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 世界第八大奇觀 三角洲工程

除了萬里長城和泰姬馬哈陵這些歷史工程,現在也有人把荷蘭的三角洲工程,稱為『世界第 八大奇觀』,因為將萊茵河、馬斯河等四條河流,從荷蘭的出海口,都用水閘或堤防攔阻, 讓荷蘭西南部縮短七百多公里的海岸線。

漂浮的未來,今天要介紹荷蘭人的驕傲,馬仕朗海障,標榜萬年防洪,也是歐洲第一大港, 鹿特丹在風暴潮來襲時,最後一道安全屏障。

二次大戰,遭德軍轟炸,揮別舊式磚房的鹿特丹,成了現代建築競技場、方塊屋,取樹的意 涵,讓相連的51間房,成了一片林鉛筆屋。

管線外露的圖書館,成了大人版的樂高積木,同一片河面,映照著現代建築藝術,也停泊著 歷史船屋,古今交錯的場景,就在鹿特丹港旁。

鹿特丹不是荷蘭第一大城,但一直是世界第一大港,曾經一年吞吐量五億噸,直到 2004年才被上海取代,現在仍舊平均每六秒就進出一艘船。

但要如何保障,平均低於海平面兩公尺以下的歐洲第一大港,荷蘭第二大城,不受河海重創 ?

EWP 歐洲水資源合作主席 Tom Vereijken:「我們談的是約一千億歐元,這是三角洲計畫必須的花費 這是築堤蓋閘門的代價,也是住在低地,住在三角洲的代價。」

三角洲工程號稱世上最大海洋防護網, 尤其是1997最後完工的馬仕朗海障,控制360公尺寬的水道,就靠兩座等同巴黎鐵塔 高度的水閘。

馬仕朗海障解說員 Emma Van Den Bosc:「我們現在站的地方,是在海平面兩公尺以上,當我們進行關閉的作業時, 水位上升到三公尺,就大約到這個圍欄上。」

偵測海平面上升到三公尺的大潮或風暴,就會由DSS(Decision & Support System)系統全自動開啟,避免人為疏失。

龐大的水閘門,由自動推進器控制,滑入水道,承受的強大水壓,約三萬五千噸,中央還留 有八十公分空隙,避免閘門相互碰撞毀損,當然壓力會傳導至兩岸旁的球型基座。

馬 仕朗海障解說員 Emma Van Den Bosc:「現在我們站在軸承這裡,軸承對我們來說很重要,因為是讓水閘旋轉的關鍵, 也可以說像是肩膀,水閘就像這樣移動。當水閘承受壓力時,軸承來自水的壓力,會有後作 用力 往聚乙烯(塑化材質)墊片襲去,巨大的壓力,也會讓聚乙烯溶解 這個方式可以潤滑球型軸承。」

每次關閉水閘,球型軸承會後移20公分,隨後回正,也因此啟動五次後,就要更換墊片, 而為了抵禦最嚴重的風暴潮,設計強度可承受七萬噸水壓。

馬仕朗海障解說員 Emma Van Den Bosc:「我們可以攔阻海平面上升五公尺,如果海平面上升超過五公尺,那是非常高的 水位,我們預計一萬年才會發生一次。」

所謂萬年防洪,就是靠二十二公尺高閘門,內含十五隔間,除了一個設有機電水利設施,其 餘都會被水充滿,而河域的深度約十七公尺,五公尺高差,就是底限。

水面下也是大工程,挖泥船分四層,由粗到細,填充石塊或砂礫穩固河床,最後再用64塊 ,每塊重達630噸的混凝土,當成閘門河床支撐底座。而就算無風無浪,光日曬雨淋,就 對這個由人力接合,直徑180公分,厚度9公分的鋼樑,是一大考驗。

馬仕朗海障解說員 Emma Van Den Bosc:「你可以看到這是白色,白色是有特別原因,因為外表的塗料,可以保護整個鋼 骨結構,不但防海水腐蝕,也能確保不會熱脹冷縮太嚴重。」

不管寒冬酷暑,熱脹冷縮都維持在二十公分內,但鋼鐵脹縮可期,大自然變化難測。

馬仕朗海障是三角洲工程的最後一道防線,也是確保不會水淹鹿特丹的前哨保衛站,但水閘 高度有限,海平面上升卻是未知,人定能不能勝天,這個世紀將不斷面臨考驗。

大愛新聞 林珮霖 宋和祥 荷蘭報導

科學顧問:周柏儀 Emma Van Den Bosc Tom Vereijken
行政院國科會補助

:::

線上書籍目錄

展開 | 闔起

搜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