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elly - 台江分校 | 2016-02-21 | 點閱數: 1177

公共參與,其實來自於人性─做公共的代誌,自力改造家園

吳茂成2016/2/21

公共如何可能呢?

能於公共參與之中,踐慈悲之德,實現生命之義。

能於社區生活中,起互助之功,獲群體歸屬之感。

 

初春的假日,台江分校公共建築班師生,群集海尾朝皇宮,捲起衣袖,攪沙拌水,砌磚成牆,一起打造廟口小花園。

這座小花園的設計,源於去年同學的課堂習作,師生自力改造社區公共空間,激發彼此的設計想像,鍛鍊彼此的實作能力。

也是因緣,恰好此時,鄉親捐贈一塊碑石,弘揚大道公孝親行道的精神,兩者合一,選在大廟旁一塊三角閒置空間,以緬梔花為景,設計木平台,利用廢木條製作花盆,一步一步,綠美化廟口公共空間。

這是公共建築的實作課程,也是公共參與的社團能力培養。

 

的同學一上手,就學會砌磚,懂得交丁的技巧,有的同學則是幫忙洗磚,原本單調的三角空地,有了花與樹,有了紅磚與木器,頓時美麗了。

忙過數個假期的午後,同學們工作一段落,總是圍成圓,站著坐著討論,下一步該如何施工…,樂在其中,不知疲倦。

 

「看到改變的力量!」這是吾人在公共參與之路,最大的收穫。

對自己來說,在公共參與之中,做對的事,做好事,對身心來說,都是善的體驗與交集,實現自我生命的難得經驗。

對社區而言,大家從討論中,聆聽彼此相同與相異的想法,體諒彼此不同的脾氣與個性,彼此分工,互助成事,創造美麗的廟口小花園,展現社群合作的力與美,促使鄉親共同關心公共空間的營造,凝聚社區共同體。

 

 

綜論之,大廟興學的課程,分別從專業知識的領域,實踐大道公「社會參與、終身學習、保護生命」的公共精神。

 

「做公共的代誌,利人利己,先民也是懷抱這份心情,分擔村落公共勞務,相放伴鋪橋造路,共創共享美好的村落生活。」我如此的告訴公共建築班的師生們,大廟興學就是如此,在社會參與中,實現傳統的公共精神,發現「公共參與」,其實來自於人性的美好!

:::

文章類別

搜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