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elly - 教學報 | 2015-12-01 | 點閱數: 977

(一)活到老學到老:我的自述,渴望學習,不甘願做青盲牛


  生長在戰爭時代,失去受教育的機會,直到社區大學台語課程開課,跟著巫義淵老師學習羅馬字,雖然基礎歹,學習是我潛在求知的本能,不甘願這世人被當作青盲牛,若不識字,什麼都攏袂曉準煞,想講有當時上天有予咱機會,咱嘛愛較打拼認真去試看覓,雖然是多歲人記性僫,吸收慢,不過我真用心,安呢日常生活視野加真開闊,行東往西、落南上北,會曉坐車,路標看知,何地何處,就袂迷路,不免問人,被人笑,「沒知識又沒常識,也要看電視或是逛夜市」我攏愛看電視,認真看電視的字幕,愛看電視,新聞與舊聞攏愛看,無論是廣告、廣告單或看板,海報有字的紙,隴是我學習的資料來源,看識讀了就歡喜,看不懂的用猜的,有機會就求證。
雖然認真,可惜這攏是土法練功閱讀且定,並無書寫練習的基礎,識字的意函是看會來的,寫會去即是,我是干焦捨得一寡人落落去的零星字旦定,一直到台南社區大學有台語課程受課,我即去報名正式踏入教室,享受做學生的氣氛真好,雖然是吊車尾,嘛真歡喜。

(二)以熱情化解困難,參與社會公益行動,學習做一位積極公民


  以早生活苦日子難度,尤其庄腳教育無普遍,就無注重文字傳承,干乾口語相傳,人講的話是風,字是蹤,台語文,資源流失,未顧得保惜,後果即變成hong講有音無字的台是,是足冤枉的。
  學習所遇到的困難就是袂曉寫字,以前沒有寫字的基礎,當遇到不會的字,自己想不會不行,於是翻新聞或是字典來認識字理,或是很害羞的問別人,因為不會寫字的障礙,學得不多,於是自我督促自己,慢慢學,無論吸收多少,還是要繼續學習。
  我是先天不良後天失調,頭殼僫,轉袂過去,我會再接再厲,繼續學習羅馬字,有人問我「食到即老,你擱獨冊欲創啥」,我Ke應講,老了敢就不免食飯,飯是身體的食糧,學習求知,種種學問是人的精神食糧,補充能量無僫啦,也無嘛當做正當娛樂,不免煩惱食老無聊,收養家己,即袂常在去攪擾序細,驚去惹人嫌。

(三)學習創新與突破:習農學藝,傳承父志,為台江文化創作


  家己想到學習還是很缺乏,家鄉海尾大廟與社大台江分校招生青草班,因為少漢曾接觸過漢藥範圍,台江大廟公祖是藥師,學習青草,保庇身體健康與聰明,在青草班學習過程中,林賜福老師提出很希望有一塊地能來種青草,剛好家裡有一塊農田,提供給青草班來栽種青草,希望台江藥草與虱目魚讓大家看見,台江是好所在。
以前父親很會挨旋仔,於是報名二胡班,雖然抹敖也有學到基礎樂理,時常跟著老師到大廟演出,看到別人乎阮掌聲,家己真歡喜。
台語創作的來源來自日常生活,用台語七字仔來寫學習的記錄,如報名簡上仁老師所開的為家鄉寫歌,寫出「台江虱目魚」與「台江四季謠」,看到咱台江囝仔來合唱台江虱目魚,想到食到即老,還可以寫一台歌「台江虱目魚」讓家鄉的囝仔來傳唱,也很喜樂。

(四)我學習貢獻與影響:參與社區公藝行動,記錄台江文化


1.上課認真用心,熱愛學習,學習二胡,積極參與台江分校《大廟興學》社區公藝演出,到廟口、夜市、社區,以音樂奉獻己力,提升台江社區藝文風氣。
2.結合台江在地人文、地理、歷史、產業,參加台江公民寫作班,以台語文寫出在地文化寫歷史,作品包括《本淵寮金山戲院緣起緣滅》、《陳卿寮縛掃帚》等。
3.發揮人生經驗與文化傳承,參與「為家鄉寫歌」創作,以台江虱目魚耕塭文化,寫下台江代表歌曲《台江的虱目魚》之歌,由簡上仁老師譜曲,廣為學子傳唱,協助在地小學,成為台江本土教育的歌謠教材。
 

:::

文章類別

搜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