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 荷蘭與海爭地 面臨海水上升危機

大愛新聞接連幾天推出漂浮的未來系 列,在一系列專題中,我們探討荷蘭長達好幾世紀與海 爭地付出的代價。現在有學者預估,這個世紀末荷蘭得面對海平面上升130公分的危機, 眼光如果再放遠一點;2200年,水位可能比目前高出四公尺,工業、農業甚至民生都會 遭到重創,所以昨天專題專訪荷蘭首席建築師,概念式解讀未來水上世界的設計理念。今天 ,繼續帶大家實際體驗荷蘭大小運河旁的老舊船屋和新式漂浮屋,置身其中,究竟是什麼感 受。

荷蘭都市規畫中,水路很重要,因為不管淡旺季,運河船班次都很密集;也因此,住在老式 船屋或新式漂浮屋的人,都衷心期盼,船過水無痕。

記者 林珮霖:「光是阿姆斯特丹,就有165條大小運河交錯其中,如果你擔心淹水又不怕暈船 ,像這樣的船屋是很好的選擇,因為不用擔心沒水沒電,所有的管線一應俱全,甚至包含無 線網路。」

一對葡萄牙夫婦原本對船屋很有興趣,但一看到房間就打退堂鼓。

「我想太矮了吧!對我來說!對啊!」

阿姆斯特丹就有2500間船屋,鹿特丹也不惶多讓。

船屋屋主 G.Spronkers:「隔壁是我哥哥,這是我哥哥的船,他也是一直住在船上。」

四海為家的兩兄弟,帶我們參觀這艘1886年、見證兩世紀歷史的船。

船屋屋主 G.Spronkers:「小心你的頭,這是水,你看,有大儲水槽在後面。」

老式船屋用傳統燃料,一年還得繳一千多歐元、相當五萬台幣左右的稅,這樣的生活,就像 古蹟,不見得人人想住。

漂浮屋建築師 Koen Olthuis:「在荷蘭我們有漂浮的房子,大約一百年的時間,但是這種船屋,不是人 們想住的,是給窮人住的;人們想住在這種正常的房子,那才是他們喜歡的居住方式。」

「我住在碼頭三十年了,但是這間漂浮屋只有十八個月。」

漂浮屋主 Yuonne Priem(住老船屋30年,最大夢想,住進新式住宅,且能傍水而居):「這裡很棒, 可以坐在這,你們想出來看看嗎?」

就住在真正的水岸第一排,又擺脫過去三十年從老式船屋小圓窗看世界的狹隘感;最重要的 是,不會再有暈眩感。

漂浮屋主 Yuonne Priem:「(一天兩次的漲退潮,你有感覺到任何不一樣嗎?)沒有,一點都沒有!」

整棟房子,頂多沿木樁沉浮二十公分。

既然住在水上,就很難腳踏實地,因為得講求浮力。

漂浮屋主 Yuonne Priem:「下來吧!這裡就是船屋製成的地方,用的是混凝土。」

房子下方是中空混凝土,只要算好承重比,讓浮力大於重力;和鋼鐵船身一樣,再重也不會 沉,且不易晃,所以屋主的臥室就選在水面下。

不敢住在水下,沒關係,上中下三層,共五間房、各有不同視野,每一間的空調也各自獨立 。

要是下大雨,頂樓還有排水溝連接管線排入河中,但汙水和水電則是用軟管形式,隨水上下 ,和地面管路相連。

就建築角度,打造漂浮屋難度並不高,但要是地下室牆壁出現龜裂,房屋會不會石沉大海? 又或者往後河面都被房屋遮蔽,水中生物缺少可見光,又會出現什麼浩劫?棒不棒,往往不 是這個當下,能一概而論!

科學顧問:周柏儀     黃恩宇     Koen Olthuis
行政院國科會補助
大愛新聞 林珮霖 宋和祥 荷蘭報導

 


:::

線上書籍目錄

展開 | 闔起

搜尋

:::