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江分校 shelly - 台江分校 | 2012-12-20 | 點閱數: 1839
吳茂成2012/12/19
逢苦不憂,識達故!這是評鑑與自評反思的最佳詮釋。
我們為何要自我評鑑?評鑑的項目是什麼?如何自我評鑑?
一份好的自我評鑑,在於透過反身性的思考,可以探究到深層的核心問題,願意揭露與自我對話。
因此,自我評鑑不是分數評比,若是分數評比,那麼這樣的自我評鑑就只是自己在談自己的成就,而不是探觸核心問題!
自己談自己的成就,重點在於自我歸納檢視辦學的整體結果,要做得好,要累積足夠的行動資料,才能檢視整體的辦學成就。至於核心問題的檢視,由於評鑑的分數壓力扭曲,有意無意的會被忽視,乃至於隱藏、避談!
 
逢苦不憂,識達故!自我評鑑的難,在於此,要了解核心問題的起因與希望的所在,才能在當下即時修正方向。
 
因此,辦學者要有洞見式的整體觀,那是評鑑最重要的意見與發現。
 
我們的要的是何種評鑑呢?其本質很容易受到政策框架的左右,因此評鑑的反身性思考,同時、必然要進行評鑑的政策檢討。
 
台南,愈來愈需要一所培育城市公民的社區大學,十二年來的台南社大學習故事,描繪出這個方向。
 
社大對社會的貢獻,在於促進、營造進步的城市與公民社會,培育積極公民,這是社會創新的扎根工作,從扎根中去培育人才,培育社群,才能豐富社區學習共同體的內涵及其可能性,這種可能性是一種生活串連,串連出社會參與的學習通路。
 
台南社大十二年來的努力,就在於建構公民社會,社大要做為公民的夥伴,改變的支點,參與城市的公共治理,為了去突破過去陷於「府城」單一的文化思維,六年前,展開《台江大廟興學》行動,這個行動是城鄉共融的嘗試與創新,這項社會創新,重振台南古都的文化多元性,城鄉一體的歷史經驗,同時也突破公部門所設定「一所社大」的目標與資源限制,台南社大傾全力,結合在地大廟、NGO團隊,建構出一點五個社大,長出了台江分校,這所分校是由台南市社大研究發展學會、大廟及公部門三方共創的學校,這樣的突破與創新,未來如何維持,必須回到台南社大整體創新發展的格局進行反思,公部門應從一點五個社大」的格局規模,回到台南市社區大學發展審議委員會,進行制度性的檢討,依照社大學區內不同的社會文化環境特色,給予足夠的資源與支持,形塑台南市各社大的性格與角色。
 
就社大既是社區也是大學來說,其重點在於為城市培育人才、社區變革者、協調者、鼓勵結社,這三者是社大成為大學的核心課程概念與做法,支持師生實踐社群,參與城市公共治理,進行國際交流與全國性公共議題的合作,社大才能對社會、對台南做出貢獻,從台南去改變台灣。
 
這樣的願景與行動,簡言之即是創造師生實踐社群改變台南,改變台灣的支點。
 
因此,從今日的辦學評鑑問題反思,一是反思社大參與城市公共政策的決策的改變為何?參與公共事務,這是公民學習的主體,社大必須再深化社群在公共議題的倡議與行動,特別是行動的開展,從公民團隊的行動開展,建構出在地的公民文化,在社會資本與文化資本與公部門競合;二是課程學群之間再深化跨域合作,從活動的連結,到學群的知識與實踐理念的共構,這是社大地方學的自我挑戰,務實來說,現階段,吾人必須更認真在教與學上,創造在地的實踐知識,這也是社大知識主體性的形塑,這也是社大社會創新的力量所在;三是以學員為主體詮釋與實踐社大理念,其關鍵在於社大必須創造更多的適地適性的支持性系統,激發更多學員及老師的熱情,支持師生從實踐中去開創實踐語境,深化教與學、理論與實踐互為主體的社大學風。
 
簡言之,台南社大的發展挑戰與危機,一是社大質與量的格局擴展,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培育更多的師生人才,開創更多的實踐社群,才能滾動城市的活力;二是培育更多的在地興學人才,創造城鄉合一的在地學習體系,開創更多《大廟興學》的學習迴路,這是台南社大做為台南市社區大學的抱負。
 
社大的存在,給了青年人改變的勇氣。
 
一位在地青年為了擔任文化志工,為了學習,辭去了晚上的工作,因為,她有了使命與熱情,才願意去改變生活方式,重新找工作,在信仰與熱情支持下,她也順利找到工作,開始了自己參與大廟興學、社區公共事務的新生活,為十二佃家鄉興學。
 
青年為家鄉興學的故事,讓我們看見希望,在深耕台灣社區大學、台灣在地知識,營造台灣公民社會之路,會有更多熱情匯聚成光,照亮前方!
 
出發吧!我們站在下一個十年的起點,回觀與前瞻,在評鑑之後,繼續前進,讓神來祝福我們!
 
:::

文章類別

搜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