

我們很高興,陳卿寮大廟文化志工隊、南路寮大廟文化志工隊,相繼組成,有更多的青年朋友,一起投入三庄頭文化營造工作,開始發想地方應興應革之事。
三庄頭應興應革的公共事務,從清理「公共空間的髒亂區」、營造老人家下棋聊天的「公共對話空間」、廣泛收集老照片,再現三庄頭的常民生活記憶、到促進在地小朋友參與社區文化營造…大家的文化視野與想像,就在對話中,逐漸打開。
 
先將地方整理乾淨,要從最不起眼的地方開始,通常起眼的地方,可能是人家的地方,比較不會髒,要將髒的地方打掃乾淨,進行綠化,再進行藝術美化。
像樹下廣場,下午很多老人在那裡下棋,也可以來營造!再來是,陳聊寮老照片的收集,可能還有很多人未拿出來,如何讓未參與者也能夠提供出來,這是我們要努力的工作,三是頂安街古道與榕樹下的營造,可以邀請幼稚園一起參與,可以從上次開會討論的食衣住行的解說牌設計,將社區生活有趣的故事寫出來。(明模)
 
「我們要先有想法,再變成做法,變成可執行方案計畫,進行政策遊說,一步一步實踐理想!」我們如此的鼓勵著這一群青年人,連續二個月的文化會議,究其實,就是為三庄頭提出社區文化發展白皮書!
因此,當我們往文化歷史回觀之時,我們除了努力再現歷史情景、喚醒常民生活文化記憶之外,更重要的是,我們走向明天的生活方式想像!特別是陳卿寮、南路寮已從農業社區,大半轉為都會型住宅社區,如何讓新移民人口,認識陳卿寮常民生活,也是重大挑戰工作。
 
頂安街古道貫穿三庄頭,可以用老照片來布置,廟旁社區巷道窄,我們可以利用窄的優點,進行牆面美化,邀請托兒所一起來參與彩繪創作,大年初二回娘家,我們可以策畫兒時童玩體驗,讓鄉親一起來參與。
十六寮可以有自己不同的識別標誌,串在社區每個角落,做為巷道的識別標誌,同時,也要將水溝髒的地方,清理乾淨,透過藝術創作來美化環境,但是這部分也是需要專業的技術投入。(冠傑)
U+69FA榔樹應該多種一些,可以做為頂安街的行道樹、入口意象,例如怡安與北安路三角公園,就可以換成U+69FA榔樹。(明芬)
 

認識地方,往往是人類遷徙、移動的本能,當我們選擇一地社區,做為新家,做為幸福家居的新起點之時,我們必然會去觀察其週遭的公共生活環境為何?
這正是三庄頭社區文化營造的問題意識,我們的公共生活環境為何呢?在傳統與現代的新舊衝突之間,今晚的對話焦點,已然觸及公共空間的改變,以及生活美好經驗及其記憶的喚醒,這兩者的共同,即是「認同在地」的精神展現!
 
要先找出主要產業,找出大部分的人生活方式,要從每一家的基本美化做起,例如,長溪路一百六十八巷,這是南路寮過去主要出入動線,楊副主委說楊家外牆可以提供做為社造,也可以邀請瀛海中學,彩繪瀛海中學圍牆。(佳柔)
將在地人物的故事特色彰顯出來,創造一個讓老人學習的地方,讓人很有成就感,鄉村雖只剩老人和小孩,但是要營造出老少咸宜的空間,我們的村,缺少的是領導的人,我們要找出社區有影響力的帶頭者,很熱誠肯付出的人。(素美)
 
台江《大廟興學》所努力之事,即是「在地學習,學習在地」,即是文化認同的深耕工作。
一如教育無他,喚醒人的良知良能,這二個月來的文化會議,也在於喚醒我們彼此對於地方的生活經驗、美好未來的想像,我們首度由台江民俗文化班同學,奉獻所學,透過台江本土數位教材的故事分享,一步一步打開彼此的心靈與思考空間,我們首度聯合七個村庄的青年文化志工力量,一起為家鄉興學,一起來思考家鄉的未來。

做為台江「成人教育、社會運動、NGO培力」三大運動的推動平台,社大台江分校努力聯結更種可能性與希望,我們除了台江文化促進會做為台江NGO發展的基地之外,我們更有二十七座大廟的文化與社會力。如何串聯與創新台江大廟的文化與社會力,這是當代台江人應加以深思與努力之事。
今年,我們接續公親寮社區博物館、總頭寮土地詩歌節的村落文化學習運動的經驗,以台江就是一座博物館的精神,開拓陳卿寮、南路寮、新和順三庄頭的社區博物館的營造願景。
首先,我們需要故事的力量,採訪整理在地故事,讓故事在社區每個角落社群,成為閒話家常的趣談,豐富孩子的心靈想像,撫慰長者寂寞的心情,激發青年奮發的熱情。
 
說自己的故事,自己人比較會重視維護,因此,三庄頭文化志工要先認同在地之後,才能了解在地有何故事,有文化性,進而愛惜。找到這些元素之後,要把握的原則,還是要契合生活。(智能)
 
為此,我們首度與南藝大諸位老師合作,開辦「打造公共建築」、「社區影像記錄」課程,搭配台江分校「三庄頭攝影課」、「台江民俗文化種子師資班」、「為社區架站班」,進行青年文化志工的培力,培育青年領袖,組織實踐社群,從文化參與中學習,從學習中創造可能,改變生活。
這就是大廟興學「在地學習,學習在地」的學習迴路!我們不只是為己而學,更重要的是為群、為利人的夢想而學。
期待更多的台江鄉親,一起重回家鄉,一起共謀台江文化之路,創造在地改變的故事,開啟文化台南的新視野!
:::

文章類別

搜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